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教学集锦25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01虾子与蛙儿
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时的戏曲作家。他从小就聪颖不凡,人们都很喜欢他。他六七岁时,就会作联作诗。
有一天,他从学馆里回来,遇上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尚书大人出门送客。尚书大人特别喜欢小孩,尤其是喜欢那些有才有智的孩子,他看见高则诚身穿着绿袄,又很有才气,就想逗逗这孩子。尚书大人说: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眼睛明亮美丽。高则诚听见尚书大人出对,就停下来仔细听。他看见尚书大人身穿一件红袍,送客人时不断地给客人行礼的样子,便随口而出: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高则诚说完对子,才想到自己将尚书大人比作“虾”了,这可不大礼貌,赶忙上前施礼道歉:“对不起,我说得太不礼貌。”这位尚书大人见这孩子出口就成对,把自己送客的神态,穿的衣服,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了,便特别称赞,不但没生气,还鼓励了高则诚一番。
02三国人物联
相传 ,几位戏剧表演家在一起聊天 ,有一位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 》,塔内点着灯,每个窗孔通明透亮,随口出了一上联: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亮;
求对下联。几位戏剧家,互相看了看,一时对不出,因为这副对联,在“对例”中,是属于难对的一类,很不好对。要求下联也要运用一个谐音,把三国时一个人的名和字,融合在一个对联里。过了片刻,另一位戏剧表演家,由此想起《哪吒闹海》,三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 ,从而索得下联:
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个下联,联想丰富,把三国时赵云的名字融入联中。大家听了,都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03和尚反唇相讥
佛门之中,有许多能诗善对的高人,明代的姚广孝是其中的一位。姚广孝本是医家子弟,14 岁便出家为僧,人称道衍和尚。
他学识渊博,工诗善画 ,又拜席应真为师,通阴阳术数之道。此人非常清高 ,不拘小节 ,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封他为高僧,他推托有病而免受;让他以通儒书僧的身份去礼部当官,他也谢拒了。燕王命他蓄发,赐给他府宅,让他娶妻,他都没有接受。唯有纂修《永乐大典》他参加了,那是他兴趣所在。他虽不为官,但与官宦们都很熟悉,朝廷权贵也很尊崇他。有一天,狂风大作,夹着倾盆暴雨,姚广孝遇见了巡街的御史林大人。林御史知道这位高僧文思敏捷,便即景出了一个对子让他对:
风吹罗汉摇和尚
这“摇 ”字是双关语 :明说和尚(罗汉)被吹得摇摇摆摆,暗说“姚”和尚,指姚广孝。姚广孝立即反唇相讥:
雨打金刚淋大人
这“淋大人”,也是双关谐音,指御史“林大人”。
04对联训子
明朝初年有个大臣叫杨士奇,也叫杨寓。他为人正直,办事勤恳,一连在四个皇帝的手下做大官。他儿子杨稷太不争气了,仗着老子当官,自己无恶不作,净干坏事。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派人抓起来。家乡江苏泰和的老百姓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有人就写了状子直接送到北京。皇帝看了,把状子转给杨士奇。杨士奇气坏了,一连写了好几封信,让儿子改邪归正,别再祸害乡亲。有一次,在信中他还特意写了一副对子,警告儿子:
不畏官司千张纸 只怕乡民三寸刀
“三寸刀”指三寸舌,意思是人言可畏:让人告一千张状子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整天戳你的脊梁骨骂你,当然,也骂我哟!可是,杨稷根本不听父亲的劝告,照旧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收敛。闹得实在不像话了,皇上下令把杨稷抓起来,关进监狱。杨士奇听说了,又急又愁 ,加上年岁也大了,便忧恨交加,卧床不起。没有多久,顶顶有名的杨士奇,让儿子给气死了。当然,杨稷也没有好下场,被判了死刑。
05朱项两姓
从前,有个地方东西街住着两个大户家族,一户姓朱,一户姓项。家族大,纠纷多,常常想一个压倒一个,互不相让。为了显示本族的威风,姓朱的家族在东街修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祠堂;而姓项的家族一看不甘示弱,火速集资动工,日夜兼程,在西街上也盖起了一个大祠堂。朱氏家族中有人提出给祠堂大门上挂一副气魄大的对联,把姓项的压倒,写什么内容呢?本族几个能人在一块商量:历史上我们姓朱的大人物不少,后梁的朱温,明朝的朱元璋都坐过皇帝;宋朝的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是个“圣人”,把这些写上,就够威风的了。于是他们在祠堂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大字楹联:
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项氏家族的人看了这副对联,大为愤慨,很不服气。全族人在一起商量如何压倒对方,为项氏家族争气。有的说,人家又是天子,又是圣人,还能有比他们大的吗?有人反驳说,难道我们姓项的就没有比他们厉害的人吗?《三字经》上说:“昔仲尼,师项橐。”孔子是最大的圣人,项橐是孔子的老师,朱熹就不在话下。接着又有人说,楚汉相争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用大鼎煮死。他姓朱的当过皇帝,我们姓项的把皇帝的老子煮死了嘛。众人一听欢呼雀跃,很快项祠的大门上也挂出了一副大字楹联:
烹天子父,为圣人师。
朱氏家族人看了,个个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来。
06花农讽秀才
从前,有个专爱舞文弄墨的秀才,遇事就做起打油诗来炫耀自己。这天赶集,他看见一个农民挑两篮花来卖,便走上前去摇头晃脑地说了一联:
小篮也是篮,大篮也是篮,小篮放到大篮里,两篮共一篮;
农民一听,这算什么诗,随口讽刺道:
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到棺材里,两材(才)共一材。
弄得秀才张口结舌 ,无言以对 ,偷偷地挤进人群,溜走了。
07篾匠巧对石匠
有位老石匠,每当修完一座桥时,都写出一条上联,请过桥人对下联。有一次,他又修完一座桥,并出了一个上联,向过桥人求对。这时,一个秀才走过来对石匠说:“你一个石匠,也敢舞文弄墨?”石匠笑答
:“岂敢,岂敢!老汉不过是忙中取乐 。”秀才说 :“既然如此,你就出上联吧 !”石匠脱口而出: 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
这上联中,有“大小、拱平、南北”三对反义词,秀才听后,抓耳挠腮,苦思苦索半天也想不出下联。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扛竹子的篾匠对秀才说:“你对不上,我来试试 。”说罢,开口念出下联。围观人听了,赞不绝口。老石匠上前对蔑匠说 :“老哥,还是你行 !”原来蔑匠的下联是: 砍长竹划短蔑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
石匠和蔑匠各自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的对联 ,朴实,贴切,劳动群众喜闻乐见。
08巧答考官
于谦14
岁时去杭州应试,主考官杭州知府的名字叫虞谦,与他名相同,姓同音。考前要点名,当点到于谦时,于谦躬身站起来却不答应,主考官问他为何不答应?于谦说:“我与大人同名 ,所以不敢答应 。”主考官看到这个小学童聪明可爱,又懂礼貌,便想试试他的才学,便出了一句上联: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虞知府一连道出了五个“ 无忌”。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 ,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 。后两个“无忌”是说,这三个人都同名,他们没有忌讳,你又何必忌讳呢?于谦一听,解除了顾虑,从容地对主考说 :“我给您对个下联吧 !”主考说 :“好呵!”于谦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的回对,也相应地用了五个“相如”。前三个分别是: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璧归赵”的名相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各有高下,水平并不是都一样。于谦的对句既表示了自己在主考官面前的谦虚有礼,又暗示了自己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抱负。
09巡抚私访
某朝有个秀才,博学多识,只因贫寒,无钱打通考官,屡试不中。无奈,只好到江南游馆,想以教书谋生。
一天夜里 ,秀才投宿一家客店 ,与同房一位客人攀谈起来。那位客人说 :“先生既来江南游学,必是满腹诗书,鄙人有一联献丑,望予属对 。”秀才笑道:“请 !”这晚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分外明亮,客人望着窗外明月,念出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听了,忽见室内床帐里挂着一幅《春山飞鸟图 》,随即对道: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帷中。
客人听了大喜,向店主人要来酒菜,二人饮酒赏月,谈得非常投机,毫无倦意。客人又请秀才出外,散步于星月之下,行至一个小池塘旁边,见池内水平如镜,客人说出一则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抬头看见山顶古松,随即对出下联: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夜深了,二人才回店休息。次日清晨,秀才醒来,已不见那位客人;秀才甚为惊奇,不知是何原因。秀才正在纳闷,忽然来了一位公差,对秀才恭恭敬敬地行个礼,说:“请先生上马,巡按大人有请 !”秀才莫名其妙,便糊里糊湖地上了马待见了巡按大人以后,秀才方才明白,昨夜同宿的客人,原来是私访的八府巡按。巡按很赏识秀才的学问,便命他做了州府督学。
