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好吃苦准备
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尽快适应新环境
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
●学会自主学习
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学前,首先要过好心理关,到了一流学校的学生,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也要认识到是正常现象,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是去了不太理想的学校,也不应该灰心,争取尽快成为班级甚至年级的“领跑者”。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到高中不会听课怎么办
一位即将迈进高中校园的同学忧虑地说道:“听说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成绩退步很快,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今年参加高考或者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子,他们都反映:高一时曾感到又着急、又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听课,进而由于不知道如何听课,引起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今年以513分被上海财大录取的孙同学,在初中时成绩相当不错,可进入高一后成绩几乎滑到了“谷底”。她说:“那时候,那些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同学都比自己考得好,每天上课都强迫自己专心再专心,可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回去做题稍难点的就不会做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读了快十年的书还不会听课,说来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
陆老师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老师耐心地训练,学生应该多选择合适的机会、渠道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你们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适应,别的同学也是由初中升上来的,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给自己信心。
列一份开学清单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高中新生将进入一所陌生的校园,那么他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一些老师、往届学生和家长,希望能给高中新生提供参考。
●高中生的开学清单
跟小学生不同,高中学生多了很多的自主性,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准备一些开学的物品。作为家长,可协助孩子作一些准备。
寄宿生的生活用品:对于寄宿的高中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准备好生活用品。一般学校会提供寝具,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准备好一套洗漱用品、睡衣裤、拖鞋、简单的洗晾衣用具等。另外,可以准备一个药盒,里面放一些常用药和给孩子的营养药片;一个简易的针线包;还可以准备一个像框,里面放一张全家福,感觉会比较温馨。
必备文具:除了跟小学生一样要准备书包、笔、本子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生需要准备圆规、三角尺、量角器等数学课上必须用的物品。
可备书籍:对于高中生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辅书籍的准备,教辅书的选择极为关键。不建议买太多,关键是少而精:高中生的教辅书更要注重质量,建议购买老师推荐和在同学中口碑较好的教辅书。此外,中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比较重要,一般要准备牛津或剑桥等较为权威的英汉、汉英词典。
●特别提醒
不管是大中小学生,书包总是必备的用品,对高中生尤其重要。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繁重,活动又较多,并且讲究潮流,因此孩子气的卡通书包已不合适了,而以休闲为主的双肩包、单肩包、斜挎包、腰包等则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在着力部分进行加固处理,背带上装有搭扣的书包,骑车或运动时扣在胸前,使背带不会滑落。大多数背包正面都嵌有荧光条,确保晚上行路时的安全。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edunet.com/news/news/20058/types109/3182424.asp
=======================
学习方法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您需要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样来的?”“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引申发展后会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和它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您要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就是为了用。如果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用呢,怎么可能用得更好?就比如用电脑,编程高手学什么软件都要比一般人要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能驱动人去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应用。人能够从应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把缺陷补上。为了用而学,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如果仅仅只会用,停留在具体的应用上,他可能是模仿来的,不可能有创造。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差。我喜欢用系统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来解释这一现象。世界是变化的。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
我一直强调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升级。一方面,某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训练得来。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也是一种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经过实践感受和思考,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还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发挥。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重在体验。仅仅是沉迷于课本是学不好的。
人必须明确自己想学的是什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创造条件。知识的积累不过是创造条件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提高行为的有效性,合理定位,降低失败的风险等等途径来充实和完善自身。
