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不少的帝王在推动促进佛道的兴盛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公元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
大通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其皇后郗徽,追崇德皇后郗徽(468年-499年),高平郡金乡县人,南朝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结发妻子,太子舍人郗烨之女,其母为宋文帝刘义隆之女浔阳公主。
扩展资料:
中国僧人因为梁武帝而吃素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
为此,梁武帝亲自写了一篇《断酒肉文》,公告说明这项历史性措施。
在《断酒肉文》中,除了引证《大般涅槃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等大乘经典依据外,梁武帝还详举了各种理由,充分说服僧人遵行。
一、僧人不断鱼肉,会有九项理由“不及外道”,但一流的佛法,要有一流的弘法人才,若被外道比下去,太辜负僧宝之尊了。
二、僧人不断酒肉,也有九种连在家居士不如的嫌疑。僧宝要领袖群伦,作大众依皈,怎能有不如在家人的行止呢?
三、僧人食肉,会有远离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道、佛果等四十六种修行障碍。
四、僧人食肉,将种下魔行、地狱种、恐怖因等一百一十六种恶因。
五、若相信佛所言不虚?就不能因为尚未证得道眼,就看不清、想不透,众生肉即过去生有缘眷属,一旦吃肉,便会有至亲成为怨敌的果报。
六、啖食众生,产生理、事二障难,理障就是“愚痴无慧”,翻成白话就是“变笨”。事障就是在修行路上,易被干扰引入歧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梁武帝《断酒肉文》 秉承大乘惠佛教百世
南梁开国皇帝萧衍。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但他的照顾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让他备受刺激,这是他以后当和尚的主要原因。
老年后萧衍看破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
在学术上,萧衍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萧衍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齐武帝永明年间(485年—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脁、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衍
南宋的末代小皇帝宋恭帝赵显投向了元朝,成年后被送去拉萨成了喇嘛,还是得道高僧,甚至还成了野史中元顺帝的亲爹。
当皇帝前当过和尚的还有朱元璋~皇觉寺的和尚。
半个是指武则天在感业寺也出家,不过是尼姑而不是和尚了。
大理的皇帝就多了,不过她们也就是关起门来的皇帝,对于中原正统来说顶多一个国主.有段素隆\段素贞\段思廉\段正明\段正淳\段和誉\段正兴\段智详。
传说中的:
唐宣宗李枕;
李自成要是如传说中一般没死出家,这个大顺皇帝也算一个;
顺治传说中也去五台山,不过这个可信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