10无火起尘烟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王汝玉,参加预修《永乐大典》。他从小就很喜欢文学 ,聪明 、机敏、记性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经常作诗写文章,人们都说他是个小神童。他7 岁那年冬天,他和父亲观赏雪后的景色。大雪过后,天空中升起了太阳,太阳暖洋洋的,把屋顶上的雪都晒化了,雪水顺着屋檐滴滴嗒嗒地往下流。王汝玉的父亲指着屋檐出了一句上联让他对: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王汝玉想了想,对道: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是啊,这风吹起的尘土,不就像不生火的烟吗?父亲听了儿子的答对,又工整又巧妙,心里特别高兴。
11争座位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由于他秉性聪明,又刻苦用功,一直是老师喜爱的学生。
有一天,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室里开始漏雨,雨水滴滴嗒嗒地溅到了座位上,有些座位已经不能坐了,同学们都争着到没有雨的座位上去坐。丘浚和一个富家子弟争一个座位,谁也不让谁,就请先生来评理。先生虽然喜欢丘浚,但又怕得罪了有钱的大户人家,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两人说:“你们不要争了,我出一句五字的上联,谁能对上,谁就坐好座位。”先生出的联是:
\细雨肩头滴
那富家子弟平时就不爱学习 ,只见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还是无词可对,而丘浚却早就想好了,当老师问他时,他随口答道:
青云足下生
这句下联对的贴切自然 ,那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拍手叫好,好座位当然让给了丘浚。
12“饥鸡”对“暑鼠”
从前 ,有个秀才 ,夏天晚上在屋檐下乘凉。他睡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吱吱”几声从屋梁上跑过,他想了一想,便念到:
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但此联既出,却无法对出下联 。后来他经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吃谷子,忽听远处一个妇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赶鸡,孩子们拣起石子向鸡丢去,把鸡赶跑了。他触景生情,拍拍脑袋笑道 :“有了,这下联有了 !”不觉脱口而出: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这副对联成对地使用同音字,如“饥鸡”对“暑鼠”,“盗稻”对“量梁”,“拾石”对“描猫”,不仅刻画鼠鸡的情态维妙维肖 ,而且声律和谐 ,意趣横生。
13讽刺伪差徭总局
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地予以讽刺: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 :“斌卡尖傀”。 这横批很有意思,它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14巧续下联
明代的万安,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不但勤学好问,而且特别擅长对对子。一天清晨,住在他家的一位远方来的客人起床后,在院子里散步。客人看见红日从东方升起,彩霞万缕,映照着西方的像银色镰刀一样的残月,不禁触景生情
,感慨地对着天空吟哦: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客人一联出口,还想接着往下对,但是由于他的学识还不行,怎么也续不下去,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发呆。这时
,万安正在书房里读书,从窗子里看见客人这副模样,一问,才知道是为了下联。万安笑着对客人说:“这有什么可难的,等我为您续联吧。”万安抬头向四面一看,见书僮和丫环去井边提水,两人翩翩而行,便随口念道:
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人
客人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15白衣里一个大仁
明代徐晞,从一个普通的吏员开始,直到当了兵部尚书,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常被那些有“文凭学历”的同僚和士子们看不起。有一次,在学宫里,有个进士指着孔子的牌位说:
“认得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没进过学堂,没拜过孔子。徐晞回答很妙顾:“认得呀!这位先生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同僚们还是不服气。一次同行去城外,他们又嘲笑他。徐晞说:“我倒要领教一下各位的才学,出个对子可以吗?”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满肚子学问,就回答:“请不要出得太容易喽!”徐晞一笑,给他们出了一联: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这是利用谐音,讽刺他们是黉(音红)门(古时学校大门)中出来一批酸文人 。谁知这些“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文士,却无法对出以日常小事为题的对子,急得团团转。还是徐晞给他们道出下联: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当官的人 ,而“大仁”又谐“大人”的音,是说由白衣作官的,有我这么一个大人。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说一句嘲笑的话了。