我还强调的是自信。信心能够让人坚持。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人可以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获得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决定成功。
我常对咨询者说,没有自觉,没有信心,那么什么学习方法都没有用。
只有自觉,才能够用心。特别是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中,那种高强度的活跃脑细胞的运动,离开了自觉,只可能什么效果都没有。
信心才能够坚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长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碍,比如学习恐惧,缺乏耐心等等。
我们需要以不断的小的成功来积累信心。
如何减轻学习的惰性
在不少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习的惰性。
最常见的是:
1、学得不好的人。他们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甚至逃避。
2、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韧性。
3、年龄大的人。记忆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精力不足。看看书就累了,想睡觉。
成人教育中,学习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
学习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畏难情绪。这仅仅是心理作用。还没有开始学,就因为听说它难,而开始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信心。这在学习挫折以后很明显。
3、枯燥。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学习的枯燥,特别是一般的学校教育。
4、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少。
5、语言障碍。特别是留学人士。毕竟不是母语,在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6、基础知识障碍。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时候,谈学习动力是没有必要的了。
7、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太多。可供的选择太多,妨碍了有效的学习。
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习。特别是在一些并不是能够直接见效的知识的学习中。
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减轻学习惰性的处理方法。
1、毅力。以自制力作为减轻学习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勉强自己只会活得很累,很痛苦。是否能真地坚持下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天性。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那其实是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些人对自己的毅力也产生怀疑。许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在向我咨询时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制力不够。长期的负情绪会摧毁任何人的毅力。
2、利弊分析。谁都知道学好了的好处。哪怕再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着学好的渴望。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太多了。有社会认可,甚至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因此,以学好了的前景来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没有用的。
3、加强监督。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学习也必须让别人来看管的话,那么还不如不学,或者改变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模式。
推荐方案:
1、项目法。
设定项目。以项目的完成促进学习。以实际的运用来促进知识的学习。我在大学学习应用统计的时候就为自己设定了跟踪、分析国际棉花价格的项目。等项目弄玩,统计以及相关课程也已经自学完。这样的效率很高。
再以林凡顺的德语学习为例子。林凡顺在31岁以后才开始学德语。他的困难和压力是相当大的。最大的问题是,他捧着一本词汇书或语法书,看不上十分钟就疲倦欲睡。即使他很深刻地体会系统学习法,也难以取得进展。因此,在工作忙的时候,往往没时间就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但是他要留学德国,计划中也要将业务拓展到德国,与德国企业建立双赢的联系。德语学不好是社会交往中最大的障碍。
他到了德国之后,开始设定项目。比较了一下,他从词汇入手,决定编写德语词典(请参考Fundset Deutsch2Chinese(S) 词典 自述文件)。编写词典不等于就能清楚记得那些词汇,但是,经过了打字、整理、翻译以后,印象比简单地看看书要深刻得多。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留下印象而已,以后在看到时能有多多少少的感觉。这就是系统学习法的模糊学习。由于他要发布的是免费的词库文件,他的工作得到了鼓励与支持。词库文件一天一天的增大也让他有了动力和信心。在词库达到他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6000词汇量)以后,他开始转向语法的学习。这时的项目是编写语法辞典。在为别人造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内容分解法。
将学习的内容化整为零,只需要学一点东西,那么就会因为学得容易而消除了畏难情绪和消极对抗的心理障碍。对发展需求的适当梳理能够增强信心。
3、合理情绪法。
不要对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有太高的要求。人都是有惰性的。你的学习困难别人一样会遇到。但你的选择不是退缩,也不是逃避,而是正视它。尝试着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找出一个最舒服、最让自己开心的学习途径来。
4、背水一战法。
在优越的环境,有时反倒不容易学进去。不如到花园、或室外安静的地方学习。靠无可靠,趴无可趴,躺无可躺。这样学习效率也会高不少。
为什么速成学习也是科学的
很多人都说,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
这话对,也不完全对。学习需要的是积累,是温故而知新。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去学、不去记,不加以认真思考,也都没有用。
就以系统学习法为例,真正做好树状结构和网状联系,不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努力是不行的。
但这不等于排斥速成学习。系统学习法也可以速成,那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大致构架,提出一些基本的关系的联系。以这些学习成果参加考试,要获得60-80分并不是难事。
分析每一种速成法,都可以看到,他们是把学习的难度降低。只有不对人、不对自己过高要求,才可能有信心、有兴趣坚持。坚持往往才会成功。
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每天尝到甜头,每天都用适当的成效鼓励自己,每天都满意于努力和付出,这样就能够坚持。有计划的坚持就是积累。
人应该有大的目标。大目标是对自我的挑战,最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最让人有自我实现的渴望。
