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丛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3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丛姓(丛氏家族)是中国汉族较为典型的姓氏,也是山东半岛和山东省的特色姓氏,还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姓氏,约占汉族总人口的0.027%[1] ,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为始祖,主要在山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及中国华北、东北等区域零星繁衍。在2014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姓氏人数多寡排名中,丛姓在中国的总人口约41万余,排在233位[2] 。丛氏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50余村,全国140多个县(市)及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均有丛氏后裔[3] 。文登丛氏古今出过诸多名流,明朝威震三边的一品大臣丛兰,清朝著名诗人、书法家丛大为,近代牺牲于辛亥革命的“一门三烈”——丛麟洲之子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三兄弟[1] ,亚洲女子大力士[4] 、两破女子铅球亚洲纪录的体育名将丛玉珍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一个渊源
源于伊耆氏,出自帝尧时期枝国首领丛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国名纪》及《姓氏考略》、《庄子》等记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东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个古国。丛,就是其中枝国的首领,因此称作“丛枝”。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
第二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载,金日磾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名为丛地桢,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后因金日磾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去病之弟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秺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金日磾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丛氏正宗。[6]
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磾为得姓始祖。[2]
“我是匈奴人的后裔。”丛士泳见到记者后,第一句话如是说。丛士泳,43岁,说话干脆利索,身材精壮干练,1995年工作分配来到大庆。“咱老家在山东登州府文登县,金丛是一家。”他小时常听爷爷提起。但其中的历史渊源,长辈们也没给出确切答案。这些信息的碎片,却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环又一环的疑问。这些问号在父亲这一代也没有得到破解,这疑问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淡,反而越来越强烈。这让他有了长大后到山东寻根的想法。这个想法挥之不去,成了他心中亟待实现的一个梦想。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6]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姬姓赵国丛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丛台,又称武灵丛台,位于今河内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执政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诸侯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赵语之子,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周郝王姬延十六年(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勇于革新,奋发图强。