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是什么意思?
5个回答
2013-12-20
展开全部
PACS介绍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即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如CT(计算机断层成像)、MR(磁共振成像)、US(超声成像)、DSA(数字减影)、CR(计算放射成像)、DR(数字平板放射成像)、NM(核医学成像)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医学图像的采集、规定、管理、诊断、数据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1、PACS的发展历史
“数字放射诊断学”是DR. Paul Capp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PACS最早的理论原型,而数字图像通信与显示的概念则是德国柏林技术大学Heins U Lemke教授提出的。
1982年1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在美国加州举行了第一次关于PACS的国际会议,之后这一会议与医学成像会议合并,定于每年2月在美国南加州举行。随后日本、欧洲都建立了类似的会议组织。这些组织成为PACS理论研究的开端。
最早的PACS相关研究计划是1983年美国军方赞助的一个远程放射学研究计划,1985年美国军方又资助了另一项DIN/PACS计划,由MITRE公司管理,华盛顿大学、乔治敦与乔治华盛顿联合大学具体实施,Philips医疗系统公司和AT&T公司参与。同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资助UCLA开始其第一个PACS相关的研究计划。
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于1982年下半年成立数字图像和通信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别代表医学成像设备用户和制造商的放射学家和厂方专家组成,致力于制定数字成像设备接口的有关标准。在Agfa 、Kodak、Ge、Philips、Siemens、Sony等公司的积极参与下,该委员会分别于1985年、1988年发布了ACR-NEMA1.0、ACR-NEMA2.0的ACR-NEMA标准的两个版本。该标准是医学图像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标准。1992年,ACR-NEMA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上展示了上述标准的第三个版本,该版本在1993年发布时被正式命名为DICOM3.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DICOM3.0的制定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标准化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同时,DICOM3.0的制定也参考了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以及放射领域之外的医疗卫生标准(如HL7等)。DICOM3.0标准总结现有的医学图像领域的其它标准,兼顾并吸收它们的长处,同时改正了前两个版本ACR-NEMA1.0、ACR-NEMA2.0的不足之处。
DICOM3.0的发布以及之后的不断更新,为PACS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1993年之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的达到实用阶段的符合标准的PACS产品。但是由于当时相关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硬件设备、存储系统软硬件相当昂贵,PACS核心技术都垄断在国际大医疗设备厂商手中,所以PACS实施的案例均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型医院,同时由于DICOM是一个语义级的标准,对于现实世界五花八门的应用需求,各种PACS系统存在的各种不同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硬件设备、存储系统价格不断下降,同时DICOM的核心技术逐渐为更多的中小型公司掌握,使PACS的推广普及成为可能。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PACS开始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研究机构作为研发产品和工程项目来实施。
国际上,对PACS研究越来越走向规范、走向成熟,北美放射学会(RSNA)和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发起成立IHE组织,以解决医疗信息系统工作流的定义和规划、对异质系统间信息共享,达到更佳的集成应用效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对IHE进行研究和遵循,以提高产品的规范性和通用性。IHE的制定也为PACS应用部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通用需求。
2、PACS带来的效益
(1)数据完整性与数据共享
数字医学图像相对传统胶片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留了所有图像信息,通过窗宽窗位的动态调节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位数字图像。
传统影像胶片的异地访问,需要人力或者物力将媒介送到目的地才能完成,但是在PACS中,院内的异地访问,即放射科(影像科)以外的调用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准确、快速的完成,保证了临床医疗的需求。同样院外或者市外、省外、国外的调用也可以通过相应的为了完成。
数字化影像的特点,保证了任意次复制也不会改变图像的精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临床、研究、教学的需求。
(2)设备共享
PACS使原先对成像设备资源的独占更新为共享,从而可以节省医院对DICOM相关设备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
(3)人员共享
PACS使整个系统中的包括人员(技师、医生等)在内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充分提高人力资源的应用效率。
(4)诊疗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PACS形成的图像库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同时PACS为院内会诊、院间会诊提供有力的资源应用平台,使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更好的协作,共同提高医院对疾病的诊疗水平。
(5)快速传输
理论上数字影像在网络中可以达到光速的传输速度,即使考虑网络因素的话,在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网络中,病人的一次CT图像的在网络中的传输仅需要数秒时间。
(6)实现工作流革新
遵循IHE的PACS可以很好的规范现有检查科室工作流程,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对病人的有效服务。
(7)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收入
一方面,PACS的软硬件价格大大下降,取代传统的胶片和纸质报告,实现院内无纸无胶片医疗,从而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效率提高和流程变革,可以大大增加病人的流通量,从而增加了检查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病人通量,增加医疗收入。
(8)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PACS的管理程序可以简洁的掌握放射科(影像科)的工作状态、人员水平等管理信息。通过授权控制,简便的管理图像数据库,保证临床使用的前提下,又满足了放射科(影像科)资料保存的需要。
(9)提高医院声誉
通过PACS对医院整体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知名度,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PACS给放射科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改变放射科(影像科)医师的诊断模式,并给临床意识带来了极大方便。为患者提供全新的医疗服务,同时为放射科(影像科)和临床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方便,也为远程影像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即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如CT(计算机断层成像)、MR(磁共振成像)、US(超声成像)、DSA(数字减影)、CR(计算放射成像)、DR(数字平板放射成像)、NM(核医学成像)等设备所产生的数字医学图像的采集、规定、管理、诊断、数据处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1、PACS的发展历史