人需要挑战,回避挑战往往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趣味,也渐渐失去应有的动力和紧张。所以,我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朝最难的地方进军。我认为,最难的地方都闯过了,其他的没有理由闯不过去,剩下的只是时间、精力和积极的坚持和积累。
以快速将知识压入潜意识。
哪怕遗忘,也无所谓。总有熟悉和不熟悉的感受。
有时候就不需要记忆,只需要感觉。
集中注意
快速组织所学内容
及时回忆和复习
优胜心态和逃避心态
近来,由于研究“家庭与儿童心理健康”大量接触了很多初高中学生,在感觉到他们的聪明的同时也发现他们的意志、毅力、目标和动力的缺失。这是信息爆炸与社会浮躁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
心态浮躁,很难积累和坚持。目标不明确,很难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可能导致放纵和迷失。
今天,在向一个亲戚的孩子辅导“系统学习法”的时候,我心里再次浮现这种强烈的感觉。以至于后来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现阶段学习方法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的方向性。这首先是优胜心态。
优胜心态是指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比别人好,现在能够比过去好、将来能够比现在好的心态。
首先是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自己,能够面对并更好地解决现存的或即将到来的问题。
其次是主动性。在问题到来的时候,要能够主动地去认识它、了解它,摸索其中的关系。
再则是采取行动。将问题解决化解为具体的目标。
什么是高手
高手就是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
高手就是能够积极创新、突破的人。
也许有的人知识积累很多,但由于无法恰当表现,成不了高手。
这就是匠和大师的区别。
有的人学了很多武功,但是在比试中几乎次次失手,甚至打不过才学武不久的人。
这就是悟性和应变能力在实战更重要。
有的人也许是外行,但是他学习能力强,规划能力强,有有效的手段化复杂为简单,迅速切入、发展神速。
基础很重要。但基础是为了发展,纯粹的基础是没有意义的。就如没有盘活的存量资产远远没有快速流通的小资金有效一样。通过滚动发展,小企业可能会在几年内成为大企业。
要认可结果的重要。成王败寇。
就象比尔盖茨,哪怕大学没有毕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胜过MBA人士,在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这就是高手。
高手就是在难题面前,让别人不服都不行。
高手能够创造新境界。
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是系统学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记忆法要求人们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关系层次弄清,尽可能地以更大的整体模块来记忆。最好还能够结合以前已经知道的内容,组合成有机单元来记忆。
记忆分为“记”和“忆”两个过程。
“记”是通过强化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记”是必要的阶段。
“忆”是把大脑里形成的刺激联结给取用出来。要改善记忆的效果,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从“记”转到“忆”来。那主要是通过回忆、思考、联想、实际应用来熟悉并强化刺激联结。
“记”的过程
系统记忆法在“记”的过程中强调分类存储。相当于仓库,只有分类清晰,结构有序,才可能迅速地从中找到东西。
有序地“记”,将为“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先在心里构架一个体系树模型。空的。仅仅是一个结构。在开始的时候,可以以教材的目录、章节为节点,构架体系树。
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知识点(记忆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将知识点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知识点或者外界联系发掘出来。
将知识点放在体系树上。相当于树的叶子、果实、花和嫩芽。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性,调整体系树结构。
可以根据感觉和推理,留出体系树的空缺部分。有些教材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内容,适当的空缺就是和其他相关教材或学科的接口。
“忆”的过程
其实在结构体系树的时候需要运用的思考,就已经开始包含“忆”的成分了。只有“忆”,才可能取用其他知识点,与此知识点发生联系。结构树需要不时地回想,以扫描缺少的枝叶,再及时地集中精力,将遗失的枝叶重新挂到体系树上。
回想的过程就是“忆”的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树”,就是“忆”的基础上的体系树。
“记”和“忆”的统一
增加刺激联结是记忆的诀窍。这也是系统学习法最有效的地方。
“记”和“忆”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是他们不是孤立的,而必须交错行进。
根据“忆”的需要去补充“记”,将使“忆”更有效,也更完全。
体系树对于“忆”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一系列刺激联结迅速找到想要的内容,这只有清晰的体系树才能做到。
就象收拾房子,如果大致分类,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这就会给使用制造方便。否则,就算这物品(刺激联结)实际存在,也找不出来。不能使用,相当于没有。
人有遗忘的本能。如果刺激联结无序,很可能就作为无效信息,清理出大脑。记忆的效率将很低。
重温往往就是再记和再忆。
学生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和更远的往返路程,都要求新高一的同学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尽快适应新环境
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尚未成年的孩子们面对新的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
●学会自主学习
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重新自我定位
新生入学前,首先要过好心理关,到了一流学校的学生,以前在初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进入一个新集体,一旦成绩有所波动,也要认识到是正常现象,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是去了不太理想的学校,也不应该灰心,争取尽快成为班级甚至年级的“领跑者”。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到高中不会听课怎么办
一位即将迈进高中校园的同学忧虑地说道:“听说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成绩退步很快,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今年参加高考或者即将升入高三的学子,他们都反映:高一时曾感到又着急、又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听课,进而由于不知道如何听课,引起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今年以513分被上海财大录取的孙同学,在初中时成绩相当不错,可进入高一后成绩几乎滑到了“谷底”。她说:“那时候,那些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的同学都比自己考得好,每天上课都强迫自己专心再专心,可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回去做题稍难点的就不会做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读了快十年的书还不会听课,说来也许很多人都不相信。”
