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多元的对话途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 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
环节一:研读教材,并根据自主探究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认识基础上并结合教学进度,确定你认为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
环节二;交流讨论,我认为哪一堂课是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这一学习的运用?我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在研讨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两堂课。
评课维度的确定 全组讨论:只停留于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评课方式行不行?怎样更有利于对主题形成清晰的认识?研讨的结果:评课应围绕主题制定出评课的维度,这样才能使对课的解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讨论:评课维度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提出怎样的维度?研讨结果:评课维度应依据前期出现的一些教学行为与自主探究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维度应该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确立了四个评课的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上安排了两到三个重点点评的教师。
● 试教、提出修改意见
试教前,我们要求两位上课教师先自己备出教学预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师的原创;原因二:改变教师依赖别人指导的心理与行为。3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按照惯例,全组教师到场听课,并于当于下午进行了课后研讨。研讨包括:1、说课:关键要让执教教师说出你对教材是怎么理解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落实目标的?2、教师评课:提出哪个环节上是不够好或不够清晰的?并且质疑执教教师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并提出是否可以这样改进,会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 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组教师和其余学科部分教师研讨活动
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从中看到我们改进后的策略是否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一起来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发展。
回顾这个全体教师一起行进的过程,过程中蕴含了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使教研活动变成了创造、生成的过程,对话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成长,对话了促进了学校教研组文化的形成。
主题总结阶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多元的对话途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 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
环节一:研读教材,并根据自主探究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认识基础上并结合教学进度,确定你认为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
环节二;交流讨论,我认为哪一堂课是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这一学习的运用?我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在研讨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两堂课。
评课维度的确定 全组讨论:只停留于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评课方式行不行?怎样更有利于对主题形成清晰的认识?研讨的结果:评课应围绕主题制定出评课的维度,这样才能使对课的解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讨论:评课维度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提出怎样的维度?研讨结果:评课维度应依据前期出现的一些教学行为与自主探究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维度应该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确立了四个评课的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上安排了两到三个重点点评的教师。
● 试教、提出修改意见
试教前,我们要求两位上课教师先自己备出教学预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师的原创;原因二:改变教师依赖别人指导的心理与行为。3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按照惯例,全组教师到场听课,并于当于下午进行了课后研讨。研讨包括:1、说课:关键要让执教教师说出你对教材是怎么理解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落实目标的?2、教师评课:提出哪个环节上是不够好或不够清晰的?并且质疑执教教师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并提出是否可以这样改进,会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 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组教师和其余学科部分教师研讨活动
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从中看到我们改进后的策略是否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一起来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发展。
回顾这个全体教师一起行进的过程,过程中蕴含了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使教研活动变成了创造、生成的过程,对话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成长,对话了促进了学校教研组文化的形成。
主题总结阶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上海上班族数字科技
2024-10-16 广告
2024-10-16 广告
作为上海上班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我们积极打造温馨和谐的工会阵地——“智慧职工之家”。这里不仅是休闲放松的港湾,更是提升自我、增进同事情谊的平台。我们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技能提升工作坊、亲子互动日等,旨在丰富员...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上班族数字科技提供
展开全部
1、形成机制,为园本教研提供保障完善管理制度是园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群体。幼儿园应建立,以园长、教学园长为责任人的教研体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1)形成教研网络层次管理。幼儿园如果原有的制度影响了的教师成长和保教质量的提高,就要改进制度、修订制度、完善制度,让制度为人的发展服务。(2)自上而下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对**常保教工作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是提高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围。教研内容来源于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2、立足园本,运用教研管理策略本着“落实《纲要》,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教研管理策略的寻求上。什么样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发本园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1)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幼儿园教研的灵魂。幼儿园要将教研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让所有的教师都认同教研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和调动教师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2)搭建舞台——让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形成了需求上的差异。对教师的划分,可以从工作经验分为: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从业务能力分为:骨干教师和发展中的教师。给他们压胆子,承担不同教研任务。这样通过为每位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长的空间。3、创建环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环境。色彩淡雅的办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实贴切的标语。为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参与式的教研、丰富的活动内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4、反思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实践的进一步改进。这一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讨反思能力及教师的专业水平。(5)注重指导——形成传帮带氛围 。实践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我园开展了“师徒共同体”活动。师徒互相组合,学年考核从本人出勤、幼儿出勤、家长评议、教学比赛、理论考试、班级各类活动、论文荣誉、案例分析、三笔记、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分别以3:7的比例打分、排队(师傅占总分的30%,徒弟占70%)。(6)借助外援——获取最新教育理念。幼儿园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研讨、交流,既开阔教师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3、丰富活动,构建教研互动交流群体 (1)从内容上丰富:教研的内容有:教学反思、案例研讨、专题讲座、集体培训、课题化研究、个别指导、理论答辩、教学观摩、评析等形式。如:对“最近发展区”的认识,是教师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学习、反思,最终认为;幼儿本来就能发展A,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发展到B,那么,B - A = 最近发展区。