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练习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问题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解释
2.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4.介绍五柳先生100字
今天下午2点前有答案的我额外加20分
展开
冰云羽翼
2008-09-24 · TA获得超过1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俦:辈、同类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希望社会没有战争、剥削,社会风气淳朴,人民生活安定自足。
4、自己简化一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他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的生活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半壁半壶茶N
2008-09-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不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家沸沸
2008-09-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1 一类人
2 不对贫困卑贱感到忧伤,不对荣华富贵急切追求
3 蔑视门阀制度所倚重的郡望和等级
4 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晋代诗人

参考资料: 以前做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437531998
2008-09-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大板欧h
2008-09-22 · TA获得超过2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6万
展开全部
南朝人沈约、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它突出地刻画出一个脱尘拔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便是证明,...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画像。南朝人沈约、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它突出地刻画出一个脱尘拔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分的交代。这位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宅旁有五棵柳树,便以五柳为号。古人既重地望,也重声名的。而五柳先生既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名字,都见出他远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便使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

“闲静”二句用正面叙说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因为不为荣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高出于流俗之上。“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互相映照。“闲静”既不因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与世俗社会“息交”,正是不慕荣利者才有的表现。

下面分四个方面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好读书”四句讲读书。他的读书态度很特别,“不求甚解”,只重在书中会己意、惬己心者,也就是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八句讲饮酒。好饮酒,而家贫不常有酒,所以只要亲旧招饮,一招即去,一饮即醉,一醉即退,丝毫不以去留为意。见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无意,把嗜酒之味写得十分浓足。“环堵”五句讲安贫。住的是遮不住太阳挡不住风的破房子,穿的是粗布短衣还破着窟窿,打着补丁,瓢里常常没水,碗里常常没饭,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晏如也”,处之坦然。既不困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常著”四句是讲著文。他吟诗作文也在示志娱情。示什么志,娱什么情呢?就是本篇传记中所写的高志奇情:憎恶世俗,守志田园,借文章自乐其志,忘怀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终。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了,活起来了。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

文章结尾的“赞”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这段赞以“兹若人之俦乎”为界分两部分,前部分是借用黔娄之妻的话,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传》文中五柳先生的精神品格加以概括,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后部分意在说明五柳先生“酣觞赋诗,以乐其志”,简直是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老百姓。作者常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这里等于说五柳先生过的是理想社会的生活,隐含对现实的鄙薄之意,进一步提高了文章的思想。

这篇文章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我国传记一类文字出现较早,但均属史传,要全面反映人物平生事迹。这篇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纯文学传记,有了更大的艺术创造活动余地。它并非作者生活的全面纪实,只突出了人物精神的主要方面,但给人印象更深,这就是典型的力量。第二,文中对人物生活的描写几乎都是总结性语言,有似鉴定,却不使人感到概念化。这是因为作者提炼出来的结语,都充分情态化、形象化、诗化了,含有丰富的生活意境,并有诗一般的韵味。第三,这篇传不仅是自况,还是自许、自赞。不过赞许之意并不直接诉诸文字,而是寓于字里行间。粗粗读来,只是勾勒人物形象,转一体味,扬己傲世之意尽在其中。第四,文风与诗近似,朴素质实,纯用白描,使人几乎不觉其有文字,而直接触及到其中的事、物、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精神品格和高超的艺术创造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d338c9
2008-09-23 · TA获得超过123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1 辈,同类
2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 人民生活安乐,怡然自足。
4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