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够开展自主有效地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然而,在当今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匮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学习,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尤其是对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形成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建构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从教师角度看,多数仍存在方法陈旧、模式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更多地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很少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选择、思考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抑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薄弱。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学习,学生只有经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产生疑问,才能很好地与别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在学校里如果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将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探索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自已主动地学习,即自学。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更多地自主机会,让其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能力调整自身行为和自我评价,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将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状,使学生彻底解脱被动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总结探索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训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探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构建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的自主学习经验。
2.问卷调查法:设计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自主学习的现状,制定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比实验、访谈观察,及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探索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结构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过程
1.重视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教育极具前瞻性、科学性和传承性特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必需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因此,研究起始,我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大量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了解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组织模式、评价办法等各方面的信息,为自已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如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定位的论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在思品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的机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营造良好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以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在师生交往中,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蕴藏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地挖掘。现在,我班的学生与我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经常主动地和我进行学习、生活、理想等方面的交流。在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同学之间能自觉地相互交流和质疑,师生之间能融洽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机制。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充满师生情感、积极向上、和谐发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每节课学习,我都非常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读教材内容,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等。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质疑讨论,进而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拓展、提升和概括,搭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迁移和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
3.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我立争做到语言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问题引导采用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等策略。
3.2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在教学中,我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将重点、难点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画出来,要善于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不要画得过多过杂,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精读,辅助性的材料和内容泛读即可。
3.3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要提高课堂实效,首先要设计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给学生自学带来导向性、规律性和概括性的重要参考,是学生自读教材的“扶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提纲的设计尤为重要。在提纲的设计上,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
②设置问题情境,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要注意整合,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③基础知识重点标记,以便于当堂落实。
④重、难点的突破尽量结合案例情境,作为深入探究的问题出现,便于学生质疑、讨论。
⑤注重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⑥达标检测少而精,形式灵活,关键是要当堂落实。
3.4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面积提高课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自读教材,问题的质疑解决,还是课堂的巩固落实,我都尝试了小组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初步探索形成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教学结构。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而且又具较好的实效性。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导入新课,启迪思维——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交流共享——精讲点拔,整合信息——指导践行,回归生活——巩固训练,当堂达标。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和能力大幅提高,并养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生初步学会了“自主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方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性强,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老师能自觉灵活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基本探索出了一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附: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结构。
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结构”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启迪思维
其方法大体有:以“旧”引新,即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以“奇”引新,即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激情状态;以“惑”引新,即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也可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导语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激情。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此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读书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能,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法,如时间的分配、分析问题的角度等;适时掌握学生自读情况,如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三)合作释疑,交流共享
学则须疑,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敞开思想,交流信息,合作共建,把握新课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全员互动,使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理解趋于科学、完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此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握好交流的顺序,先进行充分的组内交流,在小组内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组际交流,达成对问题的共识。
2.注意组际交流要体现全员互动,对于别组同学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评价、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公正的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3.重视课堂管理,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尤其要注意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找准学生认识的盲点、模糊点和思维发展的障碍点,生成教学资源。
(四)精讲点拔,整合信息
此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对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尽量精讲少讲。精讲,就是指在讲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讨论环节中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剖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间细微差别和内在联系;少讲,就是指所讲的必须是学生所最想听的,所不能解决的,对学生已经能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讲。教师的讲,必须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既促进学生学习,又便于学生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精讲点拨时,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习。要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知识的易混点和拓展延伸点。帮助学生借助知识,思考现实生活,挖掘除教材内容以外的课程资源,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局面。同时,依据情景事例,让学生感悟其内涵的的基本观点(道理),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精讲点拨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杠杆,搭建思维的桥梁,做到归纳与演绎结合,以归纳为主。杜绝将问题的现成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知识的整合方式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然后逐步完善;也可以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4.适当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其它课堂活动,在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深刻性、针对性,围绕认知冲突点、模糊点、兴趣点(与重点知识相关)、重点、热点进行设计,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易度,在学生智能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讨论的价值。
(五)指导践行,回归生活
本环节要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适当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规范和学科技能,这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分典型题目分析和当堂达标训练两步来走。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典型题目分析。基本思路是设置典型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完善答题方案——沉淀梳理反思。典型题目应是材料式或探究实践性题目,设计要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强化习题设计的精品意识,突出理解运用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问题的解答应体现课堂民主,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逐步完善答题方案,做好课堂笔记,把知识落实在笔尖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科技能。
3.当堂达标训练。当堂训练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数量一般以2~3个选择题,1~2个主观题为宜,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道德践行。要避免与典型题目重复,与其关系可以是互补,也可以是变式。
4.合理控制时间。当堂达标训练题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六)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和能力、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对如下两点还感到明显不足:
1.自己在现实的教学中有时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解决。基于此,我认为还应进一步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促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有效地落实于课堂教学。同时,学要不断地学习学科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2.中下游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能真正形成。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和培养中下游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给他们指导学习方法,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切实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达到让全体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营造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够开展自主有效地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然而,在当今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匮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学习,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尤其是对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形成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建构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从教师角度看,多数仍存在方法陈旧、模式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更多地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很少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选择、思考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抑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薄弱。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学习,学生只有经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产生疑问,才能很好地与别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在学校里如果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将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探索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自已主动地学习,即自学。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更多地自主机会,让其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能力调整自身行为和自我评价,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将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状,使学生彻底解脱被动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总结探索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教法,指导学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训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探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构建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先进教育理论,借鉴成功的自主学习经验。
2.问卷调查法:设计关于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自主学习的现状,制定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比实验、访谈观察,及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探索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结构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过程
1.重视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教育极具前瞻性、科学性和传承性特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必需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因此,研究起始,我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大量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了解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组织模式、评价办法等各方面的信息,为自已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如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定位的论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在思品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的机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营造良好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氛围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以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在师生交往中,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蕴藏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地挖掘。现在,我班的学生与我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经常主动地和我进行学习、生活、理想等方面的交流。在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浓厚,学习热情高涨,同学之间能自觉地相互交流和质疑,师生之间能融洽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机制。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充满师生情感、积极向上、和谐发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每节课学习,我都非常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读教材内容,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等。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质疑讨论,进而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拓展、提升和概括,搭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迁移和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
3.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此,我立争做到语言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问题引导采用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等策略。
3.2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在教学中,我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将重点、难点内容和疑惑的问题用符号标画出来,要善于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不要画得过多过杂,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精读,辅助性的材料和内容泛读即可。
3.3精心设计学习提纲,提高自学的效率。要提高课堂实效,首先要设计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给学生自学带来导向性、规律性和概括性的重要参考,是学生自读教材的“扶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提纲的设计尤为重要。在提纲的设计上,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
②设置问题情境,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问题要注意整合,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
③基础知识重点标记,以便于当堂落实。
④重、难点的突破尽量结合案例情境,作为深入探究的问题出现,便于学生质疑、讨论。
⑤注重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⑥达标检测少而精,形式灵活,关键是要当堂落实。
3.4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面积提高课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自读教材,问题的质疑解决,还是课堂的巩固落实,我都尝试了小组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初步探索形成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教学结构。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而且又具较好的实效性。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导入新课,启迪思维——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交流共享——精讲点拔,整合信息——指导践行,回归生活——巩固训练,当堂达标。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和能力大幅提高,并养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生初步学会了“自主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方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性强,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老师能自觉灵活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基本探索出了一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附: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结构。
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学习教学结构”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启迪思维
其方法大体有:以“旧”引新,即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以“奇”引新,即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激情状态;以“惑”引新,即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也可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导语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激情。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此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通常的做法是在学生读书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能,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法,如时间的分配、分析问题的角度等;适时掌握学生自读情况,如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三)合作释疑,交流共享
学则须疑,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敞开思想,交流信息,合作共建,把握新课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全员互动,使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理解趋于科学、完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此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握好交流的顺序,先进行充分的组内交流,在小组内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组际交流,达成对问题的共识。
2.注意组际交流要体现全员互动,对于别组同学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评价、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公正的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3.重视课堂管理,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尤其要注意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找准学生认识的盲点、模糊点和思维发展的障碍点,生成教学资源。
(四)精讲点拔,整合信息
此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对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尽量精讲少讲。精讲,就是指在讲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讨论环节中有争议的知识点进行剖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间细微差别和内在联系;少讲,就是指所讲的必须是学生所最想听的,所不能解决的,对学生已经能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讲。教师的讲,必须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既促进学生学习,又便于学生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精讲点拨时,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习。要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知识的易混点和拓展延伸点。帮助学生借助知识,思考现实生活,挖掘除教材内容以外的课程资源,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局面。同时,依据情景事例,让学生感悟其内涵的的基本观点(道理),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精讲点拨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杠杆,搭建思维的桥梁,做到归纳与演绎结合,以归纳为主。杜绝将问题的现成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知识的整合方式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然后逐步完善;也可以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4.适当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其它课堂活动,在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要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深刻性、针对性,围绕认知冲突点、模糊点、兴趣点(与重点知识相关)、重点、热点进行设计,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易度,在学生智能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讨论的价值。
(五)指导践行,回归生活
本环节要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适当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规范和学科技能,这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分典型题目分析和当堂达标训练两步来走。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典型题目分析。基本思路是设置典型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完善答题方案——沉淀梳理反思。典型题目应是材料式或探究实践性题目,设计要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强化习题设计的精品意识,突出理解运用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问题的解答应体现课堂民主,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逐步完善答题方案,做好课堂笔记,把知识落实在笔尖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科技能。
3.当堂达标训练。当堂训练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数量一般以2~3个选择题,1~2个主观题为宜,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道德践行。要避免与典型题目重复,与其关系可以是互补,也可以是变式。
4.合理控制时间。当堂达标训练题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六)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和能力、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对如下两点还感到明显不足:
1.自己在现实的教学中有时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解决。基于此,我认为还应进一步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自觉更新教学理念,促使自己更加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有效地落实于课堂教学。同时,学要不断地学习学科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2.中下游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能真正形成。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和培养中下游学生的学习习惯,多给他们指导学习方法,多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切实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努力达到让全体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营造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健康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