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HBO新剧《切尔诺贝利》到底属于剧情片还是纪录片?
剧情片。
《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是由乔韩·瑞克执导,克雷格·麦辛编剧,杰瑞德·哈里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艾米丽·沃森、杰西·巴克利等主演的电视迷你剧集。
该剧讲述了在1986年的乌克兰,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及当年勇敢的众人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处于灾难中的欧洲的故事。
扩展资料: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瓦列里·列加索夫(杰瑞德·哈里斯饰),作为一个杰出的苏联核物理学家,成为了处理这场事故的应急小组的一员,同时也成为最先了解并着手组织处理这场事故的负责人之一。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能源局领导鲍里斯·谢尔比纳(斯特兰·斯卡斯加德饰)在事故发生数小时后被指派领导事故调查委员会,但当时政府还没意识到反应堆已经爆炸。作为这史无前例人为灾难的高级应对官员,他发现自己身陷政治体系问题,以及得面对这场核灾难不停攀升的伤亡人数。
苏联核物理学家乌拉娜·霍缪克(艾米丽·沃森饰)致力于调查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相,好让未来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但在调查期间她与想埋葬可怕秘密的人产生了未曾预料的冲突,为了真相她得冒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切尔诺贝利
关于《切尔诺贝利》,我更觉得是纪录片。
当网络发达起来,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信息在网页上随意可以搜索到很多,碎片化或者猎奇向的信息营养含量很低,关于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紧随其后,用严肃而又模糊的画面展现了那场事故的些许样貌。
苏联已经解体,美苏或者美俄之间多年来的明争暗斗不断,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都知道俄罗斯的宿敌是美国。可就在今年,美国著名的黄暴台HBO却出品了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电视剧,没有刻意的抹黑和丑化,演员操着俄罗斯口音的英语将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平静的讲述了出来。
关于切尔诺贝利,不得不说这也许真的是个魔幻之地。
《圣经 启示录》8:10-11中描述了天启: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泉源上。这星名叫“茵蔯”。众水的三分之一变成茵蔯,因水变苦,就死了许多人。
后来的文章和纪录片都把切尔诺贝利比喻为天启,不仅仅是因为灾难的形式类似,也因为一个巧合,那就是俄语中的“Chernobyl”,就是圣经这一章中描述的“茵蔯”。
似乎一切从一开始就在注定悲剧的结局,当然切尔诺贝利事故也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个美好的结局。
苏联时代的官僚主义是自下而上的欺瞒和自上而下的傲慢,意识形态高度一致的高压统治结果并不会导致政府工作的顺利推行,而是让渎职和推卸责任成风。
故事从爆炸开始,从施工开始就进入赶工和偷工减料状态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其后的测试运行过程中草率莽撞,对人员培训不足,官僚施压排挤科研人员,总之将一切灾难的必要因素全部凑齐,而这些在这部美剧之中并未刻意讽刺或者丑化,只是用冷漠色调的镜头精准的展现出来。
当爆炸发生,所有的官员聚集在会议室里,没有人听取工程师的专业意见,而是狂妄自大的相信,反应堆核心不可能有问题,所有的问题要捂住不可以上报,决不能毁了自己的前途。
于是距离核电站最近的基辅市,人们出来遥望火灾的热闹,孩子们在漫天飘落的碳粉中玩耍,没人认识到那些灰尘携带着足以让他们患上癌症的核辐射。
面对反复强调核心已经烧毁,灾难非常严重的工程师,官僚群体的意见是不论你说多少次核心已经爆炸,我们都不相信核心爆炸,除非你亲自去看看核心是不是爆炸,然后回来告诉我们。
这是个死局,官僚用他们不负责任的作风逼迫一位敢说真话的科研人员用生命证明真相,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刚愎自用,还有着些许杀人灭口的嫌疑,毕竟在后来官僚们把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了工程师们操作不当。
爬上堆芯上方观看的工程师名叫斯特尼科夫,年仅46岁,是切尔诺贝利资格最老最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直接从楼顶观看堆芯后他接受了超过致死剂量3倍的辐射,几天后过世。
死亡只是刚刚开始,从爆炸开始就开始在核电站内抢修挽救的工作人员到不断赶来试图灭火的消防员,悲剧像是核电站的浓烟开始蔓延,每个人都是第一次见到魔鬼的面貌,却又很快被魔鬼夺走了生命。
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消防员们爬到了距离堆芯最近的地方,因为他们并未被告知有核辐射,出于好奇,一位消防员在带着手套的情况下捡起了地上的石墨碎块,但是马上他就感觉剧烈的疼痛,他手掌的皮肤就开始溃烂。
消防队长瓦西里在第一集中很像是个主角,他勇敢的带领着自己的战友们冲上了堆芯外的瓦砾堆试图灭火,这也导致他直接暴露在辐射蒸汽中,接受了超过致死剂量10倍的辐射,他在5月13日过世。
与他一样奋战在消防现场的小伙子们最终或早或晚都没能逃脱这个可怕的结局,他们经历了无法言表的痛苦后死去,尸体融化成具有高度辐射的血水,不能够安葬于普通的墓地,只能被焊死在铁棺之中用混凝土覆盖。
