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怎么办?[网摘整理]

 我来答
冯源的粉丝295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4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5万
展开全部
儿童从2岁至4岁出现第一“反抗期”,这种反抗不仅不是坏事,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发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力也不应改变这种现象,但讲究一点教育艺术,对于正确引导孩子则十分必要。 首先,家长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另外,家长不要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建议: 三岁左右的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遇到孩子的“倔脾气”上来,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来巧妙教育孩子。 一是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孩子的哭闹、任性、要挟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安静下来,然后,再进行教育诱导。 二是采用激将法,让孩子做好某件事情。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比如,对逆反心理强的孩子说“你不会叠被子”,孩子会很不服气,自然就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三是采取实践体验法,让孩子体会到逆反心理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家长让孩子做某事,孩子就是不做。当孩子需要家长做某事时,家长也表示不做。这样,孩子体会到逆反心理对自己的影响,自然会收敛一些。 孩子有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性增强的体现,家长切不可采用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只有摸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2-3岁儿童心理逆反原理、及其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正常的幼儿有84%经历过反抗期,而意志薄弱儿只有21%出现反抗期。人们认为:“有反抗意识表示幼儿是正常的。 一 自我意识的萌芽 二 蓬勃的运动力 三 自我中心性 四 语言能力不成熟 五 独立和依赖感相互矛盾 在了解了幼儿逆反心理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利用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多,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这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在保证安全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为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买衣服或是吃东西时,都尽量征求幼儿的意见,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最重要是要平等对待幼儿,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情绪需要,从而减少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二、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实施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包容的教养方式。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多给幼儿提供倾诉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且在幼儿做错事情或是感到困惑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使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能够很好解决问题。很多情况下,幼儿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于成人的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可以合理解决问题的生活环境。这样就十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 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发育现象,此时应注意教育方法,多讲道理,不要表现得过于焦急,否则会起负性强化作用,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或不合理要求,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一般的孩子都怕亲近的人采取不理睬态度,平时不要对孩子限制过多或过于唠叨。 不要给孩子约束太紧 孩子在两岁的时候,正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的时候,我们虽然讲要约束孩子的行为,要孩子学习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但也要帮助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这对孩子很重要,你们是不是给孩子管的太紧,什么都有大人替代,孩子很少有自由活动的空间,给孩子看的很紧,对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和锻炼很不利,方面什么都依着孩子,比如孩子不吃饭就不吃饭,不吃菜就不吃菜。另一方面,这也不敢让他玩,那也不敢让他去。 比如让他洗脸他就说不........这是好事啊,说明你的宝宝有了很好的自我意识,他终于会说“不”了。 