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是跟美国最气场不和的国家,为何美国却无所谓,还各种拉拢?
在很早的时候,美国就与沙特结成了同盟,从那时候开始,这两个国家就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来这两个国家也因为一些原因而产生了间隙,但是美国还是对人家各种拉拢,这关键就是由于美国它在中东地区是需要借助沙特的影响的,沙特它在伊斯兰是有着特别高的影响力的。最为关键的就是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发挥出了特别大的作用,沙特它是采用美元来进行石油结算的,这对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统治是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的。
两国之间想要友好与利益建立起来,特别是长久维持的话,是一定要有可以使两个国家都认可的共同利益基础的。如果说这种同盟仅仅是美国单方面受益,而沙特却没什么好处的话,那它根本就没动力去做石油美元的奠基石。毕竟对封闭保守的沙特来讲,与美国这种国家合作,自己国家的整个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体系,都肯定会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这对他们的伊斯兰王权体制维持并没有什么好处。
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其实是源远流长的,一路是能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通过白宫的说法,对于中东地区的未来与世界经济来讲,美国是认识到了沙特具有战略的关键性的。美国之后与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的会面给双方以后数十年的友谊奠定了基础。
如果一开始美国就宣布打倒中东全部独裁者的话,那它在中东就会连驻军基地都没有的,更不要说打击中东的独裁者了。所有美国就需要利用和一些对自己温和的独裁,其次打倒独裁,最后再把利用的温和独裁者给打倒,从而达到全面消除独裁的根本目标。
咋一看,这个同盟实在有些奇葩。毕竟美国一直自诩美国西式民主灯塔,文化上更是推崇自由开放,最主要的是,美国还十分热衷于推销这套所谓普世价值与体制,在国际上也以此为标准,对各种所谓“威权国家”大加鞭笞。
可就是这样一个民主灯塔,居然会跟沙特缔盟,这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地球人都知道,沙特跟美国那是绝对的气质不和——政治上,沙特沿用的是中世纪式的封建君主独裁政体;文化方面,该国非常封闭保守,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种跟“美国价值”截然对立的国家,美国居然会将它当做盟友,实在是让人意外了些
当然,其实抛开虚泛的所谓三观,纯粹从利益角度来分析,美国跟沙特结盟还是很合理的。上世纪70年代初,鉴于越战等因素,美国正处在一个相对低潮期,经济方面,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以美元与黄金挂钩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趋于解体。
在当时的情形下,美国有必要寻找黄金的替代品,作为美元价值的支撑,以确保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江湖地位。这种情况下,作为现代工业基础资源的大宗商品——石油,进入了美国视线。石油美元诞生。
既然要玩石油美元,那就有必要确保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掌控。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并且这里的石油多用于出口,在全球原油交易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鉴于此,美国必须确立对中东,特别是波斯湾地区的优势影响力。基于这种考量,美国宁愿自己打脸,不顾自己成天吹嘘的所谓普世价值,跟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王权国结为盟邦,靠他们的支持,成就石油美元,并以此为基,打造出自己的金融霸权。
可是,上述种种,都是从美国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的。而从沙特的利益角度来看,它与美国结盟,又是基于什么因素考量呢?
很多人看来,沙特这也是别无选择。毕竟波斯湾对美国太重要了,要是沙特政府不答应,那没准下场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这话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并非全部原因。毕竟同盟的建立,尤其是长久维持,必须有能让双方都认可的共同利益基础。倘若这种同盟单单是美国单方面受益,沙特却没什么好处,那它压根就没动力去做石油美元的奠基石——毕竟对封闭保守的沙特来说,跟美国这种国家合作,自己国家的整个上层建筑乃至意识形态体系,都势必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这对他们的伊斯兰王权体制维持并无好处。
政治上,当时冷战正处在苏攻美守的第二阶段,而具体到中东这个区域,美国当时的优势其实也很有限——苏联的南俄,特别是南高加索领土,正好跟中东山水相连。真要把沙特逼急了,让他不得不引苏联自固,在中东缺乏稳定根基的美国,还真不见得能把它怎么样。
所以,美沙同盟,其实不光有美国的需要,其实也包含了沙特自身的利益考量。这种同盟,其实也是符合它自身利益的。唯有如此,美沙同盟方有坚固的基础,不然压根就不可能维系几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