相传,到公元八世纪末叶唐朝德宗李适执政时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书梅伯高被奸相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到大臣陈东初(一称陈日升)家假为家僮。陈东初与梅伯高结交甚密,是同年科举挚友,是前任吏部尚书,梅伯高出任吏部尚书就是他的保举。在梅伯高被害后曾血祭祀挚友。后来他终日寻梅伯高之子不见,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这一年,陈东初与妻子儿女在梅花盛开时饮酒赏梅,暗祝梅花如开得更盛,梅家则复仇有望。不料,当天夜里风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几乎都被摧残,陈东初见状大失所望,准备弃家入山。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来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愿。第二天,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大喜。在梅花二度开放时,陈东初终于得知自己家里的仆僮即梅良玉后,欣喜若狂,便将爱女陈杏元许配给他。后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东初,便奏明皇帝将陈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则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地行至邯郸,双双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泣血哭别。
这段感人的历史被世人记作《二度梅》。传说,在梅良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丛台之名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有待进一步考证。[6]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2]
得姓始祖
编辑
金日磾(mi di)。西汉汉武帝时,国势十分强盛,因上有文景之治,为其储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己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等能征惯战之勇将,所以大肆征讨匈奴以除外患。时金日石单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年十四岁为霍去病所掳以后为汉武帝赏识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武帝刘彻特赐其为金姓,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禾宅)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衰落下去。当时像这样久盛不衰的家族还有张汤一家,被并称为“金张”,晋代诗人左思所谓“金张籍旧业,七世珥汉貂”所指即此。至汉末曹兴三国时许昌金氏世家今讳联刘返曹被曹操所害并诛连族人,金日磾之后随东迁徙居丛家岘(今山东文登),以地为氏,称丛姓,他们尊金日磾为丛姓的得姓始祖。
丛氏由文登向外迁徙情况
编辑
一、迁往东北关外朝阳县:十世(根据谱书以丛德佑祖为第一世计)丛朝议者始迁,十一世萑;十二世金;十三世世松、世林。[1]
二、迁往山东省昌邑县东永安庄:五世丛刚者始迁,六世祥、山(迁潍县安固庄)、浩文(迁昌乐县丛家阳阜)浩贤;七世树本、正(迁潍县北寨里)、树、英、赐、辉;八世桂源、铎、凡、望、贇、景、栾、海、盘;九世菊世、国辅、卓、虞舜、汤民、国佐、国成、世卿、世重、龙、虎、豹(迁山东临朐丛家河)、文通、文学、文秀、智、惠、坠、廷美、廷玉、廷宝、廷玺、廷王尔、廷璧;十世文宣、文隆、文粹、文昌、朝存、朝吉、朝祀、尚志、久先、学(迁潍县小庄子村)、孝、悌、忠、信、鼎、楷、勤、辛、光浦、光耀、光禄、光用、彦周、彦正、彦灵、虎、来、盛、桂、由、朴、梅、铖、铁、昭、公、教、咨、孝、政、尚仁、尚义、尚礼、尚志、尚职、尚周、尚简、尚古、尚国、尚德。(根据潍坊丛氏谱书,只录至十世。)
三、迁往山东省招远县丛家:六世丛皓者始迁,七世清、汉、洁、江;八世智、部;九世敬、榖、蒙、良相、旺;十世朝礼朝重、朝重、朝举、朝贵、杞舜、庭爵;十一世曰邻、曰纯、曰祥、连华、良贵;十二世之均、之臣、之有、之法、之连、之平、允贡、允显、利明、利有;十三世世英、世干、世持、嘉祥、嘉谋、嘉猷、嘉言、生梅、生白、生成、生芳。
