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风化壳型金矿床
2020-01-2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铁帽型金矿床
这类金矿床多形成于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或含金地质体分布区,通过氧化、次生富集在风化壳中形成了金矿床,原生的金矿集中区以及含金的铁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是形成铁帽型金矿的最优地质背景。我国此类金矿多达50余处,但均为中、小型矿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如江西吴家、城门山、丁家山、洋鸡山,安徽黄狮涝山、鸡冠山,湖北鸡冠嘴、黄梅等地。
依据原生含金堆积,长江中、下游铁帽型金矿可分三类:①五通组之上的硫化物氧化铁帽,如安徽的新桥、黄狮涝山、江西吴家,此类矿床是铁帽型矿床中最大者,分布于五通组与石炭系假整合面上;②夕卡岩硫化物铁帽,此类矿床多围绕侵入体分布,如安徽鸡冠山、湖北鸡冠嘴;③斑岩型硫化物氧化带铁帽,如江西洋鸡山、丁家山。
铁帽型金矿床除上述分布外,尚有以下特点:
1)铁帽型金矿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上至下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过渡带→原生金矿带;
2)铁帽型金矿的形态产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金矿床的类型和地质特征,产于五通组层状硫化物之上的铁帽型金矿,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夕卡岩型金矿铁帽型金矿多围绕侵入体呈不规则的囊状、透镜状,可形成较大的铁帽,斑岩氧化带铁帽金矿多呈团块状、脉状,规模较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铁帽型金矿呈团块状、裂隙脉状,规模不大,沉积改造赤铁矿-菱铁矿铁帽常沿地层分布,呈层状(湖北黄梅);
3)矿石构造常呈蜂巢状、土状、胶状、多孔状、海绵状、炉渣状、角栎状、细网脉状、皮壳状;
4)含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其次为金银矿、银金矿、碲金化合物,金矿物主要赋存于褐铁矿的空洞、裂隙和颗粒边缘,也有少部分赋存在石英等脉石矿物和未完全氧化的原生含金硫化物中,金矿粒度一般比原生金矿粒度大,一般为0.0024~0.0036mm,金成色在700~900之间;
5)铁帽中Cu、Pb、Zn、As、Sb、Mo与Au正相关。
2.红(黑)土型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床是指产于原生含金矿床上,经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壳中的金矿床。其显著特点是含金地质体为棕褐色、黄褐色或黑色的粘土质堆积物。在国外这类矿床的原岩类型较多,如太古宇绿岩带,前寒武系片岩、杂砂岩、长石砂岩、凝灰岩等。在我国这类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湖北的蛇屋山(红土型)、湖南七宝山(黑土型)。该类矿床主要特征是:
1)现已发现的矿床主要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2)风化壳一般较厚,可达10~100m不等,风化壳剖面由上至下为红土层→杂色浅色层→风化基岩;
3)上部以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为主,中部浅色层主要为高岭土、三水铝石、针铁矿及少量石英组成,称“杂色粘土层”,下部主要为粘土矿物及原生残留矿物,基岩结构显露明显,矿石以Al2 O3、Fe2O3 为主要组分。
图8-5 中国砂金矿床富集区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