“数字放射诊断学”是DR. Paul Capp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PACS最早的理论原型,而数字图像通信与显示的概念则是德国柏林技术大学Heins U Lemke教授提出的。
1982年1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在美国加州举行了第一次关于PACS的国际会议,之后这一会议与医学成像会议合并,定于每年2月在美国南加州举行。随后日本、欧洲都建立了类似的会议组织。这些组织成为PACS理论研究的开端。
最早的PACS相关研究计划是1983年美国军方赞助的一个远程放射学研究计划,1985年美国军方又资助了另一项DIN/PACS计划,由MITRE公司管理,华盛顿大学、乔治敦与乔治华盛顿联合大学具体实施,Philips医疗系统公司和AT&T公司参与。同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资助UCLA开始其第一个PACS相关的研究计划。
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于1982年下半年成立数字图像和通信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别代表医学成像设备用户和制造商的放射学家和厂方专家组成,致力于制定数字成像设备接口的有关标准。在Agfa 、Kodak、Ge、Philips、Siemens、Sony等公司的积极参与下,该委员会分别于1985年、1988年发布了ACR-NEMA1.0、ACR-NEMA2.0的ACR-NEMA标准的两个版本。该标准是医学图像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标准。1992年,ACR-NEMA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上展示了上述标准的第三个版本,该版本在1993年发布时被正式命名为DICOM3.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标准。DICOM3.0的制定是医学图像处理领域标准化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同时,DICOM3.0的制定也参考了其它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以及放射领域之外的医疗卫生标准(如HL7等)。DICOM3.0标准总结现有的医学图像领域的其它标准,兼顾并吸收它们的长处,同时改正了前两个版本ACR-NEMA1.0、ACR-NEMA2.0的不足之处。
DICOM3.0的发布以及之后的不断更新,为PACS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环境,1993年之后,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的达到实用阶段的符合标准的PACS产品。但是由于当时相关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硬件设备、存储系统软硬件相当昂贵,PACS核心技术都垄断在国际大医疗设备厂商手中,所以PACS实施的案例均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型医院,同时由于DICOM是一个语义级的标准,对于现实世界五花八门的应用需求,各种PACS系统存在的各种不同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硬件设备、存储系统价格不断下降,同时DICOM的核心技术逐渐为更多的中小型公司掌握,使PACS的推广普及成为可能。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PACS开始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研究机构作为研发产品和工程项目来实施。
国际上,对PACS研究越来越走向规范、走向成熟,北美放射学会(RSNA)和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发起成立IHE组织,以解决医疗信息系统工作流的定义和规划、对异质系统间信息共享,达到更佳的集成应用效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对IHE进行研究和遵循,以提高产品的规范性和通用性。IHE的制定也为PACS应用部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通用需求。
2、PACS带来的效益
(1)数据完整性与数据共享
数字医学图像相对传统胶片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留了所有图像信息,通过窗宽窗位的动态调节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高位数字图像。
传统影像胶片的异地访问,需要人力或者物力将媒介送到目的地才能完成,但是在PACS中,院内的异地访问,即放射科(影像科)以外的调用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准确、快速的完成,保证了临床医疗的需求。同样院外或者市外、省外、国外的调用也可以通过相应的为了完成。
数字化影像的特点,保证了任意次复制也不会改变图像的精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临床、研究、教学的需求。
(2)设备共享
PACS使原先对成像设备资源的独占更新为共享,从而可以节省医院对DICOM相关设备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利用率。
(3)人员共享
PACS使整个系统中的包括人员(技师、医生等)在内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充分提高人力资源的应用效率。
(4)诊疗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PACS形成的图像库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同时PACS为院内会诊、院间会诊提供有力的资源应用平台,使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更好的协作,共同提高医院对疾病的诊疗水平。
(5)快速传输
理论上数字影像在网络中可以达到光速的传输速度,即使考虑网络因素的话,在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网络中,病人的一次CT图像的在网络中的传输仅需要数秒时间。
(6)实现工作流革新
遵循IHE的PACS可以很好的规范现有检查科室工作流程,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对病人的有效服务。
(7)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收入
一方面,PACS的软硬件价格大大下降,取代传统的胶片和纸质报告,实现院内无纸无胶片医疗,从而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效率提高和流程变革,可以大大增加病人的流通量,从而增加了检查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病人通量,增加医疗收入。
(8)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PACS的管理程序可以简洁的掌握放射科(影像科)的工作状态、人员水平等管理信息。通过授权控制,简便的管理图像数据库,保证临床使用的前提下,又满足了放射科(影像科)资料保存的需要。
(9)提高医院声誉
通过PACS对医院整体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知名度,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PACS给放射科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改变放射科(影像科)医师的诊断模式,并给临床意识带来了极大方便。为患者提供全新的医疗服务,同时为放射科(影像科)和临床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方便,也为远程影像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做医疗软件的,行心科技,his,lis、pacs、emr、养老系统等等都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20
展开全部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20
展开全部
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2-20
展开全部
怎么没有人回答,我也想晓得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