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一种最熟悉的恋爱心理学理论

 我来答
百度网友3fa39525a
推荐于2018-02-19 · 超过2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3万
展开全部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的爱情理论有个有趣的名字—爱的三角理论。说的是可以将爱解剖成三个成分,激情,亲密,承诺和决定,每个成分居于三角的一角。那么它们的各种组合可形成八种形态的爱的关系。第一种是无爱的爱,就是说三个成分都不存在的关系;第二种只有亲密没有其他两者,比如喜欢之类的友情;第三种只有激情没有其他两者,一种痴迷,狂热的爱;第四种叫空洞的爱,因为只有承诺和决定没有火和水的实质——激情和亲密;第五种亲密加激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浪漫的爱;第六种亲密加承诺,伴侣式的爱;第七种激情加承诺但没有亲密;第八:三者占全——完美的爱?罗伯特的划分精细入微,令人浮想联翩,比如这第一种无爱的爱会是怎么样呢?绞尽脑汁我想到一种:那些革命年代,将一个资产阶级的大家闺秀强行许配给一个不识字的残疾的农民儿子,大家闺秀一心想着逃跑;第四种:伴大款的啊,也许还有许多许多的中国的“正常”婚姻;但这第七种呢?有些夫妇在一个婚姻研究中报告说,他们性生活令其消魂,但他们彼此间没有默契,理解,欣赏,感激,他们不会离婚,因为还有另一个经济原因了;第二种则如一夜情。第八种:完美的爱情,但是我们能想象完美的爱情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吗?
    
      罗伯特的爱情理论只是个分类,德国精神分析师弗洛姆却希望深入爱的本质,弗洛姆的理论带着伦理的意味,当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僵硬的伦理。弗氏的理论,可以被称为“爱的成就/能力”说。因为他以为爱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爱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学习,象学习任何一门其他艺术一样;既然是艺术,那么象是艺术有艺术大师一样,爱也有爱的大师。他在他那本发表于1956年被翻译成50种语言卖出约两千五百万册的小书《爱的艺术》中说:“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之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些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弗洛姆毫无疑问是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尖利的批判者,他相信,之所以爱在许多人那里不可能,是因为“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功,地位,名利看得重于爱情。我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于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弗氏理论中的爱看来指的是罗伯特类型中的第八种——完美的爱,而其他种类的爱在他看来则算不上是,或者有些根本意味着病态。弗洛姆的声音已年代遥远,尽管仍旧有人热爱他的著作(这在德国尤甚——那里有弗洛姆爱好者的协会),他的思想今天却已不再那么流行,无论是在澳大利亚,还是中国。
    
      那么提倡爱的大师自己的情感生活是如何的呢?我们无从回到弗洛姆的时代,去近距离地观看体会聆听他的婚姻,我们只有从发黄的旧书中读到:
    
      弗洛姆在53岁的时候——弗氏前妻病故后几年——与弗里曼结婚,正是这场持续了28年直到他去世的热烈情感孕育了《爱的艺术》。弗里曼,这个高高的,自信的,高智商的,吸引人的,感性的女子,却不懂得什么是野心和竞争。有回,弗洛姆介绍她时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懒的人。”但弗里曼绝非疏懒,她一直感兴趣国际政治,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她是弗洛姆的科学讨论的平等伴侣,她阅读他的著作,但同时她又感兴趣掌相学和占星术,感兴趣东方的精神传统。弗洛姆陷入情网追求她象是个中世纪的游吟诗人,但不是以歌,而是以他整个姿态,凝视,温柔的语句......在他们76岁的时候,有时坐电梯而上还会忍不住地不避旁人地互相凝视和亲吻。
    
      现在让我们暂时离开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弗洛姆,来看一下,今日在英美澳大利亚占主导趋势的另外一个爱情学说:波比的依恋理论。波比:英国人,同样是精神分析师,但又是个学院派的研究心理学家。英国人的表情肃穆而严谨,然而在波比森严的表情下,却有慈母的关怀。准确地说,波比的理论是关于母亲和婴儿之间关系的理论。在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研究了各种形式缺乏母爱的幼儿后,他揭示了这些匮乏如何形成种种不同形态的心理结构。提出了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说,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个安全基础,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安全基础是更多由妈妈来承担的。幼儿在屋里玩的时候,会不时瞥一瞥他/她的妈妈是否在那,只要妈妈在那,幼儿便会大胆尽兴地一口气玩下去;如果妈妈不在了,那么游戏就会中断,他/她的第一要务就是找妈妈,他/她将心神不宁,上下而求索寻找妈妈的“爱情”。如果妈妈是个“足够好”的妈妈,这妈妈担任的安全基础就会内化为我们心中的安全基础,我们长大后就有了内在的安全感。当然长大成人之后,除了这内在的安全感,我们还会需要我们的环境提供的安全感,我们的伴侣就是我们成年之后的最重要的外在安全基础。那么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好”的妈妈呢?那么我们在孩提时代就开始有些特征,比如,我们索性不要妈妈,妈妈回来了,我们懒得理,我们更关注智力活动,不太感觉情感;或者,我们表现得很矛盾,我们好象要靠近妈妈,但妈妈靠近了要拥抱我们了,我们又挣扎着要离开,我们对妈妈好象有很多怒气,情感摇摆,缺乏理性。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母亲那获得安全基础,所以我们或者发展成前者——一种强迫性的自我依靠,或者后者——我们又想要母亲又不信任母亲。正是在这里,依恋理论对成年人的爱情切入了。请将以上描述换成“我们的伴侣”,那描述也适合用于不少成年人的爱情形态。依恋理论说,我们与我们小时候“重要他者”——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照顾者——的互动模式会继续展演在我们的爱情模式中。
    
