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4
展开全部
德国:
邓尼茨(1891~1980)
德国海军元帅,纳粹主要战犯。1910年加入德意志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地中海指挥潜艇与英国护航队作战,被俘。1919年获释回国。1920~1934年历任鱼雷艇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舰长等职。1935年任帆旦扰纳粹德国新建第一支潜艇支队指挥官。1936年晋升为海军准将,任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晋升为海军元帅,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是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创建人,无限制潜艇战的积极推行者和组织指挥者。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前夕,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A.希特勒遗嘱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9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56年刑满释放。著有《德国海军战略》等。
古德里安(1888~1954)
德国坦克兵的创建者,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骑兵部队任职。战后,在国防军中服役。1922年起在汽车兵和坦克兵部队任职。30年代初开始研究坦克作战问题。1934年倡议建立3个坦克师,任师长。1938年任坦克军军长。1939~1940年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战争,升为上将。1941年10月任坦克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同年底在莫斯科地区战败后,被解除职务,编入预备军。1943年2月被召回,任坦克兵总监。1944年7月A.希特勒遇刺后,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因战场失利再次被解除职务。后被美军俘虏,不久即获释。他是闪击战的倡导者,认为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对进攻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著有《注意,坦克!》、《坦克指挥官》和回忆录《闪击英雄》等。
隆美尔(1891~1944)
德国陆军元帅。1910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后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1935年任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官。1939年任A.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坦克第7师师长。参加侵法战争。1941年任驻北非德国远征军司令。指挥德军在北非击退英军,逼近亚历山大和苏伊士,他指挥的装甲部队行动迅速、机动,善于迅速突破对方战线,深入穿插,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1月在阿莱曼战役中被B.L.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击败。1943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 。后因希特勒被刺事态旦件受株连 ,被迫自杀。著有《步兵进攻》。苏联: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9.30~ 1977.12.5)
苏联元帅,军事家。1915年9月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参加红军,历任副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过对波兰迟唯军队的作战。苏德战争期间,1941年8月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42年5月任总参谋长,10月兼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主持制订一系列重大战役计划。
朱可夫[1](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 苏联元帅,军事家;原名康斯坦丁·克萨维里耶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因其父名常被拼写错误,于1920年代非常郁闷地改为现名。
崔可夫 骁勇善战的沙场战将
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为数不少;但是,拥有外交生涯的勇将却不多见。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红军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将领,他就是与世纪同龄的苏联红军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英文:Vasily Ivanovich Chuikov)。 美国:
艾森豪威尔 声名远扬的盟军统帅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 美国的恺撒大帝
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也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巴顿 热血豪胆的冰火战将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号称“铁胆将军”。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他是个只懂打仗的猛张飞就大错特错了。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
尼米兹 永不言败的海上骑士
珍珠港事变后,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尼米兹于1941年12月17日晋升为海军上将,赴珍珠港接替金梅尔海军上将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为了重建太平洋舰队并战胜日本海军,尼米兹并未急于惩处失职人员,而是选拔重用英勇善战的军官(如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等),重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战区的海陆空三军力量。 英国:
蒙哥马利 稳扎稳打的英伦雄狮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蒙巴顿 驰骋欧亚的英伦名帅
路易斯·蒙巴顿(1900-1979)
1900年6月25日 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曾祖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茜·维多利亚公主。
邓尼茨(1891~1980)
德国海军元帅,纳粹主要战犯。1910年加入德意志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地中海指挥潜艇与英国护航队作战,被俘。1919年获释回国。1920~1934年历任鱼雷艇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舰长等职。1935年任帆旦扰纳粹德国新建第一支潜艇支队指挥官。1936年晋升为海军准将,任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晋升为海军元帅,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是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创建人,无限制潜艇战的积极推行者和组织指挥者。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前夕,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A.希特勒遗嘱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9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56年刑满释放。著有《德国海军战略》等。
古德里安(1888~1954)
德国坦克兵的创建者,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骑兵部队任职。战后,在国防军中服役。1922年起在汽车兵和坦克兵部队任职。30年代初开始研究坦克作战问题。1934年倡议建立3个坦克师,任师长。1938年任坦克军军长。1939~1940年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战争,升为上将。1941年10月任坦克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同年底在莫斯科地区战败后,被解除职务,编入预备军。1943年2月被召回,任坦克兵总监。1944年7月A.希特勒遇刺后,任陆军总参谋长。1945年3月因战场失利再次被解除职务。后被美军俘虏,不久即获释。他是闪击战的倡导者,认为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对进攻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起着重大的作用。著有《注意,坦克!》、《坦克指挥官》和回忆录《闪击英雄》等。
隆美尔(1891~1944)
德国陆军元帅。1910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后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1935年任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官。1939年任A.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坦克第7师师长。参加侵法战争。1941年任驻北非德国远征军司令。指挥德军在北非击退英军,逼近亚历山大和苏伊士,他指挥的装甲部队行动迅速、机动,善于迅速突破对方战线,深入穿插,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1月在阿莱曼战役中被B.L.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八集团军击败。1943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 。后因希特勒被刺事态旦件受株连 ,被迫自杀。著有《步兵进攻》。苏联: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9.30~ 1977.12.5)
苏联元帅,军事家。1915年9月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参加红军,历任副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过对波兰迟唯军队的作战。苏德战争期间,1941年8月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42年5月任总参谋长,10月兼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主持制订一系列重大战役计划。
朱可夫[1](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 苏联元帅,军事家;原名康斯坦丁·克萨维里耶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因其父名常被拼写错误,于1920年代非常郁闷地改为现名。
崔可夫 骁勇善战的沙场战将
世界大战的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为数不少;但是,拥有外交生涯的勇将却不多见。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红军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将领,他就是与世纪同龄的苏联红军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英文:Vasily Ivanovich Chuikov)。 美国:
艾森豪威尔 声名远扬的盟军统帅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 美国的恺撒大帝
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也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巴顿 热血豪胆的冰火战将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号称“铁胆将军”。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他是个只懂打仗的猛张飞就大错特错了。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
尼米兹 永不言败的海上骑士
珍珠港事变后,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尼米兹于1941年12月17日晋升为海军上将,赴珍珠港接替金梅尔海军上将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为了重建太平洋舰队并战胜日本海军,尼米兹并未急于惩处失职人员,而是选拔重用英勇善战的军官(如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等),重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战区的海陆空三军力量。 英国:
蒙哥马利 稳扎稳打的英伦雄狮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蒙巴顿 驰骋欧亚的英伦名帅
路易斯·蒙巴顿(1900-1979)
1900年6月25日 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曾祖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茜·维多利亚公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