四、迁往山东省海阳县邢村:十二世嶟者始迁,十三世宗正、宗芳。
五、迁往山东省牟平县沙湾庄(谱载为沙河庄现名为沙湾庄):六世丛庆、丛奉始迁,七世仓、良、全、德、洋、澄、登、爽;八世林、槟、桅、椽、棚、信、都、溟、洪、海、津;九世换、佃、来、性、崇、思善、代、伸、渐、淳、签、遇、照;十世九经、九叙、文通、文讲;十一世中美、中莉、徽成、二成、三成;十二世柏、桧、松、之秀、之茂、之炳;十三世世甲、容、宁、密、宛、宜、宿。[3]
六、迁往山东省蓬莱县安香社:六世丛宁、丛嵩始迁,其后裔不详。[3]
七、迁往山东省威海市凤林村:十世丛天锡始迁,十一世中华、中明、中芳;十二世毓珂、毓秀、毓瑚、毓琳、毓琦、毓珍、毓璞、毓琮、毓玖、毓琬、毓 、毓瑛;十三世秉忠、秉孝、秉廉、秉洁、秉坚、秉文、秉静、秉义、秉智、秉慧、元直、元真、元权、元贞、元煜、元灿、元焕、元辉、元炳、秉信、秉礼、芹生、斐生、莲生、震生、荷生、克明、克仁、克谐、克宾、克宽、克友、克顺。
八、迁往威海市徐家疃:十世丛天爵者始迁,十一世中胜、中魁、中元;十二世靴、焕、彩、延隆、延桢、延畅、延令、延庆、延祉、延福、延禄、延禧、十三世喆生、吉生、因生、珍生、乔生、芳生、惠生、奇生、玉生、秀生、 生、馨生、梅生、嵩生、岳生、桂生、灿生、祥生、祈生、 生、祚生、世明、世铎、忠(迁四香水庵)、世求、世贞、世宠。[3]
九、迁往威海杨家壹:十世丛天伦始迁,十一世中 ;十二世延寿;十三世勉生、勤生。
十、迁往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丛家庄:十世丛大经始迁,十一世中良、中政;十二世肇生、肇宗、肇言、肇判;十三世敛福、锡福、膺福、分福、现福、伟福、招福、录福、辉福、洪福、耀福。
十一、迁往荣成县高落山后:十世丛大纯始迁,十一世中宏、中行;十二世肇有、肇进、肇连;十三世不详。[3]
十二、迁往荣成县报信村:十世丛大材始迁,十一世海坤;十二世可受、可均、可任、可兴;十三世是瑚、是琏、是琮、是瑛、是珍、是球、是琪、是瑨、是璋。
十三、迁往威海城里:十二世丛峒者始迁,十三世得仁、体仁。[3]
十四、迁往荣城县林家流:小堆、八里王家、南子城、涧北头、东于家夼、西于家夼等村,其始迁者和其后裔皆不详。
十五、据说,九世丛思锦者,岁进士。明末官福建省南平县时纳妾生子。思锦卒后,留下丛氏后裔一支于南平县。[1]
上述的迁徙和分布情况,仅限于谱中所标记者。这肯定不是分布和外迁的全部,至于外迁者之后裔,由迁址再外迁和扩散的情况就更无所知了。但上录的分布和迁徙情况,如能给我丛氏后人提供查寻找到自己的宗祖和世系的话,则是我等之最大欣慰。
丛姓氏族,起始于文登,经过繁衍生息,分布扩散天下。故有“天下丛氏源于文登”之说。[6]
各支始祖
编辑
山东丛氏世系:据学者丛喜密转丛禾生年谱之《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一族,起自文登……先世原始金氏,汉大将军敬侯金日磾裔,避曹魏乱,于黄初元年来(文登)地处丛山中,因以丛为姓,且名其山曰:“丛家岘”……因宋末金元之乱,必有一二世失考,与今族谱世系不能衔接,惟族谱所载始祖讳德佑……《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原来姓金,是汉将金日磾的后裔。因东汉末年避曹魏之乱,于黄初元年东迁不夜居住,并且改为丛氏,因地处丛山中,其住地命名为丛家岘。又因为战乱,前代宗系失考,明朝修宗谱遂从丛德佑开始。丛氏先宗世系不全,是丛氏的一件大憾事。丛氏的祖先曾几次修谱,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把断缺的部分补上。近几年来,丛喜密兴于丛氏宗族资料的研究,力图理清世系丛氏为金日磾之后裔,金日磾又是汉武帝赐姓为金氏,那么金日磾就是丛氏的第一世祖了。其后金赏为第二世、金常为第三世、金涉为第四世、金汤为第五世。按《金日磾传》记载:金汤为汉平帝和新莽时人(公元前7~公元23年),如果确有“金尼”其人的话,应该是改为丛氏的一世祖的父辈,那么金尼就是十二世了。又据史料记载:东汉献帝时(公元189~220年)有金祎其人,乃金日磾之后裔,他反曹被斩,金祎到改姓丛氏(公元265年)相距四十五年,相当于两代人的年数,由此看来,金祎就是十一世。据此可见:从金汤到金祎,中间相隔五世。年数为一百七十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二十八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据史料载,丛永为四十五世,宋朝大观年间人(公元1107~1110年),从十三世到丛永,其间有南唐时人丛鐇(公元937~975年),丛鐇距丛永相隔一百三十二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为二十二岁,也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而推,他们之间相隔五世,丛鐇可推测为三十九世。从丛鐇向上追溯到金氏的十三世,中间有六百七十二年,用二十六世均之,每世为二十六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看来他们之间相隔二十五世,在这二十五世的漫长岁月中,丛氏再未出现在史籍中。丛太为四十六世,南宋绍兴时人(公元1131~1162年),从太到丛璆,金贞祐时人(公元1213~1216年)相隔五十一年,是两代人的年限,因此丛璆应定为四十八世,从丛璆到丛德佑,元至元时人(公元1264~1294年)又相距四十八年,那么丛德佑当定为五十世,这与《丛氏先代志略》所说:自丛永至丛德佑有一、二世失考的论点相吻合。由于断代之原因,过去修谱,唯从丛德佑算起为一世。造成金、丛世系混淆不清,丛喜密经过考证,把金、丛二氏的世系形成了一个整体顺序:一世金日磾:汉武帝、昭帝时人,公元前134~前86年。
