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题目
大学物理题目题目:在以加速度为a向上运动的电梯内,挂着一根进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下挂着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相对电梯的度为0,当电梯的加速度忽然为0后,电梯内的观察...
大学物理题目题目:
在以加速度为a向上运动的电梯内,挂着一根进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下挂着一质量为m的物体,
,、物体相对电梯的度为0,当电梯的加速度忽然为0后,电梯内的观察者看到物体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解答:
以电梯为参考系 △x=ma/k,根据能量守恒得,0.5k△x²=0.5mv²,得v=√(ma²/k)
问什么只考虑弹簧的变化,而忽视物体位置的的变动呢?不应该是0.5k△x²=0.5mv²+mg△x?
还有请问一下这题可以用积分的知识做吗?怎么做呢?? 展开
在以加速度为a向上运动的电梯内,挂着一根进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下挂着一质量为m的物体,
,、物体相对电梯的度为0,当电梯的加速度忽然为0后,电梯内的观察者看到物体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解答:
以电梯为参考系 △x=ma/k,根据能量守恒得,0.5k△x²=0.5mv²,得v=√(ma²/k)
问什么只考虑弹簧的变化,而忽视物体位置的的变动呢?不应该是0.5k△x²=0.5mv²+mg△x?
还有请问一下这题可以用积分的知识做吗?怎么做呢?? 展开
展开全部
你提到的mg那项实际上是被消掉了,他的解答里边把这一部分跳过去了(就如同楼上的解答那样)
首先,考虑电梯在最初的加速运动过程中,由于物体和电梯相对静止,所以根据物体此时具有的加速度a,可以得到此时弹簧的伸长量,即kx1=ma+mg(x1指弹簧伸长量,之后的x2同)
之后,考虑电梯加速度为0之后。容易发现,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会逐渐缩短,而当弹簧缩短到满足kx2=mg的时候,物体的速度最大。因为弹簧再缩短时,其拉力会小于重力,导致物体速度下降。
之后考虑两次的能量变化,第一次时,弹簧的势能是0.5k(x1)^2,第二次时,弹簧的势能是0.5k(x2)^2。然后两次的势能变化,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动能0.5mv^2,另一部分变成了物体的重力势能mg△h=mg(x1-x2)。所以就有——
0.5k(x1)^2 - 0.5k(x2)^2 = 0.5mv^2 + mg(x1-x2)
然后你就把x1、x2换成k的表达式,带进去,你算一下v的结果,就是他那个结果。
积分做的话也可以,只不过是相当于把弹簧势能公式自己推了一下而已。
首先物体受到的弹簧的力是F=kx,根据功的定义,弹簧在从x1收缩至x2时,做功就是
W=(注意,这个值是负的,因为弹簧对外做功)
然后积出来,就是0.5k(x1)^2 - 0.5k(x2)^2,然后就和上面一样了,一部分变成动能,一部分变成重力势能……
当然,上面这些是最常规的办法,规规矩矩考虑弹簧势能、重力势能,一点点解,得到最后的结果。如果你解出了结果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就是你提问中解答部分的结果!但他只用了那么简单的一个式子就得到了结果,我们却算了这么多复杂的东西,这是为什么?
其实,他这里相当于偷换了一下“弹簧”这个概念,他的解法相当于用了一根“想象”的弹簧去解,我争取下面用文字说明白。
首先,仔细考虑下弹簧的做功过程。当弹簧从x1向x2收缩时,如上所述,弹簧做功可以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抵消重力势能,另一部分是赋予物体动能。考虑弹簧在这个收缩过程中的一个微元过程,即弹簧收缩了一个小位移x,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的距离是x,而弹簧做功的距离同样是x,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弹簧拉力中有一个mg大小的力完全用于抵消重力功,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中,弹簧赋予物体动能的部分就是拉力中多于mg的那一点点在距离x上做功的结果。这个结论在x1与x2之间的任何微元过程内都是成立的,显然。
所以,自然可以这样想,既然每个微元内都有一个拉力的mg部分用于抵消重力影响,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这部分的影响去掉?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可以想象一根虚拟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仍然是k,但是,其自然长度就是在原先那根弹簧伸长至x2处,因为在x2处,原弹簧的拉力与重力相等。可以验证,这样定义的新弹簧是满足这个把重力抵消的想法的。比如,考虑新弹簧伸长x的状态,即相当于原弹簧伸长x+x2,对于原弹簧,此时拉力为k(x+x2),抵消重力后净剩的拉力就是kx,而此时新弹簧赋予物体的力恰好是kx。
