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慈善文化的自觉?
2020-06-1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对慈善的自觉就是慈善主体对慈善原则、慈善规范和慈善意义达到了自己认识、自己遵守、自己践行和自己评价的境界,也就是一个人不依赖于他人,不凭借于外力而能从精神和行为上体现“慈善”的本真意义与价值。我们需要全面认识慈善文化所包含的物化的创造,行为化的创造和纯粹的精神创造,并由表及里地多层面地构建慈善文化。显然,慈善文化建设如同所有文化建设一样,需要认识和分清其中物质与精神的不同及其关系。
今天,由于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全国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成为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被称为“第三次分配”。人们正在将慈善及其文化自觉作为一种认知、看待人或事物的视角和工具,越益显现其认识论的价值,一些学者还通过将慈善文化自觉精神融入社会价值建设,深化和充实它的内容体系与实践路径,从而推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
慈善事业的文化自觉,既是一个理论概念,又是一个实践体系。从全国各地趋势良好的慈善工作及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窥见慈善文化建设中满含对实践追求的理论探索。今天的慈善工作,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不仅彰显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的自我认识、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关照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共同本质与共同使命的认知和追求,同时显示了我们慈善事业正进入一个逐步扩大、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令慈善文化饱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时代的价值指向。
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始终将慈善文化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它所表现出的自主性、本土性、自觉性、多样性等等特点,恰好符合学者们对文化自觉的论述。当然,有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建构价值观,对建立名实相符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所表露出的焦灼与迫切愿景那样,从总体上讲,我们的慈善文化建设同样也还面临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的时代任务。有媒体指出,作为大国的中国倘若无法孕育出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民族能否根基稳固或将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而广泛认同的、包括慈善文化在内的文化价值观,如何孕育、如何提炼、如何实践、如果没有文化自觉,没有既来自个体的,也来自制度安排及其制定者的文化自觉,我们慈善事业的文化自信,势将日渐减弱,甚至消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