源于伊耆氏,出自帝尧时期枝国首领丛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国名纪》及《姓氏考略》、《庄子》等记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期有崇(今河南登封)、枝(今湖北宜城)、胥(今山东淄博)、敖(今江西上高)四个古国。丛,就是其中枝国的首领,因此称作“丛枝”。这四个古国原本都不在帝尧的联盟势力范围,而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了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诸侯,丛枝亦从此成为帝尧属下之臣。
在丛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
第二个渊源
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车骑将军金日磾,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池北偶谈》记载,金日磾当时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十四岁时即为汉军大将霍去病所掳,成为汉武帝刘彻廷下一名马夫名为丛地桢,以后为汉武帝所赏识。后因金日磾指挥匈奴俘虏为大汉王朝铸金人以祭天,所以汉武帝特赐其为金氏,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汉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去病之弟大将军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秺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大汉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逐渐衰落。金日磾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迁居于丛家岘(今山东威海文登),遂以居地“丛家岘”之“丛”字为姓氏,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丛氏正宗。[6]
丛氏族人大多尊奉金日磾为得姓始祖。[2]
“我是匈奴人的后裔。”丛士泳见到记者后,第一句话如是说。丛士泳,43岁,说话干脆利索,身材精壮干练,1995年工作分配来到大庆。“咱老家在山东登州府文登县,金丛是一家。”他小时常听爷爷提起。但其中的历史渊源,长辈们也没给出确切答案。这些信息的碎片,却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环又一环的疑问。这些问号在父亲这一代也没有得到破解,这疑问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淡,反而越来越强烈。这让他有了长大后到山东寻根的想法。这个想法挥之不去,成了他心中亟待实现的一个梦想。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6]
第三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姬姓赵国丛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丛台,又称武灵丛台,位于今河内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三百六十余亩,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执政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或称武灵丛台。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赵雍,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诸侯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肃侯赵语之子,周显王姬扁四十四年~周郝王姬延十六年(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赵武灵王勇于革新,奋发图强。