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 展开
 我来答
wangku2013
高粉答主

2016-04-1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665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2247万
展开全部

  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失利的原因很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因素。从军事角度来看,造成最后失利的主要因素有:战略战术滞后,忘危怯战思想较重,武器装备落后,训练和实战水平低下,指挥能力不强等。其中,武器装备、作战准备、指挥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武器装备落后是海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随着热兵器的产生和发展,武器装备优劣成为战场胜败的重要指标。北洋海军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装备落后于日本。


  一是参战舰艇总体实力弱于日舰。战前,清廷海军军舰总数为78艘,日本为31艘;海军总吨位为8万余吨,日本为5.9万吨。虽然清廷海军总体上优于日本,但参加黄海作战的海军只有北洋舰队,主体力量弱于日本。日参战舰艇12艘,总吨位为40840吨,北洋海军参战舰艇10艘,总吨位为31366吨。在舰艇和武器系统性能方面,清廷海军也弱于日舰。北洋海军参战舰艇共有火炮195门,日舰为268门。其中,120毫米以上的速射炮,北洋海军与日舰相比为0∶97。


  二是参战舰艇的船龄相对老化。主要表现为船体结构不牢,多有船体松动现象,航速低、机动灵活性较差。参战的主力舰艇“定远”、“镇远”号服役已满14年,舰艇机械及武器平台相对老化。“定远”舰在首次发炮时,就将飞桥震塌。相比之下,日舰多为海战前自建或外购的新型战舰。故此,北洋海军参战舰艇的作战效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老旧武器装备未能及时更新。甲午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不惜挪用海军经费,大修庭院、楼堂和馆所。在穷奢极欲的挥霍中,国防开支全面紧缩,拮据万分。1894年5月视察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忧心忡忡地上书:“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尤胜。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评价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装备方面远不及日本。”北洋海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惨痛的甲午海战。

  一、政治方面的主要原因

  1,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烂泥一潭。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为个人享乐竟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执意挪用海军军费用于生日庆典和颐和园修建,至上而下,官员公然放胆胡来。受命购买军舰的李凤苞竟敢以两成回扣中饱私囊,用四艘军舰的钱购买回三艘军舰。官二代李鸿章的外甥负责军需供应,“偷盗抵换”,致使黄海战舰炮弹量少质次。

  2、卖国官僚体系无视大局,私利先行。当朝领袖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3万吨煤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李鸿章却说“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而这些货物正是日军急需的的军需资料。李鸿章的这种卖国言论和行径连外国人都认为“李的立场值得深思”。

  二,作战准备不足是海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清朝末期,吏治腐败,政府无能,内忧外患交织,军队缺乏打仗思想,是这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1,是思想准备不足。1876—1888年,清廷海军整军备战的意识还比较强,大量外购先进战舰,海军整体力量和能力高于日本。但在1888年后,侥幸心理充斥军队内部,彻底停止了军舰的外购和发展强大舰队的计划。甲午战争爆发前,清廷不知日本动向,对战争没有任何准备。战争爆发之际,军内外高层不是督促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外交调停。海战之前,北洋海军对作战部署和计划缺乏认真研究。作战中,最高指挥官丁汝昌受伤无法指挥,旗舰受重创而无法履行职能,北洋舰队群龙无首,全军陷入混乱。

  2,是参战弹药携备不足。据北洋海军的洋员马吉芬战后回忆,北洋海军的弹药供应极为不足,至战斗结束前半小时,“镇远”舰的305毫米主炮的爆破弹和150毫米火炮的所有炮弹全部打光,仅剩15发穿甲弹,“定远”舰也是如此。日舰则备弹十足,直到最后仍在猛烈射击。造成炮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作战准备不充分,携弹量偏少。

  3,是实战训练不足。甲午海战爆发前,北洋海军也在大搞训练,李鸿章多次检阅,并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但是,当时的训练重基础、轻实战,重表面、轻实用,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北洋海军在战后总结中写到:“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中国海军“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之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北洋海军外强中干的真实情况。

  4,堕落军纪最终导致水师丧失还手之力。军纪败坏、训练荒废,即便是扛着“原子弹”也难以取胜。1886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长崎,官兵上岸在妓馆闹事,引起事端,致数十人伤亡。事后李鸿章不但不处理,还开脱说“武人好淫,自古而然”。水师提督丁汝昌原是陆军将领,任职十多年,既不懂海军也不去学习海军知识,甚至长期在基地刘公岛营造店铺出租给下级敛财,为此还时常与下级发生矛盾,生活更是骄奢淫逸。

  二,指挥人才缺失是海战失利的直接原因

  海军是专业化、技术化极强的军种,人才建设历来是海军发展之根本。甲午海战前,与日本相比,清廷海军人才的教育培养处于较低水平。

  1,是建校起步晚。1855年,日本在长崎等地创办海军传习所和多个海军操练所。1870年,日本兵部省提出“大办海军”,把创建学校、广选良师、提高海军军官素质作为海军建设的头等大事。直到1866年,清政府才建立第一所海军学校,即福建船政学堂。此后一直停滞不前。直到1880年后,从国外购入大批军舰,急需专业人才,海军教育才出现发展的势头。1881—1890年,先后建立多所海军学堂,例如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然而,由于距离甲午战争已近,人才匮乏十分突出。

  2,是教学体系不科学。军事人才培养,尤其是技术军种指挥人才的生成,应当采取高、中、低培养相衔接,技战术合一,院校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然而,当时清廷海军院校教育缺乏统一规划,没有高、中、低教育层次之分,院校间也缺少分工合作,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海军指挥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全面的问题非常突出。而日本海军的人才培养已十分成熟,指挥员基本都能达到业务精通、指技合一、素质全面。

  3,是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严重不足。中日海军院校教育在基础课程上大体相同,都是学习西方的理工科知识为主。但在军人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教育上,两国相差很大。清廷海军院校更多灌输的是儒家思想,培养出的指挥员大多思想保守。黄海海战时,方伯谦、吴敬荣率舰而逃。海战失利后,丁汝昌率舰队困守威海卫,成为日舰的活靶子。日本军校则极力灌输武士道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好战品性。

  4,是高级指挥人员不懂海军建设。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但在5位大臣之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海军提督“非阅历多年,深谙西法之水师不可”,李鸿章却任命既不懂海军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的丁汝昌担任这一要职,给甲午海战失利埋下了隐患。

  总之,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众多,但军事因素的惨痛教训不可忘却。

  

百度网友3d50c89
推荐于2018-02-20 · TA获得超过8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2万
展开全部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
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柯五苦酷
2020-01-30 · TA获得超过16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②清政府战和不定,贻误战机,妥协退让,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一败再败。
(2)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廖笑旋I8
2020-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清政府腐败,经济落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