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为什么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 我来答
innovacar
2017-11-02 · TA获得超过3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背景和原因如下。
1.我国正处于消费加速升级的时期,而供给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供给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显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8000美元。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消费升级趋势将加速。近几年来,旅游购物、海外代购在我国迅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国内的供给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造成供给体系无法适应消费升级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供给体系依然处于强调低成本、大数量、低差异化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阶段,而尚未进入强调差异化生产、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柔性化生产阶段。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整个经济体系实现转型,即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强调创新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2.需求侧管理手段边际效应递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日趋完善,我国通过需求侧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提升。应该说,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我国的调控措施有着紧密联系。但是,随着需求侧调控措施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这些政策的边际刺激效果正迅速降低,而其产生的负面效果却不断显现。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多地依赖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但随着相关领域投资数额的激增,继续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正逐渐变差,政策短期可操作空间也逐步变小,特别是在最终消费率提升较慢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投资会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阻碍。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应该说,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但是如果长期持续地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则早晚会使基础设施的投资超出合理限度,进而带来各种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一次性进行过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压缩未来相关投资空间,影响未来经济调控政策。
3.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将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动力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主线则变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如何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尽快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实质便是,通过优化组合各个生产要素,不断挖掘生产要素的潜力,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而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可以看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的是综合供给效率的提升,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
4.我国在供给侧积累了诸多矛盾,严重影响了我国供给综合效率的提升。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应该说,适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一个常见的结果,因为经济发展存在波动,企业都会预留一部分产能应对经济进入繁荣阶段的需求增加。然而,我国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过多,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在煤炭、钢铁等一些行业领域。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库存问题,其实质都是占用了大量的资源,造成无效或者低效率供给,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治理。
另一方面,与企业生产相配套的金融体系和政策、相关的产业政策存在一系列不足,影响了企业供给效率的提升。例如,在税收方面,企业税收负担普遍较重,在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较为不利的情况下,影响了企业提升供给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这些突出的问题,从而提高供给综合效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