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炳烛夜读

急!十分急... 急!十分急 展开
百度网友3992ce9
2008-09-15 · TA获得超过2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7万
展开全部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③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②炳烛,点燃火把、火炬。先秦时期尚无蜡烛,当时称烛,即是火炬。③而,能够,又能。④昧,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有释暗中行走。
释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火炬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火炬,火光明亮。(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析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释文: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社会在不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例如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一些年岁较大的人,思想跟不上形势发展,往往感到不很习惯,甚至反感。这中间,情况是复杂的,但是,对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不足重视,不去接触乃是主要原因。所以遇到问题,困惑多多,就如师旷所说的,不去取得炳烛之明,容易陷入昧行。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93060.html?wtp=tt

受巧华1
2008-09-15 · TA获得超过4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2万
展开全部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火炬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对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呀?”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有胆量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火炬,火光明亮。(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析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