琦君 桂花雨 5

桂花雨的简介... 桂花雨的简介 展开
 我来答
zxccccbn
2008-09-09 · TA获得超过17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7万
展开全部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但这并不是琦君文章着力之处,而是琦君写到她母亲因父亲纳妾,夫妻恩情中断,而遭受到种种的不幸与委屈,这才是琦君写得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断。看过琦君脍炙人口的名篇《髻》的读者,我想没有人会忘记二妈头上耀武扬威的发髻是如何刺痛着琦君母亲的心的。琦君替她母亲鸣不平,为她母亲立碑作传,忠实地记录下一位菩萨心肠的女人,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是如何默默地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当然,琦君母亲的故事,只有在从前旧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家庭制度中才会发生。

作品
[编辑本段]
论述
《词人之舟》 民国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民国八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散文
《溪边琐语》 民五十一年,妇友月刊社
《琦君小品》 民五十五年,三民书局
《红纱灯》 民五十八年,三民书局
《烟愁》 民五十八年,光启出版社;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三更有梦书当枕》 民六十四年,尔雅出版社
《桂花雨》 民六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细雨灯花落》 民国六十六年,尔雅出版社
《读书与生活》 民国六十七年,东大图书公司
《千里怀人月在峰》 民国六十七年,尔雅出版社
《与我同车》 民六十八年,九歌出版社
《留予他年说梦痕》 民六十九年,洪范书店
《母心似天空》 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灯景旧情怀》 民七十二年,洪范书店
《水是故乡甜》 民七十三年,九歌出版社
《此处有仙桃》 民七十四年,九歌出版社
《玻璃笔》 民七十五年,九歌出版社
《琦君读书》 民七十六年,九歌出版社
《我爱动物》 民七十七年,洪范书店
《青灯有味似儿时》 民七十七年,九歌出版 (民九十三年十月,重排新版)
《泪珠与珍珠》 民七十八年,九歌出版社
《母心‧佛心》 民七十九年,九歌出版社 (民九十三年十二月,重排新版)
《一袭青衫万缕情》 民八十年,尔雅出版社
《妈妈银行》 民八十一年,九歌出版社
《万水千山师友情》 民八十四年,九歌出版社
《母亲的书》 民八十五年,洪范书店
《永是有情人》 民八十七年,九歌出版社
《春酒》民九七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小说
《菁姐》(短篇) 民四十三年,今日妇女杂志社; 民七十年,尔雅出版社
《百合羹》(短篇) 民四十七年,开明书店
《缮校室八小时》(短篇) 民五十七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七月的哀伤》(短篇) 民六十年,惊声文物供应公司
《钱塘江畔》(短篇) 民六十九年,尔雅出版社
《橘子红了》(中篇) 民八十年,洪范书店
合集
《琴心》(散文、小说) 民四十二年,国风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尔雅出版社
《琦君自选集》(词、散文、小说) 民六十四年,黎明文化公司
《文与情》(散文、小说) 民七十九年,三民书局
《琦君散文选》(中英对照) 民八十九年,九歌出版社
《母亲的金手表》 民九十年,九歌出版社
《梦中的饼干屋》 民九十一年,九歌出版社
儿童文学
《卖牛记》 民五十五年,三民书局
《老鞋匠和狗》 民五十八年,台湾书店
《琦君说童年》 民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
《琦君寄小读者》 民七十四年,纯文学出版社; 民八十五年,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鞋子告状》(琦君寄小读者改版) 民九十三年,九歌出版社
秋雪冰月
2008-09-20 · TA获得超过15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tigang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qijun

本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高一那年,在《浙江青年》杂志发表其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立志当文学家。高中毕业时以优秀成绩直升浙江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浙江东大词人夏承焘门下。

1941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上海汇中女中,1943年执教于永嘉中学(今温州二中),1945年任教于之江大学兼浙江高等法院图书管理员。1949年赴台后曾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1969年退休后任教于“中央”大学、中兴大学中文系,讲授新旧文学。1983年随丈夫李唐基侨居美国纽约,2004年台湾定居淡水。

琦君曾获多次文学奖。1964年获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1970年《红纱灯》获中山文艺散文奖,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第十一文艺奖另还获得“新闻局”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奖项。

至台后第一篇发表文章为《金盒子》,刊于《新生报副刊》;1953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至今已出版多部作品,笔耕四十年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作品。作品曾多次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亦被译为英、日、韩文。后期作品《橘子红了》一文改编为电视剧,在台湾及大陆播放后,引起热烈回响及广泛讨论,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内容有写台湾生活、海外见闻、故土风情,其中写的最出色的为回忆早年生活的怀旧文章,不论写人、事、物,都以细腻雅致的文笔,动人情节把读者牵引至她所无法忘怀的故乡,使读者与她重回时光隧道再次感受昔日的悲喜心境。

其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令人有亲切真情之感。文字书写上没有过份渲染的华丽词藻,也无艰涩难懂的文句组合,总以平易近人,浅显易懂,质朴之文笔细述过往记忆,营造出个人独特风格。诚如琦君《琴心》一书后记中所言:“我只是朴实地用肤浅的文字,传递出我的点滴心声,这一字一句里有我欢笑,我的眼泪,有我对过去不尽的怀念,对未来无穷的希望。”琦君温柔敦厚、晶莹清澈、典雅隽永的特色,实为现今功利社会不可或缺的一股清流。主要作品《琴心》、《烟愁》、《琦君小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留予他年说梦痕》、《菁姐》、《橘子红了》、《词人之舟》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敌小超人夏
2008-09-11 · TA获得超过95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8万
展开全部
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