      相较起弗洛姆的理论来说,依恋理论的容颜似乎要宽和得多,这多办因为它是建基于对现代的普通人——或比普通人还要匮乏的人群——的观察,所以有人说弗洛姆的理论更象是一个关于精英的理论,而依恋理论要现实得多:我们之所以爱得不太好,并非因为我们没有把爱情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全力学习之,而是我们从小就不知道象样的“爱情”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这么好的爱情,怎会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将其放上与赚钱一样重要的位置呢?赚钱的好处那可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处处时时可以感受到的啊!细心一些的读者也许从此可以看出依恋理论也是一种“爱是成就/能力”说,不过它强调了这能力是我们和“重要他者”——父母——的互动中学来的。
    
      对于这能力是怎样形态,它也有更细致的论述:能爱的人基本上是这样的:他/她能和人走得很近,很深;许多时候他/她对依靠别人和让别人依靠他/她觉得很舒服,但他/她并不太害怕独处,也不太过分在意别人是否接受他/她;归根结底,他/她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这种安全的人也是理解交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高手。相形之下,那强迫性的自我依靠者是那些面目平板,疏淡寡情者;纵然结了婚,他/她也要相“敬”如宾,在他的心里,总有很多很多地方你是不让进去的;他/她可能无法辨认话语背后的情感色彩,他/她自己的情感语汇本就不丰富;然而他们可能恰恰是一夜情者,压抑而未发展的情感如一股潜流只有在性中才得以表达;也许正是他们中的一些组成了罗伯特理论中的第四类型的爱——空洞的爱。而矛盾的不安全者,将是另一个极端,她/他要紧紧地和伴侣缠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欲望有时会把人给吓跑,最终她/他总将觉得别人没有和她/他一样强烈的感情,在很深的心灵深处,她/他总是当心伴侣并不那么看重她/他;她可能会“歇斯底里”,她/他可能会“唠唠叨叨”,她/他的语言就是缺乏一种动人且清晰的情感风格,没法让人比较容易地明白该怎么做才能让她/他幸福一些。有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者走到一起会怎样?让我们看一看这似曾相识的例子吧:一个不爱回家,喜欢下班后和哥们呆一起喝酒的男人,一个木呐表达起内心世界苯嘴苯舌的男人,一个看到妻子要“谈一谈”就心生“又来了”的恐惧的男人,一个工作狂,热爱生意的算计和政治的权力控制的男人,他是塑造了还是被这样一个女人而塑造:她或唠唠叨叨或歇斯底里,总之情绪激烈语不太伦次,她的话从没被人认真听过所以就没机会能练的清晰明白,归根结底,即使讲的很清楚又谁听啊?于是也许她就学会“江东狮子吼”。大约只有一个机遇会令她停止对她的丈夫的缠绕,那就是她爱上了自己的儿子。多年以后,她的儿子长大酷似他的父亲,他娶了一个象他母亲的女人,故事在继续,宛若宿命。
    
    
      依恋理论描述了一个近乎宿命的故事。尽管它已经被许多研究和心理治疗而证实,人们依旧会问: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除了母亲,我们还会接触到许多其他“重要他者”,然道他们不也会影响着我们情感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吗?还有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呢?新一代的依恋理论的研究者们正努力地回应着这个挑战,他们的研究现在更多放在了母亲之后其他各种关系对个体情感模式的塑型和互动。当我们读着一些新的研究结果时,我们好象突然又回到了弗洛姆。弗洛姆强调,除了母亲给予安全感的爱之外,还有父亲的不同性质的爱——这种爱指导孩子正视现实的世界,它的种种困难和复杂。母亲说:“无论你是怎样,你都不会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生命的祝福。”因此,我们获得了乳汁和蜂蜜;父亲说:“如果你做的不好,你就必须承担后果,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学习,扩展自己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创造这个世界。我将帮助你,这是我对你的爱”。因此,我们获得楷模和工具。我们整合乳汁蜂蜜楷模工具于一身,我们还在成长的道路上,在与更多的他人,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壮大着自己......我们丰沛,于是我们方能给予,弗洛姆说:“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他/她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正因为他的给,他就不得不接受还给他的东西:那个因为得到而被唤醒了的生命的接受者的给予,彼此激荡的生命力洋溢出无限的欢乐......”
    
      当我们将弗洛姆和依恋理论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似乎才有了一个稍稍完整的画面,精英的和普通的,理想的和现实的,必须正视的和值得追求的......
    
      问题都有了答案吗?不。而我们个体生活中的答案,更要靠我们的心去体悟,去创造。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和实践在继续,我和你,我们的生命在继续......

参考: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07571/
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8-11-27 广告
职场修炼书籍选择良心网,良心网隶属于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我公司主份营图书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翻作出版物批发与零售,以传播和弘扬中国道统文化为宗旨,成为以服务易经学习、中国式管理等爱好者的互动和资派共享平台,欢迎咨询...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杞秀慧Up
2016-01-13 · TA获得超过13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恋爱就像忙忙的大海你找到了一叶扁舟,时而摇曳时而平镜,时而心喜时而举桑,时而时而时时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何三好n
2016-01-13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让我爱你 然后把你抛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