相传,到公元八世纪末叶唐朝德宗李适执政时期(公元780~805年),忠臣吏部尚书梅伯高被奸相卢杞诬陷遇害。梅伯高之子梅良玉逃脱后,到大臣陈东初(一称陈日升)家假为家僮。陈东初与梅伯高结交甚密,是同年科举挚友,是前任吏部尚书,梅伯高出任吏部尚书就是他的保举。在梅伯高被害后曾血祭祀挚友。后来他终日寻梅伯高之子不见,心里一直非常难过。这一年,陈东初与妻子儿女在梅花盛开时饮酒赏梅,暗祝梅花如开得更盛,梅家则复仇有望。不料,当天夜里风雨交加,所有的梅花几乎都被摧残,陈东初见状大失所望,准备弃家入山。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来到梅花前祝福,而梅良玉亦在梅花前暗自祝愿。第二天,果真梅开二度,陈东初大喜。在梅花二度开放时,陈东初终于得知自己家里的仆僮即梅良玉后,欣喜若狂,便将爱女陈杏元许配给他。后卢杞又欲加害于陈东初,便奏明皇帝将陈杏元封为御妹嫁至外邦,并将陈东初夫妇下到大牢中。被迫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则由梅良玉相送,一程泪一程血地行至邯郸,双双携手登上武灵丛台,由此泣血哭别。
这段感人的历史被世人记作《二度梅》。传说,在梅良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丛台之名为姓氏者,称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有待进一步考证。[6]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满语为Congnile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2]
得姓始祖
编辑
金日磾(mi di)。西汉汉武帝时,国势十分强盛,因上有文景之治,为其储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己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等能征惯战之勇将,所以大肆征讨匈奴以除外患。时金日石单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年十四岁为霍去病所掳以后为汉武帝赏识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武帝刘彻特赐其为金姓,名日磾,封为车骑将军。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禾宅)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衰落下去。当时像这样久盛不衰的家族还有张汤一家,被并称为“金张”,晋代诗人左思所谓“金张籍旧业,七世珥汉貂”所指即此。至汉末曹兴三国时许昌金氏世家今讳联刘返曹被曹操所害并诛连族人,金日磾之后随东迁徙居丛家岘(今山东文登),以地为氏,称丛姓,他们尊金日磾为丛姓的得姓始祖。
丛氏由文登向外迁徙情况
编辑
一、迁往东北关外朝阳县:十世(根据谱书以丛德佑祖为第一世计)丛朝议者始迁,十一世萑;十二世金;十三世世松、世林。[1]
二、迁往山东省昌邑县东永安庄:五世丛刚者始迁,六世祥、山(迁潍县安固庄)、浩文(迁昌乐县丛家阳阜)浩贤;七世树本、正(迁潍县北寨里)、树、英、赐、辉;八世桂源、铎、凡、望、贇、景、栾、海、盘;九世菊世、国辅、卓、虞舜、汤民、国佐、国成、世卿、世重、龙、虎、豹(迁山东临朐丛家河)、文通、文学、文秀、智、惠、坠、廷美、廷玉、廷宝、廷玺、廷王尔、廷璧;十世文宣、文隆、文粹、文昌、朝存、朝吉、朝祀、尚志、久先、学(迁潍县小庄子村)、孝、悌、忠、信、鼎、楷、勤、辛、光浦、光耀、光禄、光用、彦周、彦正、彦灵、虎、来、盛、桂、由、朴、梅、铖、铁、昭、公、教、咨、孝、政、尚仁、尚义、尚礼、尚志、尚职、尚周、尚简、尚古、尚国、尚德。(根据潍坊丛氏谱书,只录至十世。)
三、迁往山东省招远县丛家:六世丛皓者始迁,七世清、汉、洁、江;八世智、部;九世敬、榖、蒙、良相、旺;十世朝礼朝重、朝重、朝举、朝贵、杞舜、庭爵;十一世曰邻、曰纯、曰祥、连华、良贵;十二世之均、之臣、之有、之法、之连、之平、允贡、允显、利明、利有;十三世世英、世干、世持、嘉祥、嘉谋、嘉猷、嘉言、生梅、生白、生成、生芳。
四、迁往山东省海阳县邢村:十二世嶟者始迁,十三世宗正、宗芳。
五、迁往山东省牟平县沙湾庄(谱载为沙河庄现名为沙湾庄):六世丛庆、丛奉始迁,七世仓、良、全、德、洋、澄、登、爽;八世林、槟、桅、椽、棚、信、都、溟、洪、海、津;九世换、佃、来、性、崇、思善、代、伸、渐、淳、签、遇、照;十世九经、九叙、文通、文讲;十一世中美、中莉、徽成、二成、三成;十二世柏、桧、松、之秀、之茂、之炳;十三世世甲、容、宁、密、宛、宜、宿。[3]
六、迁往山东省蓬莱县安香社:六世丛宁、丛嵩始迁,其后裔不详。[3]