16智讨风筝
李东阳小时候既聪明又活泼 。
有一天与小伙伴一起放风筝,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被吹到一家员外的花园里。小伙伴们胆小,都不敢去要,唯独李东阳胆子大,他翻墙过去拾风筝。
这家员外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小孩,先是吓了一跳,后来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 ,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员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风筝。”李东阳点头同意了,墙外的小伙伴们怕李东阳出事,都爬在墙头上往里看,一看没事,就都翻墙跳进来,员外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看了员外的气派 ,觉得员外一定有二千石的奉禄,就对了个缺尾巴的下联:
员外二千石,唯公——
他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 ,“唯公??唯公??”地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 。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地笑了:
“唯公什么,对不上了吧?”李东阳说 ;“这最后一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说 。”员外不懂什么意思,问他 :“这是为什么呀?”李东阳说:“你如果还我风筝 ,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这员外一听就笑了,他可不会为了个风筝,得个贪名,忙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17阁下李先生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李阁老。有一次 ,十多位新进士去他家作客,有位进士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冒然答对了。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才不是有人说了吗?”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 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忙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
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时的戏曲作家。他从小就聪颖不凡,人们都很喜欢他。他六七岁时,就会作联作诗。
有一天,他从学馆里回来,遇上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尚书大人出门送客。尚书大人特别喜欢小孩,尤其是喜欢那些有才有智的孩子,他看见高则诚身穿着绿袄,又很有才气,就想逗逗这孩子。尚书大人说: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眼睛明亮美丽。高则诚听见尚书大人出对,就停下来仔细听。他看见尚书大人身穿一件红袍,送客人时不断地给客人行礼的样子,便随口而出: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高则诚说完对子,才想到自己将尚书大人比作“虾”了,这可不大礼貌,赶忙上前施礼道歉:“对不起,我说得太不礼貌。”这位尚书大人见这孩子出口就成对,把自己送客的神态,穿的衣服,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了,便特别称赞,不但没生气,还鼓励了高则诚一番。
02三国人物联
相传 ,几位戏剧表演家在一起聊天 ,有一位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 》,塔内点着灯,每个窗孔通明透亮,随口出了一上联: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亮;
求对下联。几位戏剧家,互相看了看,一时对不出,因为这副对联,在“对例”中,是属于难对的一类,很不好对。要求下联也要运用一个谐音,把三国时一个人的名和字,融合在一个对联里。过了片刻,另一位戏剧表演家,由此想起《哪吒闹海》,三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 ,从而索得下联:
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个下联,联想丰富,把三国时赵云的名字融入联中。大家听了,都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03和尚反唇相讥
佛门之中,有许多能诗善对的高人,明代的姚广孝是其中的一位。姚广孝本是医家子弟,14 岁便出家为僧,人称道衍和尚。
他学识渊博,工诗善画 ,又拜席应真为师,通阴阳术数之道。此人非常清高 ,不拘小节 ,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封他为高僧,他推托有病而免受;让他以通儒书僧的身份去礼部当官,他也谢拒了。燕王命他蓄发,赐给他府宅,让他娶妻,他都没有接受。唯有纂修《永乐大典》他参加了,那是他兴趣所在。他虽不为官,但与官宦们都很熟悉,朝廷权贵也很尊崇他。有一天,狂风大作,夹着倾盆暴雨,姚广孝遇见了巡街的御史林大人。林御史知道这位高僧文思敏捷,便即景出了一个对子让他对:
