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元,有多少购买力呢?
如果按照现在的价值来说那这400万两银元的价值远远比400万元人民币还要多,再加上当时是在北洋政府时期,那时候的东西可以说是比现在还要便宜许多,那就可以看出来这些400万两银元在当时是多么的值钱,那么以当时的购买力度计算那就可以买下一座城市两年或者三年的食物,甚至还可能用这些银元来组建一支战斗力不错的军队。
因为在当时人们流通的货币就是银元,所以说当时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的银元将会是一件非常震惊的事情,而且当时的银元可以说是人们正常生活所需。但是这也就可以拿现在的一块钱来进行比喻,400万两银元就是相当于现在400万个一块钱那就是400万元人民币,但是当时的银元不可能和现在的一块钱是一个价值的,所以由此可见当时的400万两银元是一笔非常大的钱财,有了这些钱财就会让很多人一辈都花不完。
但是按照当时的市场以及物价来进行计算,这些钱足够一个人搞一个非常强悍的队伍,或者是买下许多的港口或者是店铺,这样就可以以钱生钱从而让自己的钱源源不断的收入自己的腰包之中,但是即使是有这么多的钱也不可能不会被有心人惦记,那么怀揣巨款肯定会有人打这些钱的主意,这就不免钱财落入到别人的手里。
所以说在当时有这么些的钱还是真没有办法去花,因为你要保证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去花这个钱,否则的话你没有这个福去花这个钱那也是空欢喜一场。
一银元可以购买20斤大米,在今天算大概是3.2亿人民币。这个对溥仪来说几乎不够一年的军需费用,如果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
最开始清政府灭亡,北洋政府建立,袁世凯答应每年给溥仪400万两白银,后来由于时局混乱,市面上的货币种类繁多,为了民国政府为了稳定经济颁布了《国币条例》,此后的白银换为银元。铸造新币之后改为400万银元。那么这些钱有多少购买力呢,就是如果说溥仪要带领一个五万人的军队,每年就要支出300万两银元,剩下的钱给战士们购买军需他也所剩无几了。
因为银元不纯,所以北洋政府每年给溥仪的银子减少了三分之一。在清朝,一两银子可以买到82斤左右的粮食,相当于9.84亿人民币。和之前的银两相比,银元确实缩水了。可以看出,虽然银两看起来很多,其实更像是给溥仪为主的满清皇室的抚恤费,并且溥仪经常不听北洋政府的话,妈妈不给不听话的孩子甜头,更何况是“后妈”。
加上当时民国财政紧张,给抚恤费可能本来就是权宜之计,为了避免矛盾。后来看溥仪也整不了什么风浪了,又经常违反规定,承诺者北洋政府经常拖欠着钱不给。溥仪本来就是天子,在世人之上,当时社会封建,他就是人们尊敬的皇帝。后来时局动乱,不得已被剪掉翱翔的翅膀,被监视,被讥讽,心里不舒坦呢,家门被别人抢了,自己落魄不堪还要听别人的话,溥仪内心的憋闷可想而知。
400万银元在当时的清朝生活水平来看,相比较穷人要富有一点,但是一年400万银元只够日常的生活开销,而且到了后来,这些钱经常拖欠。
溥仪被迫退位时,中华民国政府对满蒙古、新疆和西藏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力,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袁世凯、孙中山反复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根据协议,应保留溥仪皇帝和内务员的财物,每年应给溥仪支付400万银币。
民国时期由于清政府的灭亡,时局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当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十几种。但是1914年,中华民国颁布了《国家货币条例》,确定“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俗称“袁大头”。从那以后,北洋政府把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子换成了400万银元,当然换成银元后,北洋政府的负担就轻了。因为一个银元只含六个银币四分之一,约23克,仅就白银而言,北洋政府一下子就给了溥仪不到三分之一的财产。
事实上,中华民国给溥仪的钱不足以让他征兵,此时士兵的月薪是5银元,当五万人的军队壮大时,一支年薪的军队将支付三百万银元,而汉阳每支步枪的收入是三十六银元,五万人每一万个月就需要八十万银元,每名士兵20发子弹,要花费81万银元,这样已经花得太多了,但其他武器装备根本买不到,从中可以看出,溥仪每年收到的400万银元根本不可能组建一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