如果你们是自己带宝宝的话(没有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可以适当的对他的“不听话”实施惩戒,例如:不给看动画片、减少喜欢的游戏之类他喜欢喝专注的事情,但是要清楚的告诉他,为什么会给他这样的惩戒,然后不洗脸就不洗吧,惩戒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 我们大人要让他明白的是:有自我意识很好,但是还有规矩要守,而且是一定要遵守的!至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宝宝自己决定好了,有时让宝宝承担一点失误、责任,是件好事。哪里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呢? 宝宝有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告诉他洗脸的好处和不洗脸的坏处,注意他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把那些问题和洗脸联系起来引导。 宝宝到了两岁开始都会出现各种情况,打人也是这个阶段的敏感期,只要耐心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是非观念,相信他。在我眼里每个宝宝都是善良的。虽然有些宝宝的状况会久一些,但只要家长无数次告诉他,其实他都是知道的,只是有时候宝宝会控制不了自己,毕竟还太小,他语言表达有限,所以行动是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多沟通一下,问问他打人的原因,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我的宝宝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是现在我觉得他真的很棒 有一本书在东方爱婴有卖,叫《三岁决定一生》挺不错的 从父母课堂听来的三部曲: 1、爱。经常告诉孩子你们爱他,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是你的宝宝。 2、惩罚,这个惩罚只是让他一点点不舒服。例如不能看电话、爬楼梯。总之抓住他最爱做的事暂时不给做。 3、惩罚后的拥抱和沟通。告诉他父母仍然爱他,惩罚他只是针对他做的错事。然后和他一起制订奖惩制度。但奖励尽量不用物质而且要保密,给他意外的惊喜!惩罚之前给三次机会,凡事不过三。 这是从高IQ父母课堂学来的。 三岁左右的孩子,心理上进入第一个反抗期,处处跟你对着干来显法自己的能力,心理学上叫逆反心理。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知道;越是得不到的越想得到;您越高压,她越反抗。 属于正常发育阶段。目前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要注意用兴趣带动孩子,不要强迫或过多的讲道理。 这是宝宝在成长呢.宝宝在他成长的第一个反抗期.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也开始有了按自己意愿探索的意图,在大人看来,就特别"逆反".不要用听话来压制他,别太在意就行了.如果不是特别过分,就由他好了,特别过分的时候就要和他耐心地用他容易接受的方式说话,注意不要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争取平和地渡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压制过分,宝宝会更逆反."堵"不如"疏". 要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正确理解儿童的逆反行为。成人不能老是戴着一付有色眼镜去观察小孩,而要从小孩的角度去认识小孩,去理解小孩,去尊重小孩。儿童的逆反行为往往是由于他们对独立非常需求,而成人对他们限制过多造成的。随着小孩的成长,他的独立意识也不断的成长,儿童的独立愿望促使他想摆脱成人的干涉。而有些家长不理解这点,他们对小孩仍然是一切包办,这势必引起儿童的反抗。 二、 对儿童合理的反抗行为要尊重、鼓励。儿童合理的反抗行为是有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三、 对儿童的不合理的反抗行为则要制止、转化。对儿童的不合理的反抗行为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不能采取一种粗暴的态度。可以采用改变小孩的认识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冷处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然,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儿童对自己一概反抗行为的认识。 为什么小儿有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对事物渐渐有了自己思想、词汇也日渐丰富,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对父母的指挥及各方面的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不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有时还会有相反的相反和举止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暂时出现这种现象。 使小儿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 ★家长不考虑小儿的意志、兴趣而独断独行,如小儿正玩得高兴时,家长要求他立即停下来,去洗澡去睡觉;小儿不愿意学画画,而家长非逼着他坐着画……如不按家长的意见行事就给予训斥或惩罚。 ★不能满足小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儿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未知欲非常旺盛,如对于新买的玩具,其常会拆拆弄弄,敲敲打打,最终玩具被拆坏,或由于拆弄玩具而致小手损伤,此时,家长如果不是正面诱导而采取阻止反对或没收玩具的做法,则会使小儿心中耿耿不满,则会千方百计地想法拆开这个玩具。 ★家长不尊重小儿,管教过“严“。小儿有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正确想法和行为家长应予尊重、支持,如果小儿不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就要受惩罚,日久必会产生反抗,甚至对立情绪。 如何纠正小儿的逆反心理? 对于此类小儿,家长平时要多关心、了解、信任及尊重,鼓励他的正确言行,对于不正确的或无理取闹的言行,在小儿吵闹时可采取不理睬的方法表示反对,至小儿心平气和时再向他讲明道理。对于某些小儿想做而无法完成的事,家长可让他试一下,让其从实践中证明家长的意见是正确的。