风吹罗汉摇和尚
这“摇 ”字是双关语 :明说和尚(罗汉)被吹得摇摇摆摆,暗说“姚”和尚,指姚广孝。姚广孝立即反唇相讥:
雨打金刚淋大人
这“淋大人”,也是双关谐音,指御史“林大人”。
04对联训子
明朝初年有个大臣叫杨士奇,也叫杨寓。他为人正直,办事勤恳,一连在四个皇帝的手下做大官。他儿子杨稷太不争气了,仗着老子当官,自己无恶不作,净干坏事。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派人抓起来。家乡江苏泰和的老百姓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有人就写了状子直接送到北京。皇帝看了,把状子转给杨士奇。杨士奇气坏了,一连写了好几封信,让儿子改邪归正,别再祸害乡亲。有一次,在信中他还特意写了一副对子,警告儿子:
不畏官司千张纸 只怕乡民三寸刀
“三寸刀”指三寸舌,意思是人言可畏:让人告一千张状子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整天戳你的脊梁骨骂你,当然,也骂我哟!可是,杨稷根本不听父亲的劝告,照旧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收敛。闹得实在不像话了,皇上下令把杨稷抓起来,关进监狱。杨士奇听说了,又急又愁 ,加上年岁也大了,便忧恨交加,卧床不起。没有多久,顶顶有名的杨士奇,让儿子给气死了。当然,杨稷也没有好下场,被判了死刑。
05朱项两姓
从前,有个地方东西街住着两个大户家族,一户姓朱,一户姓项。家族大,纠纷多,常常想一个压倒一个,互不相让。为了显示本族的威风,姓朱的家族在东街修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祠堂;而姓项的家族一看不甘示弱,火速集资动工,日夜兼程,在西街上也盖起了一个大祠堂。朱氏家族中有人提出给祠堂大门上挂一副气魄大的对联,把姓项的压倒,写什么内容呢?本族几个能人在一块商量:历史上我们姓朱的大人物不少,后梁的朱温,明朝的朱元璋都坐过皇帝;宋朝的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是个“圣人”,把这些写上,就够威风的了。于是他们在祠堂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大字楹联:
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项氏家族的人看了这副对联,大为愤慨,很不服气。全族人在一起商量如何压倒对方,为项氏家族争气。有的说,人家又是天子,又是圣人,还能有比他们大的吗?有人反驳说,难道我们姓项的就没有比他们厉害的人吗?《三字经》上说:“昔仲尼,师项橐。”孔子是最大的圣人,项橐是孔子的老师,朱熹就不在话下。接着又有人说,楚汉相争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用大鼎煮死。他姓朱的当过皇帝,我们姓项的把皇帝的老子煮死了嘛。众人一听欢呼雀跃,很快项祠的大门上也挂出了一副大字楹联:
烹天子父,为圣人师。
朱氏家族人看了,个个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来。
06花农讽秀才
从前,有个专爱舞文弄墨的秀才,遇事就做起打油诗来炫耀自己。这天赶集,他看见一个农民挑两篮花来卖,便走上前去摇头晃脑地说了一联:
小篮也是篮,大篮也是篮,小篮放到大篮里,两篮共一篮;
农民一听,这算什么诗,随口讽刺道:
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到棺材里,两材(才)共一材。
弄得秀才张口结舌 ,无言以对 ,偷偷地挤进人群,溜走了。
07篾匠巧对石匠
有位老石匠,每当修完一座桥时,都写出一条上联,请过桥人对下联。有一次,他又修完一座桥,并出了一个上联,向过桥人求对。这时,一个秀才走过来对石匠说:“你一个石匠,也敢舞文弄墨?”石匠笑答
:“岂敢,岂敢!老汉不过是忙中取乐 。”秀才说 :“既然如此,你就出上联吧 !”石匠脱口而出: 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
这上联中,有“大小、拱平、南北”三对反义词,秀才听后,抓耳挠腮,苦思苦索半天也想不出下联。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扛竹子的篾匠对秀才说:“你对不上,我来试试 。”说罢,开口念出下联。围观人听了,赞不绝口。老石匠上前对蔑匠说 :“老哥,还是你行 !”原来蔑匠的下联是: 砍长竹划短蔑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
石匠和蔑匠各自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的对联 ,朴实,贴切,劳动群众喜闻乐见。
08巧答考官
于谦14
岁时去杭州应试,主考官杭州知府的名字叫虞谦,与他名相同,姓同音。考前要点名,当点到于谦时,于谦躬身站起来却不答应,主考官问他为何不答应?于谦说:“我与大人同名 ,所以不敢答应 。”主考官看到这个小学童聪明可爱,又懂礼貌,便想试试他的才学,便出了一句上联:
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
虞知府一连道出了五个“ 无忌”。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 ,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 。后两个“无忌”是说,这三个人都同名,他们没有忌讳,你又何必忌讳呢?于谦一听,解除了顾虑,从容地对主考说 :“我给您对个下联吧 !”主考说 :“好呵!”于谦对道:
