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德统一的影响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确实很悲痛也很欢乐,值得庆祝。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著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德国政府2012-09-26日公布的“德国统一年度报告”称,两德统一20余年后,东西部财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日益扩大。
尽管从统一到现在,德西地区一直向东部“输血”,但双方的差距却没有按计划减少,并且从2011年起,由于西部经济比东部增长快,两个地区的剪刀差还在加剧。
2010年德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德西地区的73%。但去年这项指标却下滑到71%。东西相比其它数字也能说明问题:前者的生产力水平是后者的79%,2.5%的经济增长也低于全德3%的水平。
1991年起,德国每个公民和企业都需要缴纳所得税的5.5%作为团结税,用于东部经济建设。1995年起实施的《团结公约Ⅰ》规定,德国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需为东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945亿欧元资金,2005年生效的《团结公约Ⅱ》将持续到2019年,资金规模达1560亿欧元。统计显示,德国西部每年的净转移支付约为德国GDP的4%—5%,占德国东部GDP的近1/3,至2009年总额已达1.6万亿欧元。
德国西部的北威州5月的地方选举前,该州不少城市的市长纷纷指出,《团结公约》已经失去意义。多特蒙德市市长说:“凭什么鲁尔区的贫困城市要为履行公约债台高筑,东部城市的资金却多得不知道怎么花?”奥伯豪森市市长表示,奥伯豪森为节约资金关闭了音乐厅,公立游泳池的数量从7个减少到3个,运动场被迫停业、公交线路减少,市政管理部门减少了1000个职位。市政府决定提高税收,结果“吓走”了想到此投资的企业。
两个地区今年的经济发展差距还会加大。据德国经济学院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德东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低于0.5%,而西部的增长率为1.2%。尽管西部人口比东部多,但全德失业人口中的三分之二却生活在东部,这里的人均工资只是西部的82.8%。
这份由内政部所做的报告中说,东部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没有改变。1991年东部有1800万人口,到去年已减少到1630万。不过该报告认为,东部人口减少也为劳动力市场减轻了压力,并为公民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和自己的历史相比,德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明显进步。该地区2011年的工业增长超过了10%,并且再生能源领域位于全德前列。莱比锡、埃尔弗特、波茨坦、马格德堡等地已成为东部的工业发展及研究中心,图林根、萨克森以及勃兰登堡这三个州的失业率甚至低于西部的布来梅州。
在过去的几年中,东部一些州做出不少努力试图增强本地经济竞争力,然而效果似乎不明显。全德总体经济竞争力最强的两个州仍然在西部,它们是巴伐利亚州和巴符州。
而7月份,德国哈雷经济研究所称,德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尽管东部在急追快赶向西部看齐,但东部由于基础性缺陷仍然落后西部。该研究所预期,2011年东部经济增长2.8%,高于去年的2%,但不及西部的3.7%。
哈雷经研所认为,因为东部经济不是出口外向型,企业业务受危机影响较小,所以能较为平稳地摆脱衰退影响。2009年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攀升至西部水平的70.5%,到2011年跌至69.6%,又回到2008年水平。哈雷经研所经济景气专家UdoLudwig表示:“即便东部人口持续下降,仍拉升不了人均GDP”,要想短期内使东西部生产和收入达到平衡是不现实的。他指出,东部存在基础性不足就是:企业规模不大、出口和革新能力差、大型企业决策失误、人口老化和人口下降。
两德统一的象征勃兰登堡门
2010年,在两德统一20周年前夕,德国联邦统计局曾经公布了名为《德国统一20年——愿望或现实》的报告。报告指出,现在德国东西部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与20年前相比,德国东部人口减少了170万,而西部人口在增加,如巴伐利亚州人口就增加了100万。东部人口出生率明显低于西部,预期寿命也低于西部。
1991年,东部人均收入仅相当于西部的47%,但上升很快,1996年即达到了西部的73%。此后人均收入长期停滞不前,2009年东部人均收入相当于西部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