对于小儿喜拆玩具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可采取与小儿一起拆开玩具共同研究的方法,这样既满足了小儿的好奇心,又保存了玩具。 总之,对于小儿的逆反心理,家长应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而不应简单、粗暴地干涉或不根据小儿意志独断独行。 产生逆反心理的常见原因 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3岁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缺乏感情沟通。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因而便以反抗来回答爸爸妈妈。 ·孩子对家庭和父母不满意。尤其当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发生障碍时,孩子往往以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还有,常因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没有精神支柱而苦恼时,也会以逆反情绪作为发泄。 ·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如何化解宝宝的逆反心理 孩子3岁左右,心理发展处于自我中心时期,即开始明确地意识到“我”是一个与其他人相独立的人,“我”的愿望和要求可以经过自己的坚持而达到,而在这之前他还能把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完全分开,于是表现出要求独立的愿望,这是孩子独立性开始发展的一个标志。这时的孩子本领不大,却常要表现自己的独立性,这要自己来,那个不要做,显得不太听话了。 由于3岁左右的孩子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亲子间的沟通主动权在父母一边。如果孩子不听话,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愿意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父母的错误认识和处理方法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此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多看一些如何发现孩子的天性、如何了解孩子需要的书籍,必要时可求助于儿童心理咨询机构。 绝对不认错的奇奇 不到3岁的奇奇嘴特别硬,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我错了”这3个字。每次做了错事,比如上周六由于爸爸不小心将鞋子放到了他的小画片上,他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都推倒在地上,任爸爸和妈妈怎么讲道理,怎么吓唬他,他都不承认错误,而且绝没有一滴眼泪,直到整件事情都过去了,他都无动于衷,好像跟他没关系似的。有时候,气得爸爸说:“不想要你了”,或“你不是我家的孩子,你出去吧”,还把他往门外推,他的眼睛里分明也有恐惧,但却始终坚持“沉默是金”的原则,将不认错的行动贯彻到底。 奇奇认为:不认错有理 像奇奇这样不认错的孩子其实并不少,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事情的对错,他只会很自我中心地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即使当他认为自己犯了错误时,也不会轻易承认,因为他的自我接纳性还较差,如果他认了错,他将难以想象认错之后的结果,比如父母是不是就会不要他了,他是不是就不再是好孩子了。虽然爸爸妈妈会哄他,只要承认错误就是个乖孩子,但他仍然不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虽然开始发展了,但并还没有达到自省后能接受自己的弱点的程度。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些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解释清楚,有时明明是父母的错也很难说清。 在孩子犯错误之后,父母只要用言语和表情表示不赞成,并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以后遇到同样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让孩子在嘴上承认错误。如果孩子是因为怕失去父母的爱,或为避免惩罚而承认错误,孩子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下次还要犯的。尤其不要用惩罚的方式逼迫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喜欢反着说、反着做的涛涛 现在3岁多一点的涛涛,最近几个月总是跟妈妈对着干。一次早上起床,妈妈说,穿上裤子吧,否则就冻感冒了。涛涛一听,就是不肯穿衣裤,光着小屁股和小脚丫兴奋地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爸爸跟他说,他根本不听,还在那里嘻嘻地笑,气得爸爸把他抱起来使劲地打了他的屁股,他“哇”地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的样子,如同他根本没有犯错,反而是大人错待了他。 涛涛认为:逆反可吸引更多的关注 此年龄段的宝宝人生经验不够丰富,身体能力却开始增强,这时他真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可是爸爸妈妈还有家里的其他人总是对他的能力不够重视,怎么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呢?小宝宝们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当他们反抗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对着干的时候,父母的目光和注意力将长时间的聚集在自己身上,于是,他终于总结出来,噢,原来反抗可以让爸爸妈妈觉得自己很不得了啊!他很喜欢这种因反抗而被关注的场面,就算是挨一顿揍也值得啊!因此宝宝通过成为一个问题儿童让大家注意自己,使大家承认了自己的力量。 因此,父母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宝宝成长的需求,需要多跟宝宝交流,自然能减少他逆反的行为。 实际上,当孩子不听话,不认错,反着来的时候,往往是父母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教育挑战的时候,绝不是孩子在逆反。