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万物皆空”的“空”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8-06
展开全部
  “万物皆空”是指从其本体的角度来描述万物的真相,其本体我们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鼻子闻不到、舌头尝不到味道、身体接触不到,思想也无法想出来,所以说其“空”。
  比如水的本体是什么?虽然从相上能被肉眼看见,呈现出液体的形象,具有湿的作用,但分析其组成,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分子组合而成,分子往下分解就是原子,原子继续分解,分解到最后,发现都是一种基本粒子组成。现代最新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分解到最后的粒子,其体积多大呢?一根头发的截面积能容纳100万个这样的粒子,几乎等于零,其实就是一种波动的现象。所以说”万物皆空“的”空“就是说其本体是不存在的。
佛教一般把空分为两种,一种叫”我空“,一种叫”法空“。”我空“是说我们的身体分析到最后也是空,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不变的东西;”法空“是说除了”我“之外的一切外在的万物其本体也是空。
魅1010i439
2013-11-07 · 超过5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所否定的对象来说,空可分“我空”、“法空”两种。我空,即认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个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断流转生灭,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体——我,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法空,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或条件才能存在,本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但法空并非虚无,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实在,称为“妙有”,这主要是大乘中观派阐明的观点。从论证的方式来说,空可分“分析空”、“当体空”两种。分析空即从统一之可分解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从事物的生灭变化上,说明事物的不实在和不自在,这主要是小乘所采用的方法;当体空则认为一切事物无须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观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这主要是大乘所采用的方法。从是否终极真理来说,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两种。把空当作绝对的虚无,认识不到它实际是有的一种存在形式,即一种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恶趣空”;反之,如能认识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还有不空的一面,认识到空不遣有,有不离空,空中摄有,有内存空,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从上述几种对空的基本解释出发,佛教各派还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八空影响较大。(方广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