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家谁对这一则有什么见解都说一说。我很需要大家的帮助。随便什么见解都写下来可以吗?或帮我找一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家谁对这一则有什么见解都说一说。我很需要大家的帮助。随便什么见解都写下来可以吗?或帮我找一点关于这一则的资料,谢谢谢谢。 资料越全越好。
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最好是自己的话~
展开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0-10-18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65万
展开全部

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出处《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5号坤
2020-09-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0
展开全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第一》)。孔子这句话中表达了儒家传统对人的道德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的一个发生过程。这是儒家伦理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链条。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如何可能?本文拟就这一过程的特征及其在精神上的可能性作一新的探讨。
一般认为,“孝悌”是一种具体的道德德目和道德情感培养的基本方法,由“孝悌”而培养和粹取道德情感的基本方面和心理基础推之于人伦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道德社会关系中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孝悌”提升出来而言,它是道德根“本”,但是,在天人关系下对上天及于人的“生生”之爱和“民胞物与”的宗教性层面的道德感情,乃是儒家更为深层和可以超越血亲关系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乃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并在普通民众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仁义道德,而是因为人乃天地所生,我们任何人都是上天的子民,“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 颜渊第十二》),天下百姓是一家。人性乃是天命之于人不可“伤天害理”的价值存在,从而产生“同心同德”的道德情感。人对上天或天地之为人的精神父母所存在的宗教性敬畏感情及其同为天生子民的人类同胞之爱,与自己在自然血亲关系中作为家庭伦理纵向道德关系的“孝”和横向道德关系的“悌”,在基本道德情感上同构。宗教性道德情感,既从我们每个人自然血亲伦理关系中“孝悌”培养出来的道德情感获得心理基础,又超越了自然血亲关系,而使儒家道德精神面向一个众生的世界,并产生“谨而信,泛爱众”和“民胞物与”的普遍性的人类道德价值立场和情感。这是儒家天下大同思想及其天下主义理想的精神来源。
可见,从“入则孝,出则悌”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会经历一个从家庭自然血亲伦理关系到超越自然血亲的普通社会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背后的精神过程,是在由“孝悌”培养出来的基础道德情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能力之上,经历从自然血亲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关系的道德情感,到天人精神关系下人与天(或天地)作为精神上纵向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横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宗教性伦理关系的精神超越过程。也就是说,从家庭自然血亲伦理的“孝悌”,到普通社会伦理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儒家传统同样具有外在超越的文化特征。维系儒家传统社会的是“人皆上天子民”,从而使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在“四海之内皆兄弟”及其“泛爱众”的道德情感联系下“称兄道弟”并具有“谨而信”的社会信任关系。儒家传统下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的天下主义立场和“有理走遍天下”的信念与这种精神超越和社会结构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内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450911421
推荐于2017-09-28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1万
展开全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第一》)。孔子这句话中表达了儒家传统对人的道德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的一个发生过程。这是儒家伦理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链条。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如何可能?本文拟就这一过程的特征及其在精神上的可能性作一新的探讨。

  一般认为,“孝悌”是一种具体的道德德目和道德情感培养的基本方法,由“孝悌”而培养和粹取道德情感的基本方面和心理基础推之于人伦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道德社会关系中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孝悌”提升出来而言,它是道德根“本”,但是,在天人关系下对上天及于人的“生生”之爱和“民胞物与”的宗教性层面的道德感情,乃是儒家更为深层和可以超越血亲关系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乃至爱自然的道德价值来源。不是因为你的父母兄弟就是所有人的父母兄弟所以我们要“泛爱众”并在普通民众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仁义道德,而是因为人乃天地所生,我们任何人都是上天的子民,“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 颜渊第十二》),天下百姓是一家。人性乃是天命之于人不可“伤天害理”的价值存在,从而产生“同心同德”的道德情感。人对上天或天地之为人的精神父母所存在的宗教性敬畏感情及其同为天生子民的人类同胞之爱,与自己在自然血亲关系中作为家庭伦理纵向道德关系的“孝”和横向道德关系的“悌”,在基本道德情感上同构。宗教性道德情感,既从我们每个人自然血亲伦理关系中“孝悌”培养出来的道德情感获得心理基础,又超越了自然血亲关系,而使儒家道德精神面向一个众生的世界,并产生“谨而信,泛爱众”和“民胞物与”的普遍性的人类道德价值立场和情感。这是儒家天下大同思想及其天下主义理想的精神来源。

  可见,从“入则孝,出则悌”到“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会经历一个从家庭自然血亲伦理关系到超越自然血亲的普通社会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背后的精神过程,是在由“孝悌”培养出来的基础道德情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能力之上,经历从自然血亲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关系的道德情感,到天人精神关系下人与天(或天地)作为精神上纵向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横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宗教性伦理关系的精神超越过程。也就是说,从家庭自然血亲伦理的“孝悌”,到普通社会伦理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儒家传统同样具有外在超越的文化特征。维系儒家传统社会的是“人皆上天子民”,从而使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在“四海之内皆兄弟”及其“泛爱众”的道德情感联系下“称兄道弟”并具有“谨而信”的社会信任关系。儒家传统下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的天下主义立场和“有理走遍天下”的信念与这种精神超越和社会结构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内在关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个伦理链条是在仁的基础道德情感的推扩和在精神上天下主义的超越过程中成为可能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逢来
2012-07-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我个人的一点见解,虽然也许现在你已经自己有所体会,不需要别人的解答了。孔子的这句话字面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志向的青年学子,最本分的是做好为人的基础,在家里要孝父母,敬兄长,在外面社会上要和朋友情如手足,做事谨慎而有信用,并将自己的爱心扩充,泛爱大众,亲慕仁者,向其学习。当你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充实自己。孔子的思想着眼于实际,不是空疏的理论,孔子的仁及其他都有实际的内涵,也就是说可以实践的,不是口头上的博爱什么的,而是让你一步一步可以遵照着做并有所体会的,孔子说我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等等等,都是一个活泼泼的人生境界,是踏踏实实的,不是诗人的抒情,理论家的思辨。当一个人真正立下志向要做一个学习者,要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按照一个高尚者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切实去做,他必然会有所领悟,而且这些领悟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不是读书或者其他可以代替的。这是儒家,也是道家、佛家的精神所在。实践,也就是古话行履,迈出脚踏踏实实走,除此别无他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千振华希绫
2019-09-28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882万
展开全部
子曰:“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意思就是:做儿女的回家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要认真可信,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士,能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