如果这个时候仅靠武力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面对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将是极其不利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极为不公平的。动手打人、或对孩子瞪眼睛都会使他丧失安全感,安全感欠缺的孩子将会缺乏自尊,不相信成人能管理好自己,也不愿意接受管理,不愿意学习和遵守社会规范,不能与人友好相处,他们会用自己所接受的对待来对待他人……如果用逆反的方式来对待逆反的孩子,恐怕逆反就真的会跟随孩子长大,挥之不去了。宝宝逆反时,我们应当这样应对: 1.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孩子逆反时,借助其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 2.经常抚摸孩子,平常多和孩子一起游戏,多与孩子沟通能减少逆反的发生。 3.明确要求,预防在先。父母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4.父母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5.反其道而行之。当孩子想扔东西时,把不会摔坏的软物给孩子让他扔,孩子自然就不再想扔了。 怎样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儿童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儿童都不同程度、 不同方式地表现出逆反心理。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持冷静、民主的态度。以下几种教育方法,您不妨一试。 一、体验法 夏季的一天晚饭后,我们到街上散步,孩子见到西瓜摊的西瓜很大,兴奋地叫我买。我解释说,天气这么热,回家还有两站路,抱个大西瓜太累人了,不买。孩子先是说这说那,弯眉撇嘴,后来怨气连天地说:"我最喜欢吃西瓜,你们不买。你们最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认真学。"我想,我硬压孩子也没用,不如让他体验一下,以后他就不会这样犟了。于是,我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拿回家。"孩子同意了,抱着瓜就走。一会儿就满身大汗累 得抱不动了。一路歇了好几次才把大西瓜抱回家。孩子深有体会地说:"吃这个瓜太不划算了!"? 二、顺水推舟法 一个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叫我野外去玩,我说去不了。他玩 耍心切,很不满意地说:"我叫你做什么你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 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裤你洗,你用的文具 你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还说完,孩子变得嬉皮笑脸地说:"爸爸,我要你管,我听你的,下次到野外去。"? 三、将心比己法 孩子称呼长辈直呼其名,以此为乐。这样不尊敬人很不好。一天在路上遇见熟人黄新荣,他抢先招呼道"黄新荣、黄新荣。"事后我教育他,他反而生气地说:"他是叫黄新荣, 你为啥不许我喊?叫名字有啥错嘛?"我说:"如果有个小朋友不尊敬我,在街上见到我叫我唐心贵,你怎么想?你以后长到三四十岁,小朋友不叫你唐叔叔,叫你唐井,你怎么想?"孩子沉思了一会儿。这以后,对长辈直呼其名的缺点改正了。 四、分析说明法? 一天,我见孩子做作业时字写得很潦草,不如过去写得好。我叫他把字写好些。他说:"我们班长罗意的字写得那么潦草,老师还表扬他写得好,我比罗意写得好多了,却没得到表扬,我也不好好写了。"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他做完作业后,我给他分析:"全班几十个学生,老师一时没注意到你,这没什么。从今天起,你认真写,要不了几天,老师肯定会表扬你。"过了两天,孩子放学回家,高兴地说:"爸爸,就和你说的一样,今天,老师在全班表扬我的字写得好。" 宝宝张口咬别人 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带回来一个特殊的纪念,脸上有两个深深的牙齿印——他被别的小朋友咬了。妈妈问他:“你今天被人咬了?”“是的”,宝宝委屈地回答。妈妈又问他:“为什么有人会咬你的脸呢?”他半天也没有开口,可能他还太小,说不清楚或者根本就不会说。妈妈猜测或许是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就被人咬了,于是也就没有深究下去。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老师告诉妈妈,宝宝在幼儿园里一天之内居然咬了三个人。妈妈非常担忧,怎么自己的孩子有这么野蛮的攻击性行为,不知该怎么教育才好…… 2到3岁的宝宝发生咬人事件相当频繁,你的宝宝或许也被人咬过,或者你的宝宝也张口咬过别人。那么,宝宝是真的想攻击别人吗?他们真的野蛮吗?怎样的教育才能适当制止宝宝的咬人行为呢?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系的教授朱迪恩·加勒德博士认为:2岁宝宝习惯用嘴去感觉事物,这是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途径,也是他们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 美国圣地亚哥市儿童医院的心理学家奥本·史达姆博士认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咬人并无恶意。”“这是刚刚学步的孩子还不懂得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生活感受,所以常常喜欢通过咬人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兴奋和激动。” 原因分析: 生理性原因 1. 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种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感,如关节痛、肌肉酸等。长牙时期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于是有不少孩子由于牙痒而咬人,他们有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而无法得到满足。 对策: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如毛巾之类的软物。