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发明是中国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②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④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指南针
指南针前身——司南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1]。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也称蔡侯纸)蔡伦改进。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
火药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简介
木活字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南北朝时期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亚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皇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关于雕版印刷是起源于隋之说其实是缪误与以讹传讹,陆深《河汾燕闲录》的《俨山外集》卷三中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593 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这里说的可以理解为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的佛经,并不是雕版印刷。关键在于文中的“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做何解释。误读者盖肇始于明人陆深。陆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嘉靖初督学山西期间,撰《河汾燕闲录》二卷。其中上卷引《历代三宝记》“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之后,陆氏发挥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先矣。”万历年间,胡应麟(1551-1602)《少室山房笔丛》卷4引“陆子渊《河汾燕闲录》云:‘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板。此印书之始。’据斯说,则印书实自隋朝始,又在柳玭先,不特先冯道、毋昭裔也”。先是陆深误解文义,胡应麟则径改文献,方以智(1611-1671)、袁枚(1761-1798)等等,皆由胡氏书转引陆深语,“雕板”云云,遂相沿成习。《中国雕板源流考》从《提要》引作“雕造”,解读文义与胡应麟、陆深无别,“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亦谓隋代已有雕本”,则一误再误矣。按:《隋书·经籍志》“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倍”。由是观之,“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者,即雕刻佛像以“重显尊容”,撰集佛经以供“官写”、“别写”暨信众转写,隋时并无雕版印刷佛经之史实也。
于此种误读,王士禛(1634-1711)于《居易录》卷25中早已进行过辨证,云“毁像残经”者,“像”指佛像,“经”指佛经。“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者,说的是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之佛经。“予详其文义,盖雕者乃像,撰者乃经,俨山连读之误耳”。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也批评胡氏“引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板’为证,然史文乃‘废像遗经悉令雕造’,非雕板也”。“史文”云云,抑亦想当然欤?近世相关出土文献,也可提供有力佐证。罗振玉据伯希和所得部分经卷,撰《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登《东方杂志》6卷10期(1909年10月),同时由广雅书局莫棠活版印行,改题《敦煌石室记》。首自叙缘起(即“发见之原始”),次书目。罗氏所见诸书中,有刻本《陀罗尼经》十余纸,“(一)一切如来大尊胜陀罗尼,二朝灌顶,国师三藏大广智不空译。每行十五六字不等,其字似初唐人写经。又‘国师’之‘国’字上空一格,其为唐刻本无疑。(二)大随永陀罗尼,经末有‘囗杨法雕印施’六字。(三)大佛顶陀罗尼,经末有‘开宝四年十月廿八日记’十字。(四)大随永陀罗尼,经上面左有‘施主李知顺’一行,右有‘王文沼雕板’一行,经末有‘太平兴国五年六月雕板毕手记’十三字。此外无年号者甚多”。
《中国雕板源流考》引《敦煌石室书录》,“书录”当系“书目”之讹,内容即上述第四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王文沼雕板印本。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藏有王文沼雕板本《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本残》,系纸本单张印刷品,卷面立体为陀罗尼轮,轮之中心为菩萨像,坐莲上,八臂,手中各持法器,像周围以梵文神呪,颠倒廻环至十九圈。轮外右上方有“施主李知顺”,左上方有“王文沼雕板”,轮外下底矩形框内刊印发愿文:“大隋求陀罗尼;若有受持此神呪者,所在得胜。……太平兴国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雕板毕手记。”每行九字,二十一行。据此检视罗氏《书目》,有数处著录错误,主要是把“大随求”之“求”误认为“永”。