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八旗制度是什么意思
清朝八旗分别指八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八旗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制度,清朝能够推翻明朝,八旗制度功不可没,八旗制是在牛录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旗的首领都由诸王贝勒担任,称为“旗主”,八旗制度使清王朝推翻明朝,但是清朝的灭亡也与八旗制度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八旗制度对于清朝的影响。
一、八旗制度兼有清朝的军事职能。八旗制度是由牛录制发展而来的,所以除了有管理人口和土地分配等职能外,还兼有清朝的军事职能,八旗制度在推翻明朝的过程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随着八旗军队的慢慢强大,八旗军队开始松懈和骄奢淫逸,这为后来清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正是军队的管理不当,才会导致清朝末期在与西方列强对抗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
二、八旗制度还兼有清朝的行政职能。八旗的首领都是由诸王贝勒担任的,被称为旗主,每位首领都有着自己的领地,各个首领都各自管理自己的属地,互不干扰,而且定期上朝汇报自己属地的一些情况,但是由于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松懈,导致地方百姓民不聊生。
三、八旗制度还与清朝的生产有关系。清朝的社会生产还与八旗制度息息相关,各个运输通道都是由八旗军队管理和保护,这样能够确保清朝在粮食运输和生产运输等方面能够进行的顺利一些,尽管八旗军队对于清朝的发展有一些积极作用,但是八旗制度后期的腐败也是导致清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你对于清朝的八旗制度还有哪些认识?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2014-02-21
八旗制度不仅仅只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可以说他是后金乃至清初的一种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由于在作战中,八旗军队英勇顽强,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后金政权的强大支柱。远在后金政权刚刚建立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时,努尔哈赤凡遇军国大事必“殿之两侧搭幄,八旗诸贝勒,大臣于八处坐”共商大计。而八旗王贝勒,自然都是努尔哈赤的兄弟子侄充任。但是随着爱新觉罗家族中的的汗位之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共理朝政的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因“佐理国政”权势日重,相互之间的矛盾斗争更为激烈,在经历了两次立储失败后,1622年努尔哈赤不得不重申维持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联合整体,提出公推新汗的条件,进一步发挥了“八旗制度”这种军事民主政体的思想。
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仅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后,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数也在10万左右。
满洲人在入关之前,主要以畜牧业、游猎为生。射马射箭几乎是成年男子必备本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狩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人的必修课。清王朝入关以后,为不失祟尚武功、倡导骑射之风,由清太宗皇太极确立大阅制度。顺治年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届时,皇帝全副武装,亲自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士兵的武功水平。参加大阅的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军队则铵旗列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 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乾隆帝大阅 多在南苑举行,人员多达数万。清朝皇帝除以大阅形式来训练八旗军队外,还用大阅向各族首领炫耀武力。
在迁都盛京(今沈阳)后,为了便于商讨国家大事,在建筑上伴随着八旗制度产生了这种八旗王亭的新的设置,把原来临时的帐篷加以固定化。这种把政治制度和建筑紧密结合的形式在全国也是别无分号的。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大清,此时也基本上维持着这种共商国事的制度。直到其一步步削弱其他三大贝勒的势力,最后终于面南独尊,这种共商国事制度才逐渐被淡化以加强皇权的统治。而十王亭(今沈阳故宫内)的作用也渐渐由八旗大臣的办公室变为了值班室。 政治上,满族皇帝最为信任他们;
军事上,称他们为“立国之本”;
经济上,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民间称他们为“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足够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之需;
行政上,八旗自成体系,皇帝直接管辖,各事物由本旗衙门自理,中央各院地方各县府无权过问;
分布上,八旗举重在北京和东北地区以及国内重要城市,旗人只能内部通婚联姻;
另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规定:如八旗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许与“民人”争利,旗人男子未经特许不许出家当和尚、道士,旗人女子不许缠足等等。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
2021-12-27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从努尔哈赤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瓦解,前后存续三百余年时间,历经兴衰。可以说整个清朝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清朝“八旗子弟”从兴起、繁荣、落后再到衰亡的历史。
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早期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依靠血缘和地域形成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的部落,部落集体组织的方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额真又称厄真,是“主”的意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由于归附者众,就将原来的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总称八旗。这是八旗制度的形成。八旗之下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
皇太极时期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编制与满八旗完全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八旗中,正黄、镶黄和正白旗为上三旗。上三旗归皇帝亲自指挥,兵是皇帝亲兵,皇宫侍卫也从上三旗中挑选。下五旗包括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别统领。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
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保卫边疆和防止外来侵略做出过重要贡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显现,战斗力也逐渐减弱,在清朝后期更是屡战屡败,不得不依靠汉族的一些地主武装。
推荐于2017-09-22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