陆老师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老师耐心地训练,学生应该多选择合适的机会、渠道和任课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你们所想的,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要明白自己感到不太适应,别的同学也是由初中升上来的,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给自己信心。
列一份开学清单
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高中新生将进入一所陌生的校园,那么他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一些老师、往届学生和家长,希望能给高中新生提供参考。
●高中生的开学清单
跟小学生不同,高中学生多了很多的自主性,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准备一些开学的物品。作为家长,可协助孩子作一些准备。
寄宿生的生活用品:对于寄宿的高中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准备好生活用品。一般学校会提供寝具,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准备好一套洗漱用品、睡衣裤、拖鞋、简单的洗晾衣用具等。另外,可以准备一个药盒,里面放一些常用药和给孩子的营养药片;一个简易的针线包;还可以准备一个像框,里面放一张全家福,感觉会比较温馨。
必备文具:除了跟小学生一样要准备书包、笔、本子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生需要准备圆规、三角尺、量角器等数学课上必须用的物品。
可备书籍:对于高中生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教辅书籍的准备,教辅书的选择极为关键。不建议买太多,关键是少而精:高中生的教辅书更要注重质量,建议购买老师推荐和在同学中口碑较好的教辅书。此外,中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比较重要,一般要准备牛津或剑桥等较为权威的英汉、汉英词典。
●特别提醒
不管是大中小学生,书包总是必备的用品,对高中生尤其重要。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繁重,活动又较多,并且讲究潮流,因此孩子气的卡通书包已不合适了,而以休闲为主的双肩包、单肩包、斜挎包、腰包等则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在着力部分进行加固处理,背带上装有搭扣的书包,骑车或运动时扣在胸前,使背带不会滑落。大多数背包正面都嵌有荧光条,确保晚上行路时的安全。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edunet.com/news/news/20058/types109/3182424.asp
=======================
学习方法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您需要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样来的?”“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引申发展后会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和它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您要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就是为了用。如果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用呢,怎么可能用得更好?就比如用电脑,编程高手学什么软件都要比一般人要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能驱动人去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应用。人能够从应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把缺陷补上。为了用而学,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如果仅仅只会用,停留在具体的应用上,他可能是模仿来的,不可能有创造。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差。我喜欢用系统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来解释这一现象。世界是变化的。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
我一直强调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升级。一方面,某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训练得来。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也是一种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经过实践感受和思考,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还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发挥。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重在体验。仅仅是沉迷于课本是学不好的。
人必须明确自己想学的是什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创造条件。知识的积累不过是创造条件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提高行为的有效性,合理定位,降低失败的风险等等途径来充实和完善自身。
我还强调的是自信。信心能够让人坚持。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人可以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获得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决定成功。
我常对咨询者说,没有自觉,没有信心,那么什么学习方法都没有用。
只有自觉,才能够用心。特别是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中,那种高强度的活跃脑细胞的运动,离开了自觉,只可能什么效果都没有。
信心才能够坚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长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碍,比如学习恐惧,缺乏耐心等等。
我们需要以不断的小的成功来积累信心。
如何减轻学习的惰性
在不少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习的惰性。
最常见的是:
1、学得不好的人。他们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甚至逃避。
2、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韧性。
3、年龄大的人。记忆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精力不足。看看书就累了,想睡觉。
成人教育中,学习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
学习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畏难情绪。这仅仅是心理作用。还没有开始学,就因为听说它难,而开始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信心。这在学习挫折以后很明显。