(2)从方式上丰富:实践体验式教研:是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内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种方式。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关注幼儿什么,很难体会作为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换位思维让教师真正体验学习者面对问题如何思考,使教师觉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亲身体验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的需要。问题跟进式教研:是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用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案例进行研讨。充电式教研:是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观念行为和教学策略等的提升。如:专题讲座、教学赛讲、优秀课例分析、课题研讨、外出参观等。文化式教研:是围绕本园文化背景、氛围、特色以及教师的素养、情趣开展的一种教研。它的目的在于: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标。力求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中国茶文化;读书沙龙教研,丰富教师生活,陶冶教师情操。让教师对“喜欢读书是一种享受”达成共识。在文化式的教研中,还可以让教师通过聊天,互相倾诉工作中的困难、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体的温暖、力量。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活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疲惫、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求实创新,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就需要幼儿园结合教师的实际与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问题,并做好以下几个结合:(1)教研内容能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2)能与提高园所的教育质量紧密结合;(3)教研过程能与教师常态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4)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当园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迫切需要时,教师就有了动力,有了自我成长与工作的完善。教研的过程才真正成为教师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什么是主题教研
主题教研,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二、校本主题教研过程
1.筛选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要让每人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有关资料,写成发言提纲,要选好主持人,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同时也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3.集体备课,课堂实践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实施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教师要思考在研究中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根据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深入研讨,征求意见,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
4.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是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
5.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讨论是有效的教研活动,然而行为跟进更重要,它需要使行动具体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书面总结,对以前的试验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对以前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试验及时发现问题,预想解决措施。“预想——试验——总结——再预想——再试验——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三、开展主题教研的优势
1.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学习、思考,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一校(片区)全学科教师联结在一起,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
2.有了主题,教师承担的任务、研究方向明确,就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查找资料,阅读书报,教师之间就得相互借鉴、交流,教师就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主题教研针对性强,它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容易引发教师探索,能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缩小了以往教研活动弄虚作假的空间,消除了表演、做秀的现象。注意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
4.由于主题教研将全学科教师联合起来,便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术氛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能得到发挥。
5.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逐渐向科学有序方向发展,使校本研究形成系列化,有利于优化教学工作,打破了以前教研的单一形式,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6.主题教研,使本校的教研活动主题明确,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校际教师的研讨、交流、有了共同的话题,有利于优势互补,改进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7.主题教研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主题教研:提高最快的是老师,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主题教研,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着鲜明主题、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二、校本主题教研过程
1.筛选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2.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要让每人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有关资料,写成发言提纲,要选好主持人,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同时也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3.集体备课,课堂实践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印证,是实施主题教研有效性的保证。教师要思考在研究中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根据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深入研讨,征求意见,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
4.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的行动学习,是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的培训方式。
5.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讨论是有效的教研活动,然而行为跟进更重要,它需要使行动具体化,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书面总结,对以前的试验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对以前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试验及时发现问题,预想解决措施。“预想——试验——总结——再预想——再试验——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
三、开展主题教研的优势
1.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学习、思考,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一校(片区)全学科教师联结在一起,实现促进学校整体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
2.有了主题,教师承担的任务、研究方向明确,就要加强自己的学习,查找资料,阅读书报,教师之间就得相互借鉴、交流,教师就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主题教研针对性强,它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容易引发教师探索,能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缩小了以往教研活动弄虚作假的空间,消除了表演、做秀的现象。注意要精心策划,设计好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
4.由于主题教研将全学科教师联合起来,便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术氛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能得到发挥。
5.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主题,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逐渐向科学有序方向发展,使校本研究形成系列化,有利于优化教学工作,打破了以前教研的单一形式,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6.主题教研,使本校的教研活动主题明确,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校际教师的研讨、交流、有了共同的话题,有利于优势互补,改进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7.主题教研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主题教研:提高最快的是老师,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