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我来答
财妈说
2019-05-08 · 优质视频达人
个人认证用户
财妈说
采纳数:28 获赞数:17492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糖果屋的爱恋go
推荐于2017-09-26 · TA获得超过595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19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772万
展开全部
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6、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做手工时,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作为父母你是否会立即自己动手帮孩子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幼儿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回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7、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8、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9、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10、从兴趣上培养。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家政
2019-01-04 ·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阿姨到家
e家政
e家政专注打造互联网家政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家政服务,点评美团五星家政服务商,业务涵盖保姆、月嫂、钟点工保洁、家电清洗等项目,点击头像访问我的主页,可了解更多业务信息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时,就要开始培养起他的独立性,因为独立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从小养成良好的独立性,长大以后更能轻松应对一切困扰。
那么如何培养呢?
1、给宝宝独处的生活空间
个别宝宝1岁之后常常喜欢把玩具堆在一起,自己在一个角落里玩上老半天,如果随意入足他的小空间,他就会开始大哭大闹。其实,这是宝宝需要独立空间的表现。
独处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能打造孩子独特的个性,为日后走向独立做准备。因此,别以为宝宝小就不需要独处的空间,父母应该为宝宝提供一个合适专属小空间。
2、创造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间
有的孩子长大后应对生活的能力非常强,有些孩子则不知所措,把生活过得一团糟糕。这也与小时候的独立性培养有关,比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宝宝从小养成收拾整理,守秩序的习惯,教育他东西从哪里哪来就要放回哪里去,比如书本要放回书架,玩具要收拾好,餐具要摆好等等。
3、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能让人进步的能力,只有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孩子才能减少依赖,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不少家长习惯性追着孩子学习,孩子做任何事都会在旁边指手画脚。其实,任何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习惯“包办一切”的父母,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孩子懒得思考。
所以,不妨放手,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养成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信子花开V
2020-09-17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独立性包括什么。孩子的独立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独立生活,会自己穿衣吃饭;比如独立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比如独立做事,自己解决问题,面对后果。可以看到这些能力在孩子的未来是很重要的能力。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保护和支持之间找平衡。不能对孩子过度保护,也不能把孩子强推出去,让他去完成他能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而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规律,帮他搭梯子,一步步,稳稳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1、1-3岁时,鼓励孩子自由探索。这时候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孩子自由的探索,尽量少限制和过度保护。生活上的一些自理能力就是在这一时期获得的,比如自己吃饭、穿衣等。

2、3-6岁,引导孩子,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这一时期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尽量引导孩子,并给孩子提供独立的机会,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做事情,不能因为他动作慢或是做得不好而嫌弃他,否则孩子的主动会变成内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要在孩子现有能力水平基础上帮他扩展,一步一步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不忽视,也不激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夏侯谷之wc
2018-01-29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才是英雄汉。然而,不少父母心太软,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进行一条龙“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白天接送、晚上陪读,直至填写志愿。“设计”的产物、“包”大的一代,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患上了“软骨症”,见不了世面,经不了风雨,结果独生子却难独立,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矫健的雄鹰,但是想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学会自己飞,让它举报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自立的生活,从小就一定要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指导:

(1)从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开始。常规教育即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两大方面。孩子从小就应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从小教给孩子洗手、洗脸、洗脚、洗澡、擦鼻涕,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教给孩子自己按时吃饭、睡觉以及如厕的生活习惯;教给孩子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具体表现在尊敬长辈、爱护同伴、爱护公物、使用礼貌语言等。

孩子一旦有了独立意识,他们就会主动做事,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去搬小椅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按时睡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独立性的表现会越来越明显。当孩子渴望独立时,父母一定不要给予否定,要重视、支持、鼓励孩子。比如当孩子想要自己去尝试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鼓励他:“只要是你想做的,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2)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成长环境。外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给他建立一个身心自由、能够独立活动的成长环境。比如平时把孩子的玩具放在他自己可以拿到的地方,玩家收纳箱放在可以让孩子自由拿取的地方,让孩子养成主动收拾玩具的习惯。孩子做手工游戏时,供他画、剪、钉、编的纸、笔、剪刀、针、线等工具要准备好,训练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在现代家庭中,有些父母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亲子活动区,在室内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或角落供孩子玩耍游戏,在室外建立一个自由活动场所,让孩子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父母要给孩子一些主动性,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父母在做事的时候,遇到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可以请孩子帮忙,比如说“你试一下吧!”给孩子活动空间,孩子会喜欢,也会尽力去做的更好。

(3)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传统的清规戒律式教育显然已不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求,只有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才有益于他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大脑,让孩子自由想象;解放双手,让孩子自食其力;解放双眼,让孩子放宽眼界;解放嘴巴,让孩子畅所欲言;解放空间,让孩子亲近自然,认识社会,开阔眼界,丰富学识;解放时间,让孩子拥有自由和快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让孩子做个有主见、擅思考的人,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确定怎样玩游戏,玩具该放在哪个位置,和谁一起玩等问题。刚开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时,他可能会面对多种选择一筹莫展,犹豫不定,但是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孩子就会在游戏中摸索到了一些“经验”,而逐渐学会了正确的判断和做决定。在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判断出自己喜欢玩哪种游戏,不喜欢玩哪种游戏,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会感到开心,不喜欢和谁玩等。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就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指定交朋友了,有时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和某个小朋友一起玩,结果却是孩子和那个小朋友最合得来。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所以,孩子在解决和处理自己的事情时,父母不要过多地干预,主要帮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孩子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好。

(4)让孩子经历磨练。从孩子学会走路开始,父母就需要适时的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练习走路,体验从跌倒到爬起的过程,而不是孩子一跌倒,父母就忙着扶起。没有体验挫折,就始终无法学会成长,为了孩子,让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不要担忧孩子身上那些在尝试的过程中留下的伤,那是他们成长的印记,是经历磨砺后的纪念。

父母要告诉他一些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即不仅是自己乐意去做事,而且还会自己独立把事做好。父母要教孩子去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和事情,自己去和伙伴交往,当孩子与伙伴产生矛盾时,指导他,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孩子不应该在父母的影子下成长,跟在父母后面做父母的“尾巴”。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是父母重要的功课,让孩子自发地去做,开始没有做好,并不代表以后都不会做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父母,要陪孩子一起度过开始难走的日子。让孩子集聚能量,有独立面对事情、解决事情的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