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评价方案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储层分类评价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储层整体储集能力好与差的客观、概括性的表达。不同类别的储层,其储集条件和微观孔隙结构不同,导致其含油气性及其内部渗流机制存在差异,因而储层分类评价对油气勘探、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储层分类评价方法总的趋势是实现“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一般与具体”三结合,综合分析多类参数:①储集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②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压汞测试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非饱和度孔隙体积、中值喉道半径、孔隙喉道均值、分选系数、不同喉道控制的孔隙体积百分数等),铸体薄片鉴定测试的孔隙、喉道类型、孔喉组合类型、孔喉配位数及面孔率,以及成岩作用强度与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等;③宏微观的储层沉积相带与岩石学定性-定量参数——沉积微相、储层岩石厚度、岩性及填隙物含量等。
根据上述三方面的参数,结合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实际情况,根据王允诚(1999)、裘亦楠(1994)、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碎屑岩储层性能评价标准以及全国低渗透油层综合分类评价表(表6-14),将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划分为 4 类(表 6-15,图 6-15,6-16),它们不同程度地发育于长2、长6和长8油层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