还可以采用让孩子吃磨干棒、五香豆、兰花豆和青苹果等方式,来缓解孩子们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同时应多给予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雪梨等,将这些蔬果切碎成丝或细粒状,也是让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2. 语言贫乏所致。 2岁的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后,随着他们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言语贫乏,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对策:应让宝宝学会使用语言。 当你的宝宝因为心理不满而咬人时,要让你的宝宝明白,当他生气和不安时,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可以说,“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的话,可以向你求助。比如宝宝有时候咬人,其实是因为他很喜欢对方,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家长就要告诉他:“我很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好吗?”并且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演示,这样宝宝就学会了用语言和别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齿去和别人交流。 心理性原因 1. 咬人是一种发泄。 2岁的宝宝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当他的心理感到不满时,就要通过咬人来发泄出来。比如,有时父母外出,没有带宝宝一起出去,他就有一种不满的情绪要发泄。于是,当父母回家之后,他会用咬人来向爸爸妈妈宣泄。 对策: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证明:强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见的因素之一,一个拥有安静的睡眠,并且睡眠充足的宝宝一般较少用牙齿咬人。让宝宝玩安静的游戏,保证他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静宝宝的情绪,当他们心理有不满时,也不至于极端地采取咬人行为。而且当宝宝出现不满情绪时,也可以用安静的游戏进行转移,让他们可以尽快忘记刚才的不快。 2.出于好奇的模仿。 有时候宝宝咬人是一种社会性模仿。宝宝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由于这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特别强,就会导致群体中的咬人事件频繁发生。 对策: 明确地告诉宝宝,咬是不好的行为。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而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明确告诉你的宝宝: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伴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不是一个好宝宝的行为,应该对宝宝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当看到宝宝有咬人的倾向时,就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不希望他这样做。 特别注意: 如果是由于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气、霸道、过强的表现欲等,就要引 起特别的关注,以免影响宝宝的性格形成。 如果发现宝宝习惯性咬人,还是请儿科医生加以诊断为好。有的幼儿是由于药物治疗引起情绪不稳,可以通过调整药物进行改善。 你的态度: 1. 反思,先预防。 如果你家的宝宝遭遇被咬,不要以为只是因为小孩子之间发生的小争执所引起的,而忽略了此事,应当立即对他进行认真教育。根据宝宝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来分析,让他知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 耐心,重教育。 宝宝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宝宝咬人大多是属于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家长要耐心对待,帮助宝宝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带着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他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 3. 缓解,多关心。 防止宝宝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时给宝宝吃些面麺、饼干之类,以满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还可以给宝宝吃甘蔗之类的水果,让他缓解牙痒的需要。宝宝在牙痒时,还可以咬咬其它织物。平时缓解了宝宝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为就会减少。 “小气霸道”的2岁宝宝2岁宝宝总是被冠上“小气”与“霸道”的“头衔”,其实不是他们不愿意为别人设想,只是受限于“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无法顾及到他人的感受。 自我为中心的2岁儿 “自我为中心”是2岁多宝宝的思考特征。他们只想到自己的感觉与需求,而不考虑别人或周围的状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影响着宝宝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不容易产生与别人合作、轮流,或分享的行为。 玩具比朋友重要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这阶段的孩子对于玩具总以为“只要是我玩的,都是我的玩具”。为了捍卫玩具的“所有权”,他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的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