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耳的光荣故事、事迹
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聂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还活着,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人总是要死的,但聂耳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
2018-05-12
聂耳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4岁时父亲病故,全家人就靠着母亲卖药、给人治病维持,正是这样的家境使聂耳从小就知道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在学校成绩一直是学霸,业余时间就和家人及邻居邱木匠学习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及民间音乐,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初小结业后,因家境十分困难缴不起学费,他被迫转入昆明私立求实学校,由于他的成绩优秀,得到减免学杂费的待遇,还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学生音乐团的指挥等,并曾荣获该校第一号学生奖状。
中学毕业后,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秘密从事一些革命活动,多次身外险境,差点被捕,1933年聂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开始创作革命歌曲。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去日本学习,同年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身亡,官方称是溺水身亡,但刘良模对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溺水而卒”的说法,曾公开提出质疑:“……但是他到底在日本死于非命?据正式的报告,他是淹死的,但是,他的尸体是青肿,紫黑,七孔流血!……”
七八个人一间的狭小宿舍,练琴时得站在墙角,但聂耳却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帮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张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电影拷贝,得到一百元报酬。一百元啊,离开大家庭以来他还从未拥有过这么多的钱,聂耳的心狂跳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给母亲邮去一半。另一半,买了一把小提琴,还有两本乐谱。这把普通的小提琴,从此为聂耳的生活增添了华丽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艺是聂耳的专职小提琴老师。于是,人们常常看到师徒二人认真地矫正指法,“错了”,“又错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时断时续。“小老师”与聂耳同龄,平常为人很随和,教琴却毫不马虎。十九岁的聂耳,刚刚摸琴,连乐谱都看不懂,哪里懂什么对位、和声,“小老师”有点急了。但聂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师。“一定能学会,” 他对自己说。吃罢晚饭,大家都结伴去逛“四马路”,到“大世界”看杂耍,聂耳却一声不吭,躲进房间练琴。他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指标:一天至少“恶补”七个小时的琴。
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创造出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9]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创作:
1932年 《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 《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 《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 《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创造出中国音乐史上多个第一
聂耳是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革命理想的作曲家;第一个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第一个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