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22-03-22
展开全部
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题诗,所题之诗即为题画诗。题诗之人可以是画家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诗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题画诗和画本身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不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让诗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
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形式时,中国画即披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成了赏析文人画的一种创作追求或审美理想。
中国历史上的题画诗不胜枚举,然而流传下来的却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晚景》是苏东坡朋友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所以《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组诗,共两首,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第二首也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值得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虽是早春,却春意盎然,格外惹人喜爱。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另外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本是画面无的,乃是诗人联想而来,诗意之妙,由此可见。虚实结合,虚虚实实,假假真真,谁又能分得清哪是真景,哪是画境呢?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人苏东坡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宋·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首诗乃是苏东坡为“飞雁图”而作的题画诗。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颇有新意。
如今慧崇的画作虽已不传,但这组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也是人类艺术史的宝贵遗产、中国文学史的艺术珍品。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题画诗?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题画诗和画本身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不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让诗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
宋元时期普遍出现题画诗形式时,中国画即披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成了赏析文人画的一种创作追求或审美理想。
中国历史上的题画诗不胜枚举,然而流传下来的却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
《春江晚景》是苏东坡朋友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所以《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组诗,共两首,然而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第二首也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值得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虽是早春,却春意盎然,格外惹人喜爱。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另外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本是画面无的,乃是诗人联想而来,诗意之妙,由此可见。虚实结合,虚虚实实,假假真真,谁又能分得清哪是真景,哪是画境呢?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人苏东坡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宋·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首诗乃是苏东坡为“飞雁图”而作的题画诗。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诗到了第三、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颇有新意。
如今慧崇的画作虽已不传,但这组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也是人类艺术史的宝贵遗产、中国文学史的艺术珍品。
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题画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