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公文起源及历代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 我来答
张为臻老师
2017-01-07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37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453万
展开全部
  “公文”一词最早见西晋陈寿《三国志。魏。赵俨传》,从公文之词出现起,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公文的基本职能便已出现。公文最迟在3500年前就已经形成。

  在中国繁多的研究学科中,公文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一是认为古代公文有强烈的封建思想。二是认为古代公文在艺术上不及文学作品,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对中国公文的研究,也是对传统儒学观念的回顾,是真正儒家思想的精髓。就起源来说,公文是文章早期惟一的表现形式。公文古代称为“公牍”或“简牍”。“公”与“文”揭示了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正是国家的产生,才使得公文有了政治性、实用性和规范性等现代公文意义上的诸种功能。

  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产生最早而又最为完整的公文,它比较准确地显示出了公文创作初期的原始面貌。甲骨文书是商代公文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是散文创作的最早形式,其内容单一,缺乏议论性言辞,并初步表现出历代公文“一文一事”的撰写原则。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和第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选集,在公文发展的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尚书》被列为古典“六经”之一,也称《书》或《书经》。历时1300多年,故又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常识历史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