3、枯燥。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学习的枯燥,特别是一般的学校教育。
4、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少。
5、语言障碍。特别是留学人士。毕竟不是母语,在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6、基础知识障碍。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时候,谈学习动力是没有必要的了。
7、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太多。可供的选择太多,妨碍了有效的学习。
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习。特别是在一些并不是能够直接见效的知识的学习中。
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减轻学习惰性的处理方法。
1、毅力。以自制力作为减轻学习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勉强自己只会活得很累,很痛苦。是否能真地坚持下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天性。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那其实是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些人对自己的毅力也产生怀疑。许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在向我咨询时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制力不够。长期的负情绪会摧毁任何人的毅力。
2、利弊分析。谁都知道学好了的好处。哪怕再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着学好的渴望。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太多了。有社会认可,甚至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因此,以学好了的前景来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没有用的。
3、加强监督。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学习也必须让别人来看管的话,那么还不如不学,或者改变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模式。
推荐方案:
1、项目法。
设定项目。以项目的完成促进学习。以实际的运用来促进知识的学习。我在大学学习应用统计的时候就为自己设定了跟踪、分析国际棉花价格的项目。等项目弄玩,统计以及相关课程也已经自学完。这样的效率很高。
再以林凡顺的德语学习为例子。林凡顺在31岁以后才开始学德语。他的困难和压力是相当大的。最大的问题是,他捧着一本词汇书或语法书,看不上十分钟就疲倦欲睡。即使他很深刻地体会系统学习法,也难以取得进展。因此,在工作忙的时候,往往没时间就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但是他要留学德国,计划中也要将业务拓展到德国,与德国企业建立双赢的联系。德语学不好是社会交往中最大的障碍。
他到了德国之后,开始设定项目。比较了一下,他从词汇入手,决定编写德语词典(请参考Fundset Deutsch2Chinese(S) 词典 自述文件)。编写词典不等于就能清楚记得那些词汇,但是,经过了打字、整理、翻译以后,印象比简单地看看书要深刻得多。他的要求也不高,只是留下印象而已,以后在看到时能有多多少少的感觉。这就是系统学习法的模糊学习。由于他要发布的是免费的词库文件,他的工作得到了鼓励与支持。词库文件一天一天的增大也让他有了动力和信心。在词库达到他设定的第一阶段目标(6000词汇量)以后,他开始转向语法的学习。这时的项目是编写语法辞典。在为别人造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内容分解法。
将学习的内容化整为零,只需要学一点东西,那么就会因为学得容易而消除了畏难情绪和消极对抗的心理障碍。对发展需求的适当梳理能够增强信心。
3、合理情绪法。
不要对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有太高的要求。人都是有惰性的。你的学习困难别人一样会遇到。但你的选择不是退缩,也不是逃避,而是正视它。尝试着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找出一个最舒服、最让自己开心的学习途径来。
4、背水一战法。
在优越的环境,有时反倒不容易学进去。不如到花园、或室外安静的地方学习。靠无可靠,趴无可趴,躺无可躺。这样学习效率也会高不少。
为什么速成学习也是科学的
很多人都说,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学。
这话对,也不完全对。学习需要的是积累,是温故而知新。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不去学、不去记,不加以认真思考,也都没有用。
就以系统学习法为例,真正做好树状结构和网状联系,不经过长期的有目的的努力是不行的。
但这不等于排斥速成学习。系统学习法也可以速成,那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大致构架,提出一些基本的关系的联系。以这些学习成果参加考试,要获得60-80分并不是难事。
分析每一种速成法,都可以看到,他们是把学习的难度降低。只有不对人、不对自己过高要求,才可能有信心、有兴趣坚持。坚持往往才会成功。
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每天尝到甜头,每天都用适当的成效鼓励自己,每天都满意于努力和付出,这样就能够坚持。有计划的坚持就是积累。
人应该有大的目标。大目标是对自我的挑战,最能够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最让人有自我实现的渴望。
人需要挑战,回避挑战往往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趣味,也渐渐失去应有的动力和紧张。所以,我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朝最难的地方进军。我认为,最难的地方都闯过了,其他的没有理由闯不过去,剩下的只是时间、精力和积极的坚持和积累。
以快速将知识压入潜意识。
哪怕遗忘,也无所谓。总有熟悉和不熟悉的感受。
有时候就不需要记忆,只需要感觉。
集中注意
快速组织所学内容
及时回忆和复习
优胜心态和逃避心态
近来,由于研究“家庭与儿童心理健康”大量接触了很多初高中学生,在感觉到他们的聪明的同时也发现他们的意志、毅力、目标和动力的缺失。这是信息爆炸与社会浮躁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但问题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
心态浮躁,很难积累和坚持。目标不明确,很难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可能导致放纵和迷失。
今天,在向一个亲戚的孩子辅导“系统学习法”的时候,我心里再次浮现这种强烈的感觉。以至于后来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现阶段学习方法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的方向性。这首先是优胜心态。
优胜心态是指认为自己能够做得比别人好,现在能够比过去好、将来能够比现在好的心态。
首先是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自己,能够面对并更好地解决现存的或即将到来的问题。
其次是主动性。在问题到来的时候,要能够主动地去认识它、了解它,摸索其中的关系。
再则是采取行动。将问题解决化解为具体的目标。
什么是高手
高手就是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
高手就是能够积极创新、突破的人。
也许有的人知识积累很多,但由于无法恰当表现,成不了高手。
这就是匠和大师的区别。
有的人学了很多武功,但是在比试中几乎次次失手,甚至打不过才学武不久的人。
这就是悟性和应变能力在实战更重要。
有的人也许是外行,但是他学习能力强,规划能力强,有有效的手段化复杂为简单,迅速切入、发展神速。