七、迁往山东省威海市凤林村:十世丛天锡始迁,十一世中华、中明、中芳;十二世毓珂、毓秀、毓瑚、毓琳、毓琦、毓珍、毓璞、毓琮、毓玖、毓琬、毓 、毓瑛;十三世秉忠、秉孝、秉廉、秉洁、秉坚、秉文、秉静、秉义、秉智、秉慧、元直、元真、元权、元贞、元煜、元灿、元焕、元辉、元炳、秉信、秉礼、芹生、斐生、莲生、震生、荷生、克明、克仁、克谐、克宾、克宽、克友、克顺。
八、迁往威海市徐家疃:十世丛天爵者始迁,十一世中胜、中魁、中元;十二世靴、焕、彩、延隆、延桢、延畅、延令、延庆、延祉、延福、延禄、延禧、十三世喆生、吉生、因生、珍生、乔生、芳生、惠生、奇生、玉生、秀生、 生、馨生、梅生、嵩生、岳生、桂生、灿生、祥生、祈生、 生、祚生、世明、世铎、忠(迁四香水庵)、世求、世贞、世宠。[3]
九、迁往威海杨家壹:十世丛天伦始迁,十一世中 ;十二世延寿;十三世勉生、勤生。
十、迁往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丛家庄:十世丛大经始迁,十一世中良、中政;十二世肇生、肇宗、肇言、肇判;十三世敛福、锡福、膺福、分福、现福、伟福、招福、录福、辉福、洪福、耀福。
十一、迁往荣成县高落山后:十世丛大纯始迁,十一世中宏、中行;十二世肇有、肇进、肇连;十三世不详。[3]
十二、迁往荣成县报信村:十世丛大材始迁,十一世海坤;十二世可受、可均、可任、可兴;十三世是瑚、是琏、是琮、是瑛、是珍、是球、是琪、是瑨、是璋。
十三、迁往威海城里:十二世丛峒者始迁,十三世得仁、体仁。[3]
十四、迁往荣城县林家流:小堆、八里王家、南子城、涧北头、东于家夼、西于家夼等村,其始迁者和其后裔皆不详。
十五、据说,九世丛思锦者,岁进士。明末官福建省南平县时纳妾生子。思锦卒后,留下丛氏后裔一支于南平县。[1]
上述的迁徙和分布情况,仅限于谱中所标记者。这肯定不是分布和外迁的全部,至于外迁者之后裔,由迁址再外迁和扩散的情况就更无所知了。但上录的分布和迁徙情况,如能给我丛氏后人提供查寻找到自己的宗祖和世系的话,则是我等之最大欣慰。
丛姓氏族,起始于文登,经过繁衍生息,分布扩散天下。故有“天下丛氏源于文登”之说。[6]
各支始祖
编辑
山东丛氏世系:据学者丛喜密转丛禾生年谱之《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一族,起自文登……先世原始金氏,汉大将军敬侯金日磾裔,避曹魏乱,于黄初元年来(文登)地处丛山中,因以丛为姓,且名其山曰:“丛家岘”……因宋末金元之乱,必有一二世失考,与今族谱世系不能衔接,惟族谱所载始祖讳德佑……《丛氏先代志略》记载:丛氏原来姓金,是汉将金日磾的后裔。因东汉末年避曹魏之乱,于黄初元年东迁不夜居住,并且改为丛氏,因地处丛山中,其住地命名为丛家岘。又因为战乱,前代宗系失考,明朝修宗谱遂从丛德佑开始。丛氏先宗世系不全,是丛氏的一件大憾事。丛氏的祖先曾几次修谱,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把断缺的部分补上。近几年来,丛喜密兴于丛氏宗族资料的研究,力图理清世系丛氏为金日磾之后裔,金日磾又是汉武帝赐姓为金氏,那么金日磾就是丛氏的第一世祖了。其后金赏为第二世、金常为第三世、金涉为第四世、金汤为第五世。按《金日磾传》记载:金汤为汉平帝和新莽时人(公元前7~公元23年),如果确有“金尼”其人的话,应该是改为丛氏的一世祖的父辈,那么金尼就是十二世了。又据史料记载:东汉献帝时(公元189~220年)有金祎其人,乃金日磾之后裔,他反曹被斩,金祎到改姓丛氏(公元265年)相距四十五年,相当于两代人的年数,由此看来,金祎就是十一世。据此可见:从金汤到金祎,中间相隔五世。年数为一百七十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二十八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据史料载,丛永为四十五世,宋朝大观年间人(公元1107~1110年),从十三世到丛永,其间有南唐时人丛鐇(公元937~975年),丛鐇距丛永相隔一百三十二年。用六代均之,每代为二十二岁,也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而推,他们之间相隔五世,丛鐇可推测为三十九世。从丛鐇向上追溯到金氏的十三世,中间有六百七十二年,用二十六世均之,每世为二十六岁,附合人口繁衍规律,由此看来他们之间相隔二十五世,在这二十五世的漫长岁月中,丛氏再未出现在史籍中。丛太为四十六世,南宋绍兴时人(公元1131~1162年),从太到丛璆,金贞祐时人(公元1213~1216年)相隔五十一年,是两代人的年限,因此丛璆应定为四十八世,从丛璆到丛德佑,元至元时人(公元1264~1294年)又相距四十八年,那么丛德佑当定为五十世,这与《丛氏先代志略》所说:自丛永至丛德佑有一、二世失考的论点相吻合。由于断代之原因,过去修谱,唯从丛德佑算起为一世。造成金、丛世系混淆不清,丛喜密经过考证,把金、丛二氏的世系形成了一个整体顺序:一世金日磾:汉武帝、昭帝时人,公元前134~前86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