稍后罗氏撰《莫高窟石室秘录》,登《东方杂志》六卷十一、十二期,在“雕本第二”部著录该卷“大隋求陀罗尼”,改“永”字之误,又增“隋”字之“讹”。《中国雕板源流考》所引,乃将罗氏《书目》、《秘录》两篇之讹误累加,进二割裂篇题,以就己意。众所周知,“陀罗尼”为梵汉音译,指诸菩萨倡导善行、制止恶行的真言以密语形式表达出来的“呪”、“一切如来大尊胜”、“大佛顶”、“大随求”以及“佛顶尊胜”“无垢净光”、“遍身香如来”、“金刚摧一切罪如来”、“大般若波罗密多”等等,分别是数以百计的中国的“陀罗尼”名,无论译写何字,与中国的王朝名号都是不搭界的。《中国雕板源流考》竟析出“大隋”二字,望文生义,擅增“翻雕隋本”四字,累及罗振玉,为论者所非议。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始道为之耳。”胡应麟《经籍会通》卷4:“遍综前论,则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此余参酌诸家,确然可信者也。”《中国雕板源流考》首节,即采信上述两家之说而成。除“肇自隋时”假说有待确据,“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三句,言简意赅,精彩至极。雕版印刷“行于唐世”,已是不争的事实。1906年,吐鲁番出土唐武则天时期刊印《妙法莲花经》卷五(如来寿佛品第十六、分别功德品第十七);1944年,成都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一卷,为八世纪后期刊印本;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舍利瓶上绸袋内发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含六道神呪并经文故事,为唐武则天时期洛阳刊印本;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唐墓铜臂钏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张印刷品,专家考定为初唐(7世纪初叶)长安刊印本;1975年,西安冶金机械厂内唐墓小铜盒内发现《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呪》,武周或稍后刊印本。宝藏不时间出,在在证明,我国雕板印刷“行于唐世”的论断是经得起考验的,旧说“起源于唐末五代”,应该予以纠正。
另外陆深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指冯道)先矣。”这种说法其实也是错误唐穆宗长庆四年,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已知的不存在争议的关于雕版印刷的最早记载就是出自唐代唐穆宗长庆四年,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而如今出土的关于雕版印刷的出土文物中历时最久远的印刷品也是出自唐代。
雕版印刷“实肇自隋时”及“起源于唐末五代”这两种论调早已被古代及现代的一些学者的详细考证和近现代的出土文物反驳,也就剩下个“行于唐世”的论断经得起考验。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四大发明是中国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②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④火药武器的发明: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指南针
指南针前身——司南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1]。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汉族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也称蔡侯纸)蔡伦改进。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
火药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简介
木活字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源自南北朝时期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跃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亚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皇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关于雕版印刷是起源于隋之说其实是缪误与以讹传讹,陆深《河汾燕闲录》的《俨山外集》卷三中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593 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这里说的可以理解为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的佛经,并不是雕版印刷。关键在于文中的“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做何解释。误读者盖肇始于明人陆深。陆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嘉靖初督学山西期间,撰《河汾燕闲录》二卷。其中上卷引《历代三宝记》“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之后,陆氏发挥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先矣。”万历年间,胡应麟(1551-1602)《少室山房笔丛》卷4引“陆子渊《河汾燕闲录》云:‘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板。此印书之始。’据斯说,则印书实自隋朝始,又在柳玭先,不特先冯道、毋昭裔也”。先是陆深误解文义,胡应麟则径改文献,方以智(1611-1671)、袁枚(1761-1798)等等,皆由胡氏书转引陆深语,“雕板”云云,遂相沿成习。《中国雕板源流考》从《提要》引作“雕造”,解读文义与胡应麟、陆深无别,“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亦谓隋代已有雕本”,则一误再误矣。按:《隋书·经籍志》“开皇元年,高祖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倍”。由是观之,“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者,即雕刻佛像以“重显尊容”,撰集佛经以供“官写”、“别写”暨信众转写,隋时并无雕版印刷佛经之史实也。
