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发射“太空天文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990年4月,美国把一架口径2.4米?11600千克的哈勃望远镜送上680千米高的轨道,这项计划花费了15亿美元,历时15年?在此以前,已有近百颗不同类型的天文卫星上了天?
地球上大小天文台数以百计,何必再花那么大的代价发射“太空天文台”呢?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为观测一次日食,准备了好几个月,却由于遇到阴雨天而大失所望?要是能飞到云层之上,就不会受坏天气“欺侮”了?这就是太空望远镜的第一个优势?
南天有个漂亮的南十字星座,在我国长江以北却看不见它?而南半球的许多地方,又看不见我们熟悉的北斗星?天文卫星环绕地球运行,“巡天遥看一千河”,能同时看到全天的星体,这又是地面天文台望尘莫及的优势?
在地面上,即使天气明郎,由于浓厚的大气层像大海一样川流翻腾,仍会使望远镜里的星像颤动和模糊?在大气层之外,星光就不会闪烁了,同样的望远镜看见的星像要比地面上清晰好几倍?而且,太空中没有大气散射光,星空背景永远是黑暗的,24小时都能进行天文观测?
尤其重要的是,大气层对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和γ射线有强烈吸引作用,所以许多天文卫星都是到太空去观测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并有许多重大发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