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看了无数遍,就算仔细回忆还能背出台词的,就只有央视1986年版的《西游记》了。因为这部电视剧每年都会在电视台重播,据说仅在央视本台的几个频道就播放过3000多次,各个地方电视台更是重播过无数遍。之所以一再重播的原因,当然是电视剧本身的质量,当真“爆款”,典型的合家欢电视剧,大人小孩都喜欢看。
我相信很多80后都跟我一样,从小看《西游记》电视剧长大,对其十分喜爱。其实按照今天人们的标准来看,这部剧并不是没有缺点,相反缺点还非常明显。
一、是由于经费不足和外界压力的关系,原来计划的30集被砍成了25集。
这导致原著中如唐太宗游地府、真假美猴王、大战狮驼岭等重要章节都没有能够拍摄出来。
然而因为导演的执着,中间把唐僧的扮演者汪粤换成徐少华的时候,竟然把《除妖乌鸡国》和《偷吃人参果》两集各拍摄了两遍。又因为每集片长的限制,把第25集《波生极乐天》中唐僧师徒回程路过陈家庄和最后面见唐太宗的戏剪掉了。
二、是改编原著时人物形象和故事参考了《西游记》京剧,与原著有许多不符。
比如:原著中猪八戒挑担、沙悟净牵马,而电视剧根据戏曲形象改成了猪八戒牵马、沙悟净挑担。对观众误导最大的是为了压缩故事所做的改编,比如把玉华州和灭法国两个国王合二为一,原著中灭法国的国王是个昏君,而玉华国的国王是个明君。两个国家隔着隐雾山和凤仙郡这两处地方,因为这一改编,便省去了两处地名和故事(在续集中才有凤仙郡的剧情),是公认最大的败笔。
三、是2000年拍摄的《西游记续集》纯粹是狗尾续貂。
原版虽然仅有25集,却已经拍摄了大部分故事,剩下的章节不多,顶多拍摄10集左右,续集却硬生生将集数拉到16集,导致情节注水严重;强行加入的女性角色显得不伦不类;群众演员也没有原版从戏班中挑选出来的演员专业;特效和化妆更是惨不忍睹,孙猴子胖得像只橙猫,每次回忆都会心有余悸。
但是虽然有上面这些缺点,仍然瑕不掩瑜,这部25集的《西游记》至今仍是我们心目中地位不可撼动的良心大剧。电视剧本身有太多优点,其经典已经难以复制。首先,从剧组主演到每个群众演员,在拍摄的过程中都将其当成是完成一件能够载入历史的大事来做,也因此我们看到他们不计得失的贡献精神。
如:唐僧师徒,包括三位唐僧在内的6名主演,除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在没有拍摄任务时,也成了剧组中的人员之一,苦力活没少干。
而他们出镜的其他角色,自己都数不过来,光是六小龄童和马德华两人就扮演过十几个其他角色。其次,在那个年代的拍摄技术十分落后,但剧组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有很多镜头至今仍然值得回味。1、是人物化妆好,神仙和妖怪的形象都能够让人一眼就辨认出来;2、是勇于学习借鉴,其中对日本版《西游记》镜头的模仿,和对西方拍摄技术的学习运用都非常巧妙,比如:使用缩微模型拍摄和镜头倒放等技巧;3、大胆创新,片头音乐不播放主题曲,而是用了一段当时国内绝无仅有的电音,显得非常另类超前。
最后,还要说到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形象,不可否认,在众多孙悟空的扮演者当中,他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也许会有人拿原著来说事,企图证明其形象和原著中的孙悟空有多少不符合。但是电视剧里的这个孙悟空形象,更多的是来源于戏曲形象而不是原著。
因为六小龄童的祖父章益生被称为“赛活猴”,其原本就是京戏出身。因此,也只有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形象,才真正具备“猴王世家”的那种“猴性”。而后来的扮演者不是形象奇葩,就是对他的形象刻意模仿,除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还颇有点意思,其他都没有自己的特色。综合这上面所提到的几点,《西游记》至今仍然是很多国人看了无数遍的电视剧之霸。
虽然这部电视剧没能做到完美,却却是与完美最为接近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