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于谦的回对,也相应地用了五个“相如”。前三个分别是: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璧归赵”的名相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各有高下,水平并不是都一样。于谦的对句既表示了自己在主考官面前的谦虚有礼,又暗示了自己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抱负。
09巡抚私访
某朝有个秀才,博学多识,只因贫寒,无钱打通考官,屡试不中。无奈,只好到江南游馆,想以教书谋生。
一天夜里 ,秀才投宿一家客店 ,与同房一位客人攀谈起来。那位客人说 :“先生既来江南游学,必是满腹诗书,鄙人有一联献丑,望予属对 。”秀才笑道:“请 !”这晚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分外明亮,客人望着窗外明月,念出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听了,忽见室内床帐里挂着一幅《春山飞鸟图 》,随即对道: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帷中。
客人听了大喜,向店主人要来酒菜,二人饮酒赏月,谈得非常投机,毫无倦意。客人又请秀才出外,散步于星月之下,行至一个小池塘旁边,见池内水平如镜,客人说出一则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抬头看见山顶古松,随即对出下联: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夜深了,二人才回店休息。次日清晨,秀才醒来,已不见那位客人;秀才甚为惊奇,不知是何原因。秀才正在纳闷,忽然来了一位公差,对秀才恭恭敬敬地行个礼,说:“请先生上马,巡按大人有请 !”秀才莫名其妙,便糊里糊湖地上了马待见了巡按大人以后,秀才方才明白,昨夜同宿的客人,原来是私访的八府巡按。巡按很赏识秀才的学问,便命他做了州府督学。
10无火起尘烟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王汝玉,参加预修《永乐大典》。他从小就很喜欢文学 ,聪明 、机敏、记性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经常作诗写文章,人们都说他是个小神童。他7 岁那年冬天,他和父亲观赏雪后的景色。大雪过后,天空中升起了太阳,太阳暖洋洋的,把屋顶上的雪都晒化了,雪水顺着屋檐滴滴嗒嗒地往下流。王汝玉的父亲指着屋檐出了一句上联让他对: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王汝玉想了想,对道: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是啊,这风吹起的尘土,不就像不生火的烟吗?父亲听了儿子的答对,又工整又巧妙,心里特别高兴。
11争座位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由于他秉性聪明,又刻苦用功,一直是老师喜爱的学生。
有一天,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室里开始漏雨,雨水滴滴嗒嗒地溅到了座位上,有些座位已经不能坐了,同学们都争着到没有雨的座位上去坐。丘浚和一个富家子弟争一个座位,谁也不让谁,就请先生来评理。先生虽然喜欢丘浚,但又怕得罪了有钱的大户人家,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两人说:“你们不要争了,我出一句五字的上联,谁能对上,谁就坐好座位。”先生出的联是:
\细雨肩头滴
那富家子弟平时就不爱学习 ,只见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还是无词可对,而丘浚却早就想好了,当老师问他时,他随口答道:
青云足下生
这句下联对的贴切自然 ,那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拍手叫好,好座位当然让给了丘浚。
12“饥鸡”对“暑鼠”
从前 ,有个秀才 ,夏天晚上在屋檐下乘凉。他睡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吱吱”几声从屋梁上跑过,他想了一想,便念到:
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但此联既出,却无法对出下联 。后来他经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吃谷子,忽听远处一个妇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赶鸡,孩子们拣起石子向鸡丢去,把鸡赶跑了。他触景生情,拍拍脑袋笑道 :“有了,这下联有了 !”不觉脱口而出: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这副对联成对地使用同音字,如“饥鸡”对“暑鼠”,“盗稻”对“量梁”,“拾石”对“描猫”,不仅刻画鼠鸡的情态维妙维肖 ,而且声律和谐 ,意趣横生。
13讽刺伪差徭总局
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地予以讽刺:
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