瓦西里的妻子柳德米拉当时已经怀孕,因为近距离接触了瓦西里,她腹中的女儿在出生后很快死于心脏衰竭和肝功能不全。
上图为柳德米拉本人在纪念切尔诺贝利英雄仪式上。
最终,这一场无法再被继续掩盖的灾难最终上报至最高层,当撤离的命令下达,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无奈的登车离去,剧中当一辆辆满载的客车开走,不得不被遗弃的宠物狗奋力追逐着主人,它们还不知道在随后的几天里将遭到集中扑杀。
HBO对于当时苏联人的建筑、衣着、举止的展现是十分硬核的,那个高度集权的时代里,人们口是心非的表达着自己对意识形态的忠诚。电视剧用一种朴实无华的形式将这场巨大的灾难展现在人们眼前,慷慨激昂或者义正言辞的场面几乎没有出现,执拗的讲着真话的男主角看起来总有些畏畏缩缩的怯懦。
核物理学家瓦莱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将切尔诺贝利的真相公之于众的人,他本人也因为处理切尔诺贝利事故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辐射,晚年受困于癌症和克格勃的监视。在他人生最后的阶段,他将切尔诺贝利的真相以录音的方式讲述出来,然后自杀了却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也是本剧第一集展现的内容。
美剧选择了老对手苏联的黑历史,一来展现了美国对于对手的了解程度,剧中的还原十分硬核,几乎已经可以等同在观看一场关于切尔诺贝利救援的实时纪录片,二来也展现了美剧大佬HBO讲故事的能力。
美国之前的大选已经露出贫富对立的结果,平民阶层上升无门的的静默长期被上层精英忽视,但是一场大选中静默的大多数却颠覆了美国大选的最终结局,选上的川总不仅仅是民粹主义的代表,更是麦卡锡主义不死的象征。
当官僚制度极有可能在美国的政治体中扎根,集权以及全面怀疑的麦卡锡主义和极端排外的变相种族歧视手拉手,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下,任何反对的语言都会被打上背叛者的标签,这样的情况如果成真,清醒的人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说出真话?是否还能叫醒迷茫的大多数?
最后,必须要吹爆HBO的硬核,除去高度还原的场景、服化道,选角上可以被称为反派官僚三人组的三位切尔诺贝利主要负责人的外形几乎与现实中三位最终接受了审判的负责人一模一样,各位看剧的之前先看看这三位的外貌,看剧的时候一定会惊呼简直是本人出演。
上图为切尔诺贝利事件审判现场照片,剧中人物外形衣着高度还原了这一场景,画面堪称精致到头发丝。
2019年美国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上映后,豆瓣评分高达9.6分。这段被掩盖的灾难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感到触目惊心的。该剧作也被称为史上最震撼的剧情片,这个被称为历史上最惨重的人为灾难,无疑引起了很多人深深的思考。
该剧以1986年的乌克兰为背景,讲述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事件的起因,还有那些勇敢牺牲自己而拯救欧洲人们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因为它的一些剧情还有人物发展都有一定的后期创作的因素,相对比剧情片而言,它确实是十分的优秀的。在剧中出现很多关于真实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介绍,让人们更加直面的了解了那场灾难的无情。
在该剧中不同人物的地位以及内心,都有着分明的刻画。演员艾米丽·沃森所饰演的乌拉娜·霍缪克,她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其身份不仅仅是核能源研究所研究人员她也是推动着整个事件探寻真相的关键人物。乌拉娜·霍缪克对于这场灾难始终站在真理的角度,所以即使困难重重她也要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去探寻整个事件的真相。或许她背后所信仰的是真挚的科学,还有人民,所以才有如此的勇敢。
说到角色鲍里斯·谢尔比纳,他背后则代表的则是高高在上的政府,对于他来说,探究这场灾难背后,他内心的煎熬更多的是关于舆论的压力和真相的博弈,作为国家核能局重要人员,这场事故不仅让一个国家深陷深渊之中,与这场灾难有关的每一个人都如临大敌。剧中不同角色所倾向的真相,都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有人选择直面真理,而有人则选择逃避。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开端或许是人类的无知和贪婪,而这起背后所引发的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它的故事节奏是十分的平缓的,它就像在向人们揭示一场灾难的真相,这场灾难之所以让人类付出了极为昂贵惨痛的代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政府对于此事件并没有真正的重视。
在剧中,很多出现的人物角色都与历史上的人物较为一致,他们大部分人随后都死于癌症,急性放射性病。据真实的数据记载,此次事件几乎将该地成为一座鬼城,空无一人,但凡进去的人最后都受辐射而死,其真实死亡人数高达9.3万人,癌症人数多达27万,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卢比。这些震撼的数字让很多人沉默,或许正如剧中演绎的那样,政府的坐以待毙,人类的侥幸,官员之间的互相隐瞒,让这个事件成为了很多心中的伤痛。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它将真实的灾难事件用后期故事的形式演绎开来,它还原了这场震惊世界的事故。这个故事被誉为真实的恐怖片,它告诉人们的就是谎言的代价是十分的惨痛的。这场关于死亡的赛跑,有所牺牲有所逃避,一场地狱般的洗礼默默席卷整个城市。