接下来,考虑弹簧的势能。根据弹簧势能0.5kx^2的适用条件,其中的x必须是弹簧长度相对于自然长度的伸长量。对于我们的新弹簧,其自然长度恰好位于x2处,即题目中原弹簧的最终位置。换句话说,题目中物块的最终位置恰好是我们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这样,对于我们的新弹簧,可以直接写出初态弹性势能,就是0.5k△x²,其中△x就是x1-x2。这样,弹性势能的式子就简化了。同时,由于我们构建新弹簧的过程中,已经把重力的影响抵消了,这部分势能就自然地全部转化为物体动能了。这就解释了解答中为什么能直接列出这个式子,且没有重力项了。
不知道说明白没有,如果有疑问,欢迎追问。
如果能理解这里建立的虚拟“新弹簧”,实际上就可以对物块的运动进行精确描述了。由于“新弹簧”的系统中,物块的重力是不存在的,所以只剩下了新弹簧的拉力,而这个力大小与物块距离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的距离成正比,方向永远指向自然长度处,符合回复力的定义,即物块将围绕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即原弹簧的x2处)进行振幅为△x的严格的简谐运动。
首先,考虑电梯在最初的加速运动过程中,由于物体和电梯相对静止,所以根据物体此时具有的加速度a,可以得到此时弹簧的伸长量,即kx1=ma+mg(x1指弹簧伸长量,之后的x2同)
之后,考虑电梯加速度为0之后。容易发现,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会逐渐缩短,而当弹簧缩短到满足kx2=mg的时候,物体的速度最大。因为弹簧再缩短时,其拉力会小于重力,导致物体速度下降。
之后考虑两次的能量变化,第一次时,弹簧的势能是0.5k(x1)^2,第二次时,弹簧的势能是0.5k(x2)^2。然后两次的势能变化,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动能0.5mv^2,另一部分变成了物体的重力势能mg△h=mg(x1-x2)。所以就有——
0.5k(x1)^2 - 0.5k(x2)^2 = 0.5mv^2 + mg(x1-x2)
然后你就把x1、x2换成k的表达式,带进去,你算一下v的结果,就是他那个结果。
积分做的话也可以,只不过是相当于把弹簧势能公式自己推了一下而已。
首先物体受到的弹簧的力是F=kx,根据功的定义,弹簧在从x1收缩至x2时,做功就是
W=(注意,这个值是负的,因为弹簧对外做功)
然后积出来,就是0.5k(x1)^2 - 0.5k(x2)^2,然后就和上面一样了,一部分变成动能,一部分变成重力势能……
当然,上面这些是最常规的办法,规规矩矩考虑弹簧势能、重力势能,一点点解,得到最后的结果。如果你解出了结果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就是你提问中解答部分的结果!但他只用了那么简单的一个式子就得到了结果,我们却算了这么多复杂的东西,这是为什么?
其实,他这里相当于偷换了一下“弹簧”这个概念,他的解法相当于用了一根“想象”的弹簧去解,我争取下面用文字说明白。
首先,仔细考虑下弹簧的做功过程。当弹簧从x1向x2收缩时,如上所述,弹簧做功可以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抵消重力势能,另一部分是赋予物体动能。考虑弹簧在这个收缩过程中的一个微元过程,即弹簧收缩了一个小位移x,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的距离是x,而弹簧做功的距离同样是x,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弹簧拉力中有一个mg大小的力完全用于抵消重力功,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中,弹簧赋予物体动能的部分就是拉力中多于mg的那一点点在距离x上做功的结果。这个结论在x1与x2之间的任何微元过程内都是成立的,显然。
所以,自然可以这样想,既然每个微元内都有一个拉力的mg部分用于抵消重力影响,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这部分的影响去掉?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可以想象一根虚拟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仍然是k,但是,其自然长度就是在原先那根弹簧伸长至x2处,因为在x2处,原弹簧的拉力与重力相等。可以验证,这样定义的新弹簧是满足这个把重力抵消的想法的。比如,考虑新弹簧伸长x的状态,即相当于原弹簧伸长x+x2,对于原弹簧,此时拉力为k(x+x2),抵消重力后净剩的拉力就是kx,而此时新弹簧赋予物体的力恰好是kx。
接下来,考虑弹簧的势能。根据弹簧势能0.5kx^2的适用条件,其中的x必须是弹簧长度相对于自然长度的伸长量。对于我们的新弹簧,其自然长度恰好位于x2处,即题目中原弹簧的最终位置。换句话说,题目中物块的最终位置恰好是我们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这样,对于我们的新弹簧,可以直接写出初态弹性势能,就是0.5k△x²,其中△x就是x1-x2。这样,弹性势能的式子就简化了。同时,由于我们构建新弹簧的过程中,已经把重力的影响抵消了,这部分势能就自然地全部转化为物体动能了。这就解释了解答中为什么能直接列出这个式子,且没有重力项了。
不知道说明白没有,如果有疑问,欢迎追问。
如果能理解这里建立的虚拟“新弹簧”,实际上就可以对物块的运动进行精确描述了。由于“新弹簧”的系统中,物块的重力是不存在的,所以只剩下了新弹簧的拉力,而这个力大小与物块距离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的距离成正比,方向永远指向自然长度处,符合回复力的定义,即物块将围绕新弹簧的自然长度处(即原弹簧的x2处)进行振幅为△x的严格的简谐运动。
追问
明白了,太感谢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