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 :“斌卡尖傀”。 这横批很有意思,它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14巧续下联
明代的万安,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不但勤学好问,而且特别擅长对对子。一天清晨,住在他家的一位远方来的客人起床后,在院子里散步。客人看见红日从东方升起,彩霞万缕,映照着西方的像银色镰刀一样的残月,不禁触景生情
,感慨地对着天空吟哦: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客人一联出口,还想接着往下对,但是由于他的学识还不行,怎么也续不下去,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发呆。这时
,万安正在书房里读书,从窗子里看见客人这副模样,一问,才知道是为了下联。万安笑着对客人说:“这有什么可难的,等我为您续联吧。”万安抬头向四面一看,见书僮和丫环去井边提水,两人翩翩而行,便随口念道:
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人
客人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15白衣里一个大仁
明代徐晞,从一个普通的吏员开始,直到当了兵部尚书,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常被那些有“文凭学历”的同僚和士子们看不起。有一次,在学宫里,有个进士指着孔子的牌位说:
“认得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没进过学堂,没拜过孔子。徐晞回答很妙顾:“认得呀!这位先生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同僚们还是不服气。一次同行去城外,他们又嘲笑他。徐晞说:“我倒要领教一下各位的才学,出个对子可以吗?”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满肚子学问,就回答:“请不要出得太容易喽!”徐晞一笑,给他们出了一联: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这是利用谐音,讽刺他们是黉(音红)门(古时学校大门)中出来一批酸文人 。谁知这些“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的文士,却无法对出以日常小事为题的对子,急得团团转。还是徐晞给他们道出下联: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当官的人 ,而“大仁”又谐“大人”的音,是说由白衣作官的,有我这么一个大人。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说一句嘲笑的话了。
16智讨风筝
李东阳小时候既聪明又活泼 。
有一天与小伙伴一起放风筝,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被吹到一家员外的花园里。小伙伴们胆小,都不敢去要,唯独李东阳胆子大,他翻墙过去拾风筝。
这家员外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小孩,先是吓了一跳,后来看李东阳文质彬彬的 ,不像是坏孩子,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员外说:“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对上,就还你这风筝。”李东阳点头同意了,墙外的小伙伴们怕李东阳出事,都爬在墙头上往里看,一看没事,就都翻墙跳进来,员外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
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看了员外的气派 ,觉得员外一定有二千石的奉禄,就对了个缺尾巴的下联:
员外二千石,唯公——
他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 ,“唯公??唯公??”地拉着长音,调皮地与员外周旋 。员外以为他对不上,得意地笑了:
“唯公什么,对不上了吧?”李东阳说 ;“这最后一个字,我早就有了,可是不说 。”员外不懂什么意思,问他 :“这是为什么呀?”李东阳说:“你如果还我风筝 ,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这员外一听就笑了,他可不会为了个风筝,得个贪名,忙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17阁下李先生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李阁老。有一次 ,十多位新进士去他家作客,有位进士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冒然答对了。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才不是有人说了吗?”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 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忙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