对于很多人而言,电视剧《切尔诺贝利》是一部关于历史审判的总结,虽然它是一部优秀的剧情剧作,但是却比真实的纪录片还要震撼人心。从中我们看到导演对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一定有所查阅,他们严谨的态度和信仰,将这部作品以严肃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该剧的热播足以证明它非凡的影响力,在无法弥补的错误面前,人类却是最大的罪人。
这部剧作的讽刺韵味像极了曾经狼来了的故事,我们听了太多的谎言,时间久了就很难再分辨真相和谎言的区别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成人世界的黑暗童话,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警钟,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
先说结论:都不是。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点:剧情片与纪录片往往都以真实的生活为创作背景,其主要部分往往是现实主义的(需要注意,现实主义≠现实)。不同点:剧情片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并且以情节驱动,并且用专业的演员及人为的布景进行拍摄;而纪录片,则一定是以真实的人、事、物为创作素材,以真实性为导向的,在纪录片中,专业演员与人为的布景,仅用于还原并示意难以、甚至无法拍摄的场景。
现在说回我们的《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是剧情片吗?恐怕很难这么说。本片的创作经过了严密的考据,所有主要的人、事、物皆有迹可循,其以真实性为导向的创作纲领,与剧情片的以情节为导向存在本质的不同。但它是纪录片吗?更加不可能了。本片的演员与场景皆为人工设计、制造、挑选,甚至为了剧情可看性虚构了许多台词,这对于纪录片来讲是绝不可触及的大忌。
那么《切尔诺贝利》属于什么类型的影片呢?其实,它属于剧情片与纪录片的中间地带——传记片。传记片是一种年轻的类型片,在近几十年才真正成熟。此前,一部影片的分类常见“剧情、传记”或“纪录、传记”。
那么,什么是传记片呢?传记片,就是以实际存在的人、事、物为创作素材,以人为设计与艺术演绎为创作手法、兼具真实性与故事性的影片。传记片首先应当是以真实存在的人、事、物为基础的,但是在向观众讲述这些真实、实在的人、事、物时,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加工,使其更具有张力、感染力与可看性。
比如《切尔诺贝利》这部HBO剧,一方面以真实存在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为事件背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迹作为影片的角色和情节,这使其具有真实性;另一方面,演员对角色的戏剧性演绎、剧本虚构的对白、剪辑师对节奏的把控甚至导演对整部作品的场景、叙事的调度,都属于艺术加工的范畴。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概括:剧情片是三国演义,纪录片是三国志,传记片则是易中天教授在讲座上的兼而并谈,比历史跌宕,比演义真实。
当然了,既然是中间地带,那么传记片自然也有偏虚与偏实的取舍。偏虚、偏演绎的,可以参考198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莫扎特传》,偏实、偏还原的,则可以看看近年来的《脱欧:无理之战》与《万物理论》。届时,《切尔诺贝利》到底属于什么类型的影片,相信您心中也自有答案了。
关于这部HBO的《切尔诺贝利》,或许大家想当然的陷入了一些误区: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确实收集了当时的大量资料,包括录音、当事人的自述与自传,甚至连人名都可以对应起来。
尽管如此,也只能说《切尔诺贝利》参考了大量实际情况,展现的结果十分接近当时的真实情况。但《切尔诺贝利》绝对不能算一部记实片。
我们必须知道,在影视剧里一些意义不大的细微调整不会影响一部作品的真实性,可是《切尔诺贝利》正是在一些十分关键的地方“动了一些手脚”:
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第3集里,煤矿部部长带着士兵拿着武器命令矿工们去挖矿道,而矿工们似乎带着一股“傲气”,他们必须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然就算被开枪打死,也不会去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
而事实是什么呢?那些矿工完全是自愿要求处理这次危机,并且是一大批一大批地往前冲。煤矿部长的确有一套体面的西装,但绝对没有带着士兵和武器。更值得一提的是,矿工们并没有要求报酬,更没有和自己的上级谈条件。
再举一个例子,第一集的时候,消防员们对核电站进行救火:
在《切尔诺贝利》里,那些消防员似乎是“不知情”的,他们只是在服从上级的命令进行一次“普通”的灭火而已。之后消防员们因为辐射痛苦的死去,这使我们不得不去谴责这次事故。
而事实上呢?这些消防员很明确的知道核电站“出事了”,他们明白这次任务有多危险,但是他们还是前仆后继地冲上去。
在那些参与过这次事故的英雄们被参访的时候说道“就算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
如果这些还不能对《切尔诺贝利》的真实性产生动摇的话,那么问自己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明明是一部发生在前苏联的故事,而故事里的所有人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呢?”
虽然,HBO的这部《切尔诺贝利》评分确实十分高,使观众的反思也十分深刻。
但我们必须得承认,这部剧有意无意地“带偏”的这场事故的真实性。所以《切尔诺贝利》只能当做一个“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情片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