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朋友知道这是什么鸟啊?
这是斑鸫(学名:Turdus naumanni):中型鸟类,体长20-24cm。指名亚种雄鸟上体从额、头顶、枕、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头顶至后颈和耳羽具黑色羽干纹;眼先黑色,眉纹淡棕红色或黄白色,腰有时具少许栗斑。尾上覆羽具栗斑或主要为棕红色而稍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大覆羽外翈羽缘棕白或棕红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亦为棕白或棕红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褐或暗橄榄褐色,羽基缘以棕红色,外侧尾羽内翈大都棕红色,外翈黑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棕红色。须、喉和喉侧棕白色或栗色,颏、喉两侧具黑褐色斑点,有的此斑一直扩展到整个喉部和上胸。下喉、胸、两胁棕栗色,各羽均具白色羽缘,腹白色,尾下覆羽棕红色,羽端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棕栗色,亦具白色羽缘。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喉和上胸黑斑较多。
北方亚种雄鸟额、头顶、枕、后颈黑褐色具不甚显著的灰白色或灰色羽缘。上背和两肩亦为黑褐色具不明显的棕栗色羽缘,有的标本从头至下背黑褐色具橄榄褐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棕色更著;尾羽黑褐色,除最外侧1-2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基部羽缘均缀有棕栗色。两翅黑褐色,外翈缘以棕白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多呈栗棕色具白色端斑,飞羽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翈无棕色渲染、内翈基部缀有淡棕色外,其余飞羽内外翈均缀有棕栗色,且越往内棕栗色所占面积越大,在两翼形成明显的棕栗色翼斑。眼先和耳羽黑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白色,颊棕白色具黑色斑点。颏、喉棕白或淡皮黄白色,喉的两侧缀有黑褐色斑点,有的标本里褐色斑点一直扩展到整个喉部;胸和两胁黑褐色或黑色、具棕白色或白色羽缘;腹白色,尾下覆羽棕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上体较少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棕栗色。虹膜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色,跗蹠淡褐色。
中国分布 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贵州、云南、广东、福建、海南岛、台湾和西沙群岛等地,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长江以北为旅鸟。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树林、白杨林、杉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非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杨桦林、杂木林、松林和林缘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农田、地边、果园和村镇附近疏林灌丛草地和路边树上,特别是林缘疏林灌丛和农田地区在迁徙期间较常见。迁徙: 春季迁来时间最早在3月末,4月初至4月中旬进入迁徙高峰,最晚在4月末5月初,5月初以后一般难于见到该鸟。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性活跃,活动时常伴随着‘叽-叽-叽’的尖细叫声,很远即能听见。一般在地上活动和觅食,边跳跃觅食边鸣叫。群的结合较松散,个体间常保持一定距离,彼此朝一定方向协同前进。性大胆,不怯人。
斑鸫繁殖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木林、白杨林和林缘灌丛地带。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树干水平枝杈上,也在树桩或地上营巢,偶尔在悬崖边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等构成,内壁糊有泥土。巢的大小为直径12-14cm。每窝产卵4-7枚,多为5-6枚。卵淡蓝绿色、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4.1-30.6mm×19-21.1mm,平均21.75mm×19.8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