基础很重要。但基础是为了发展,纯粹的基础是没有意义的。就如没有盘活的存量资产远远没有快速流通的小资金有效一样。通过滚动发展,小企业可能会在几年内成为大企业。
要认可结果的重要。成王败寇。
就象比尔盖茨,哪怕大学没有毕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胜过MBA人士,在市场竞争中屡屡获胜。这就是高手。
高手就是在难题面前,让别人不服都不行。
高手能够创造新境界。
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是系统学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记忆法要求人们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关系层次弄清,尽可能地以更大的整体模块来记忆。最好还能够结合以前已经知道的内容,组合成有机单元来记忆。
记忆分为“记”和“忆”两个过程。
“记”是通过强化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记”是必要的阶段。
“忆”是把大脑里形成的刺激联结给取用出来。要改善记忆的效果,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从“记”转到“忆”来。那主要是通过回忆、思考、联想、实际应用来熟悉并强化刺激联结。
“记”的过程
系统记忆法在“记”的过程中强调分类存储。相当于仓库,只有分类清晰,结构有序,才可能迅速地从中找到东西。
有序地“记”,将为“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先在心里构架一个体系树模型。空的。仅仅是一个结构。在开始的时候,可以以教材的目录、章节为节点,构架体系树。
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知识点(记忆内容),通过分析、归纳,将知识点的特性,特别是与其他知识点或者外界联系发掘出来。
将知识点放在体系树上。相当于树的叶子、果实、花和嫩芽。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性,调整体系树结构。
可以根据感觉和推理,留出体系树的空缺部分。有些教材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内容,适当的空缺就是和其他相关教材或学科的接口。
“忆”的过程
其实在结构体系树的时候需要运用的思考,就已经开始包含“忆”的成分了。只有“忆”,才可能取用其他知识点,与此知识点发生联系。结构树需要不时地回想,以扫描缺少的枝叶,再及时地集中精力,将遗失的枝叶重新挂到体系树上。
回想的过程就是“忆”的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树”,就是“忆”的基础上的体系树。
“记”和“忆”的统一
增加刺激联结是记忆的诀窍。这也是系统学习法最有效的地方。
“记”和“忆”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是他们不是孤立的,而必须交错行进。
根据“忆”的需要去补充“记”,将使“忆”更有效,也更完全。
体系树对于“忆”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从一系列刺激联结迅速找到想要的内容,这只有清晰的体系树才能做到。
就象收拾房子,如果大致分类,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这就会给使用制造方便。否则,就算这物品(刺激联结)实际存在,也找不出来。不能使用,相当于没有。
人有遗忘的本能。如果刺激联结无序,很可能就作为无效信息,清理出大脑。记忆的效率将很低。
重温往往就是再记和再忆。
展开全部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入学时进了全年级前30名,其中考试后退到200多名,准是没有认真学习”。前几天,各中学其中考试成绩一下来,一位家长看到上初一的孩子来了个“开门黑”,便一筹莫展,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感觉没有面子,也不愿参加。石家庄市20中教学主任鄢桂凤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是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三种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可想而知,一个连课都听不懂的人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则无从谈起。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提高听课水平,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从而由征服一门学科到到征服所有不擅长的学科,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提高听课水平
1、积极主动地听课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看法,所谓的上课就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也不必事先预习功课了,只要把老师的讲过的内容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几遍,不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了吗?
实际上,中小学的课程(尤其是中学)并不好对付,在毫无准备(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想要做到彻底理解,几乎不可能。
真正所谓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去求得解答的线索,然后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这样你必须做好预习和复习。
2、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习三部曲)
(1)、预习第一阶段
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2)、预习第二阶段
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3)、预习第三阶段
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后几课)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部,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得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有双重功能。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3、复习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复习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柔一遍、实际上,这是最愚笨的方法,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总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
(2)、复习第二阶段
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3)、复习第三阶段
做练习(这是加强应用能力的问题)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一、集中精神学习
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学习效率会相当差,我们在精神散漫无法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归咎于环境不适合,我们常可听到这样的抱怨:“没有一间象样的书房,想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说:“附近噪音太大,所以看书的效率就很差”。等等,并且强调:“如果住在一个环境幽静,没有人车的地方,学习效率不知会提高多少倍!”乍听起来,这种想法似乎很有些道理,但隔绝了外界的刺激,我们就能精神集中吗?
