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有勇有谋的人,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出自:《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意思是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就是说如果阿斗没有办法胜任一个君王的职责的话,你可以随时取代他。
扩展资料:
白帝城托孤经过:
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
但是刘备被陆逊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帝城托孤
展开全部
第二种理解,就是刘备在故意试探诸葛亮,说什么““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其实就是想逼着诸葛亮表忠心,在临终前给刘禅争取一把。而诸葛亮知道刘备在试探自己,刘备死后,自己是蜀汉权力最大的人,威胁到了刘禅,所以才吓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大家认真想一想,这种理解其实也站不住脚。为何?因为曹丕生前拼命压制司马懿,司马懿不照样夺走了曹姓的天下?如果诸葛亮也是司马懿那种人,别说刘备这几句话了,就算拿刀架在诸葛亮脖子上又有何用?一百个刘禅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刘备戎马一生,这点道理他会不懂?
刘备这番话,其实是想给蜀汉的文臣武将表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刘备死之后,蜀汉大权需要交给诸葛亮。只有诸葛亮,才能扛起这个重担。
其实大家认真想一想,这种理解其实也站不住脚。为何?因为曹丕生前拼命压制司马懿,司马懿不照样夺走了曹姓的天下?如果诸葛亮也是司马懿那种人,别说刘备这几句话了,就算拿刀架在诸葛亮脖子上又有何用?一百个刘禅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刘备戎马一生,这点道理他会不懂?
刘备这番话,其实是想给蜀汉的文臣武将表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刘备死之后,蜀汉大权需要交给诸葛亮。只有诸葛亮,才能扛起这个重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是这句话的歧义吗?
这句话是三国志里的,有正史记载,我认为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刘禅没有才能的话,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一直都是君主世袭制,也就是说没有哪个皇帝想把自己得皇位让给外人的,在东汉末年时代刘备也不可能有这种超前的思维,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是叫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话,就是在试探他,具有欺诈性,叫诸葛亮说出“臣尽股肱之力,继之已死!”的话,而且还设了副丞相李严,平衡左右。因为在蜀国后期,无论刘备是不是真心信任诸葛亮,但诸葛亮是他托付的最佳人选。
另一种意思是刘禅没有才能的话,诸葛亮可以从刘备其他儿子中再选择一位当君主,而不是叫诸葛亮取代。刘备有3个儿子,还有2个备选君主。如果是样,刘备的托孤就是不带有欺诈性了。
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大一些。
至于刘备心理真的怎样想,不能问他本人了,那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句话是三国志里的,有正史记载,我认为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刘禅没有才能的话,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一直都是君主世袭制,也就是说没有哪个皇帝想把自己得皇位让给外人的,在东汉末年时代刘备也不可能有这种超前的思维,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是叫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话,就是在试探他,具有欺诈性,叫诸葛亮说出“臣尽股肱之力,继之已死!”的话,而且还设了副丞相李严,平衡左右。因为在蜀国后期,无论刘备是不是真心信任诸葛亮,但诸葛亮是他托付的最佳人选。
另一种意思是刘禅没有才能的话,诸葛亮可以从刘备其他儿子中再选择一位当君主,而不是叫诸葛亮取代。刘备有3个儿子,还有2个备选君主。如果是样,刘备的托孤就是不带有欺诈性了。
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大一些。
至于刘备心理真的怎样想,不能问他本人了,那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因为他知道阿斗不成材,毕竟知儿子莫如父。
而刘备,。我们都知道他是已哭出名的。
可以说刘备的江山都是哭出来的。
刘备这么说:第一是看准了孔明的为人。知道孔明不会取而代之,这样可以使孔明更加认为,刘备对他很看重。有点类似苦肉计。只是为了孔明更加辅佐阿斗,之后有了两朝开戴老臣心。看看孔明那么呕心沥血的帮助阿斗,
当时以孔明的远见,知道蜀国是没希望了。
不要说孔明没着远见,从出师表可以看出,孔明远见。可他还是那么维护阿斗。可见刘备的苦肉计成功了
第二个是,刘备心老了,刘备是重义气的人,从他知道关羽被害,不顾孔明劝解,帅100万军队。几乎是蜀国全部军力,攻打吴国。可以说明重义气的程度。
那时蜀国是适合休养生息政策的。
看到关羽、张飞都死了,他们三个亲如手足,那种失去心情。
让他没了奋斗的激情。而且是火烧联营800里,心累....
而且阿斗,刘备又不怎么看重。从他长坂坡摔阿斗就可以看出(虽然有点苦肉计、可你想想战场情意之情,有时胜过出生不久儿子),
而且孔明和刘备感情很好,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孔明取代阿斗也好,这样阿斗会有个好未来。
辅佐阿斗也好。都可以。他心里还是更多孔明能辅佐阿斗
这就是刘备的高明之处。因为他知道阿斗不成材,毕竟知儿子莫如父。
而刘备,。我们都知道他是已哭出名的。
可以说刘备的江山都是哭出来的。
刘备这么说:第一是看准了孔明的为人。知道孔明不会取而代之,这样可以使孔明更加认为,刘备对他很看重。有点类似苦肉计。只是为了孔明更加辅佐阿斗,之后有了两朝开戴老臣心。看看孔明那么呕心沥血的帮助阿斗,
当时以孔明的远见,知道蜀国是没希望了。
不要说孔明没着远见,从出师表可以看出,孔明远见。可他还是那么维护阿斗。可见刘备的苦肉计成功了
第二个是,刘备心老了,刘备是重义气的人,从他知道关羽被害,不顾孔明劝解,帅100万军队。几乎是蜀国全部军力,攻打吴国。可以说明重义气的程度。
那时蜀国是适合休养生息政策的。
看到关羽、张飞都死了,他们三个亲如手足,那种失去心情。
让他没了奋斗的激情。而且是火烧联营800里,心累....
而且阿斗,刘备又不怎么看重。从他长坂坡摔阿斗就可以看出(虽然有点苦肉计、可你想想战场情意之情,有时胜过出生不久儿子),
而且孔明和刘备感情很好,
“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孔明取代阿斗也好,这样阿斗会有个好未来。
辅佐阿斗也好。都可以。他心里还是更多孔明能辅佐阿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刘备的真实意图,那当然是为了试探诸葛亮的忠诚和态度,为了托孤顺利的进行。他绝不是想要把蜀汉基业送给诸葛亮。当然这其中可能也隐含着刘备对与蜀汉未来前途的忧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