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谋略艺术
1、赤壁之战,曹操迫降荆州,与刘备孙权开战。由于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的,不会水,所以由荆州的蔡瑁练兵。孙刘为破曹操大军,想到用火攻,为了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由庞统献连环计。让曹操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保持平衡。这样曹操的大军就不会晕船。然后黄盖诈降,用火船烧曹操
2、听说二袁去投辽东,主公不要加兵追击。辽东公孙康好久就畏惧袁氏把他吞并,二袁若去投靠他,他必然怀疑。你若派兵征伐,他一定和二袁合兵反击,战斗不能很快结束;若不派兵去攻击,公孙康和二袁必自相残杀,那时就好处理了。
3、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他偷偷在葫芦谷中制造出木牛流马,用这些木牛流马运送军粮,省去不少人力。司马懿派人抢去几匹,照样造成2000匹投入运送军粮,诸葛亮派王平率1000名精兵把这些木牛流马连同军粮抢回。
4、司马懿再次出演病人,并顺利的欺骗了曹爽和曹爽派来的间谍,在曹爽放松警惕出城游猎时否忽然发难,强行夺取兵权,为怕曹爽夹带魏帝逃往附近州郡招来兵马,又以太后旨意诱惑曹爽“只要其放弃兵权,可以仍享福贵。”结果曹爽顾及城中老幼,携魏帝返回都城,最后被司马懿擒杀!
扩展资料:
谋略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的性很强。谋略的根本是解决矛盾实现预期目的。在很多情况下为了预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古人很早就说过:“逆取顺守”。
2、效果性显著。不择手段的谋略不是可取的。在预期目的可实现的基础上,要注重谋略对于未来现状的影响,并提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优化最终方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3、条件性是基础。无论是特洛伊战争,还齐魏的马陵之战,矛盾双方都具备旗鼓相当的条件。如果一支军队与一位普通市民发生一场战争,那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因为双方没有对抗性,也不会产生出令人称颂的谋略。因此,任何谋略实施都符合客观实际,以物质实质为基础,遵照事物的客观规律。
4、主动性。也就是积极性。谋略好比一场长跑比赛,在竞赛过程中必须你追我赶,否则必然落败。
5、转化的必要性。谋略过程,所有事情不一定都有利于你。所以要进行适当的转化。比如说一个人走路,另一个骑车当然是骑车的人速度快、效率高,更容易到达目标。当然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谋略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