科学实验表明,如果与周围的环境隔绝,刺激太少,太过于限定性的话,很难有正常的精神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出妨碍精神集中的干扰因素,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排队使精神的集中力能持续下去。
(1)、排除干扰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在看书的时候,有人在附近讲话,虽然只是悄悄话,却会使你看不下去书,然而在火车上,虽然车子在隆隆的向前开,你却很容易就能集中精力看书,可见周围的音量的高低,强弱与对精神集中的妨碍度并不成正比,反而是其他的因素影响较大,此外,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或其它烦恼事,都会影响精神集中,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和避免这些因素。如果一本正经谈集中力,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种特殊能力,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心想办法除去会妨碍“集中精神”的因素,就可以办得到,你只要当前的问题的重点抓住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集中就可以提高很多。
如果你还是觉得精神不能集中就必须昼客观地分析目前所处的情况,找出其中的原因,当你能够觉察到“啊,我在这种状态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话,也就能想出对付的办法了。如果你觉得周围细小的声音干扰你,你或许可用尝试发出声音的学习方法来加以对抗。如果是声音与声音之比,因为远近的原理,远处的声音会让你觉得更小更不在乎这些。有的人面对各种的干扰,只要一做自己喜爱的习题,精神就会很集中。
(2)、暂抛开烦恼
一旦有了烦恼及杂念,就会妨碍集中精神及注意力,如果有了,就必须分析它并想出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烦恼而能集中精力学习,那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意志力,在必须集中精神的时刻,把烦恼暂时忘掉。
一般说来,所谓烦恼,都是那些在脑海中绕来绕去的杂念:“如果真是那样该怎么办?哎呀!或许那样做也有问题……”诸如此类的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形,可以用纸把它记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烦恼,慢慢思考,这些烦恼渐渐有了头绪,随即可以想出解决的方法,同样也把这些解决的方法记在纸上。
把烦恼写下来,你就能用比较客观的观点去正视它,自然情绪也会比较安定下来,也就比较能找出理想的方案了。即使不能立即找出理想的答案,但把它写下来也可改变一下你的情绪。不管怎样,把烦恼暂搁一旁,对于目前集中精力处理眼前之事会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精神的健康外,一个人的身体也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患了感冒了或身体不适,这时候还勉强坐在书桌边学习的话,效果一定不太好,如果觉得疲倦的话,那就要休息一下,不要太执着于学习了,身体健康了,学习效果肯定会好些。
(3)、让注意力集中、持续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持续多久的注意力呢?有人实验过,小学生大概可以持续三十分钟,中学生大至是四十分分钟到五十分钟,,成年人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这当然还要考虑到具体的个人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工作内容等,这些情况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每一个人最好都要了解一下自己的“集中限度”。如果集中限度只有七十分钟的话,这样可以在七十分钟后设定一段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使用这种间歇性的方法,比起长期不冷不热的在那熬要好多了。
如果有人说:“我老是注意务不集中!”不必担心,找一种能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玩一玩儿益智又有趣,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也正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当一个人疲倦了的时候就必须转换一下状态,一个人站久了就想要做下来,累了就会想睡,一个人的生理,是在紧张与松弛的节拍中取得平衡而发挥出本来的机能,一个人累了还在那儿强撑着,是没有意义的。
学习到了某个阶段而觉得疲劳时,这时就得马上休息一下,以便恢复,要是你不顾这些,继续用功,学习效率必然低落,如果说仍硬撑着,反而会搞坏身体,因此遇到这种情形,干脆改换一下情结,方法很多,并不一定要休息,你可以出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可以找朋友玩玩儿,还可以找些内容不同的书看,这也是换换气氛,调节情结的一种手段。
坐在书桌边久了,人就会疲劳,这也许是由于长时期向前倾斜坐着,胸部被压迫着,腰部也被固定着,身体有负担而产生的,血流不畅,筋肉疲劳,这时候就应该起来走走,转换一下姿势,做一做简单的运作,这对你恢复精力是大有益处的。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入学时进了全年级前30名,其中考试后退到200多名,准是没有认真学习”。前几天,各中学其中考试成绩一下来,一位家长看到上初一的孩子来了个“开门黑”,便一筹莫展,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感觉没有面子,也不愿参加。石家庄市20中教学主任鄢桂凤老师介绍,初一上学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考试成绩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这是父母抱怨、责骂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积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三种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可想而知,一个连课都听不懂的人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则无从谈起。所以,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提高听课水平,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从而由征服一门学科到到征服所有不擅长的学科,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提高听课水平
1、积极主动地听课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看法,所谓的上课就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也不必事先预习功课了,只要把老师的讲过的内容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几遍,不就能圆满完成任务了吗?
实际上,中小学的课程(尤其是中学)并不好对付,在毫无准备(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讲课,顶多只能懂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想要做到彻底理解,几乎不可能。
真正所谓的“上课”,就是把自己事先做过或思考过,但又不怎么理解的问题,放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去求得解答的线索,然后再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这样你必须做好预习和复习。
2、预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习三部曲)
(1)、预习第一阶段
先把教科书通读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上课时就针对这些疑点提出问题,直到了解为止
(2)、预习第二阶段
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
(3)、预习第三阶段
利用参考材料,将没有学过的内容(后几课)做一番预习,能做到这一部,不仅预习的兴趣会迅速增加,而且预习的功夫也会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在预习阶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得立刻回过头来复习以前的部分,所以“预习”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复习”因素,兼有双重功能。正如有人曾说过的“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3、复习的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
(1)、复习第一阶段把课堂上学过的内容重温柔一遍、实际上,这是最愚笨的方法,很多人都是这样:“点到为止”,不求甚解,但总比一点都不复习好得多。
(2)、复习第二阶段
把课堂上学过的重点摘出来,整理在笔记本上,这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3)、复习第三阶段
做练习(这是加强应用能力的问题)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习能力,必须以听课为重,在预习和上课阶段,让你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后利用复习,将学习的要点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一、集中精神学习
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学习效率会相当差,我们在精神散漫无法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归咎于环境不适合,我们常可听到这样的抱怨:“没有一间象样的书房,想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说:“附近噪音太大,所以看书的效率就很差”。等等,并且强调:“如果住在一个环境幽静,没有人车的地方,学习效率不知会提高多少倍!”乍听起来,这种想法似乎很有些道理,但隔绝了外界的刺激,我们就能精神集中吗?
科学实验表明,如果与周围的环境隔绝,刺激太少,太过于限定性的话,很难有正常的精神活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出妨碍精神集中的干扰因素,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排队使精神的集中力能持续下去。
(1)、排除干扰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有过这种体验,当你在看书的时候,有人在附近讲话,虽然只是悄悄话,却会使你看不下去书,然而在火车上,虽然车子在隆隆的向前开,你却很容易就能集中精力看书,可见周围的音量的高低,强弱与对精神集中的妨碍度并不成正比,反而是其他的因素影响较大,此外,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或其它烦恼事,都会影响精神集中,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和避免这些因素。如果一本正经谈集中力,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种特殊能力,其实不然,只要你多用心想办法除去会妨碍“集中精神”的因素,就可以办得到,你只要当前的问题的重点抓住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集中就可以提高很多。
如果你还是觉得精神不能集中就必须昼客观地分析目前所处的情况,找出其中的原因,当你能够觉察到“啊,我在这种状态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话,也就能想出对付的办法了。如果你觉得周围细小的声音干扰你,你或许可用尝试发出声音的学习方法来加以对抗。如果是声音与声音之比,因为远近的原理,远处的声音会让你觉得更小更不在乎这些。有的人面对各种的干扰,只要一做自己喜爱的习题,精神就会很集中。
(2)、暂抛开烦恼
一旦有了烦恼及杂念,就会妨碍集中精神及注意力,如果有了,就必须分析它并想出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烦恼而能集中精力学习,那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意志力,在必须集中精神的时刻,把烦恼暂时忘掉。
一般说来,所谓烦恼,都是那些在脑海中绕来绕去的杂念:“如果真是那样该怎么办?哎呀!或许那样做也有问题……”诸如此类的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形,可以用纸把它记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烦恼,慢慢思考,这些烦恼渐渐有了头绪,随即可以想出解决的方法,同样也把这些解决的方法记在纸上。
把烦恼写下来,你就能用比较客观的观点去正视它,自然情绪也会比较安定下来,也就比较能找出理想的方案了。即使不能立即找出理想的答案,但把它写下来也可改变一下你的情绪。不管怎样,把烦恼暂搁一旁,对于目前集中精力处理眼前之事会有极大的好处。
除了精神的健康外,一个人的身体也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患了感冒了或身体不适,这时候还勉强坐在书桌边学习的话,效果一定不太好,如果觉得疲倦的话,那就要休息一下,不要太执着于学习了,身体健康了,学习效果肯定会好些。
(3)、让注意力集中、持续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持续多久的注意力呢?有人实验过,小学生大概可以持续三十分钟,中学生大至是四十分分钟到五十分钟,,成年人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这当然还要考虑到具体的个人当前的环境问题,以及工作内容等,这些情况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每一个人最好都要了解一下自己的“集中限度”。如果集中限度只有七十分钟的话,这样可以在七十分钟后设定一段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使用这种间歇性的方法,比起长期不冷不热的在那熬要好多了。
如果有人说:“我老是注意务不集中!”不必担心,找一种能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玩一玩儿益智又有趣,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也正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当一个人疲倦了的时候就必须转换一下状态,一个人站久了就想要做下来,累了就会想睡,一个人的生理,是在紧张与松弛的节拍中取得平衡而发挥出本来的机能,一个人累了还在那儿强撑着,是没有意义的。
学习到了某个阶段而觉得疲劳时,这时就得马上休息一下,以便恢复,要是你不顾这些,继续用功,学习效率必然低落,如果说仍硬撑着,反而会搞坏身体,因此遇到这种情形,干脆改换一下情结,方法很多,并不一定要休息,你可以出外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可以找朋友玩玩儿,还可以找些内容不同的书看,这也是换换气氛,调节情结的一种手段。
坐在书桌边久了,人就会疲劳,这也许是由于长时期向前倾斜坐着,胸部被压迫着,腰部也被固定着,身体有负担而产生的,血流不畅,筋肉疲劳,这时候就应该起来走走,转换一下姿势,做一做简单的运作,这对你恢复精力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资料: zhidao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