于此种误读,王士禛(1634-1711)于《居易录》卷25中早已进行过辨证,云“毁像残经”者,“像”指佛像,“经”指佛经。“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者,说的是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之佛经。“予详其文义,盖雕者乃像,撰者乃经,俨山连读之误耳”。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也批评胡氏“引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板’为证,然史文乃‘废像遗经悉令雕造’,非雕板也”。“史文”云云,抑亦想当然欤?近世相关出土文献,也可提供有力佐证。罗振玉据伯希和所得部分经卷,撰《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登《东方杂志》6卷10期(1909年10月),同时由广雅书局莫棠活版印行,改题《敦煌石室记》。首自叙缘起(即“发见之原始”),次书目。罗氏所见诸书中,有刻本《陀罗尼经》十余纸,“(一)一切如来大尊胜陀罗尼,二朝灌顶,国师三藏大广智不空译。每行十五六字不等,其字似初唐人写经。又‘国师’之‘国’字上空一格,其为唐刻本无疑。(二)大随永陀罗尼,经末有‘囗杨法雕印施’六字。(三)大佛顶陀罗尼,经末有‘开宝四年十月廿八日记’十字。(四)大随永陀罗尼,经上面左有‘施主李知顺’一行,右有‘王文沼雕板’一行,经末有‘太平兴国五年六月雕板毕手记’十三字。此外无年号者甚多”。
《中国雕板源流考》引《敦煌石室书录》,“书录”当系“书目”之讹,内容即上述第四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王文沼雕板印本。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藏有王文沼雕板本《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本残》,系纸本单张印刷品,卷面立体为陀罗尼轮,轮之中心为菩萨像,坐莲上,八臂,手中各持法器,像周围以梵文神呪,颠倒廻环至十九圈。轮外右上方有“施主李知顺”,左上方有“王文沼雕板”,轮外下底矩形框内刊印发愿文:“大隋求陀罗尼;若有受持此神呪者,所在得胜。……太平兴国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雕板毕手记。”每行九字,二十一行。据此检视罗氏《书目》,有数处著录错误,主要是把“大随求”之“求”误认为“永”。稍后罗氏撰《莫高窟石室秘录》,登《东方杂志》六卷十一、十二期,在“雕本第二”部著录该卷“大隋求陀罗尼”,改“永”字之误,又增“隋”字之“讹”。《中国雕板源流考》所引,乃将罗氏《书目》、《秘录》两篇之讹误累加,进二割裂篇题,以就己意。众所周知,“陀罗尼”为梵汉音译,指诸菩萨倡导善行、制止恶行的真言以密语形式表达出来的“呪”、“一切如来大尊胜”、“大佛顶”、“大随求”以及“佛顶尊胜”“无垢净光”、“遍身香如来”、“金刚摧一切罪如来”、“大般若波罗密多”等等,分别是数以百计的中国的“陀罗尼”名,无论译写何字,与中国的王朝名号都是不搭界的。《中国雕板源流考》竟析出“大隋”二字,望文生义,擅增“翻雕隋本”四字,累及罗振玉,为论者所非议。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始道为之耳。”胡应麟《经籍会通》卷4:“遍综前论,则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此余参酌诸家,确然可信者也。”《中国雕板源流考》首节,即采信上述两家之说而成。除“肇自隋时”假说有待确据,“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三句,言简意赅,精彩至极。雕版印刷“行于唐世”,已是不争的事实。1906年,吐鲁番出土唐武则天时期刊印《妙法莲花经》卷五(如来寿佛品第十六、分别功德品第十七);1944年,成都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一卷,为八世纪后期刊印本;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舍利瓶上绸袋内发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含六道神呪并经文故事,为唐武则天时期洛阳刊印本;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唐墓铜臂钏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张印刷品,专家考定为初唐(7世纪初叶)长安刊印本;1975年,西安冶金机械厂内唐墓小铜盒内发现《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呪》,武周或稍后刊印本。宝藏不时间出,在在证明,我国雕板印刷“行于唐世”的论断是经得起考验的,旧说“起源于唐末五代”,应该予以纠正。
另外陆深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指冯道)先矣。”这种说法其实也是错误唐穆宗长庆四年,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已知的不存在争议的关于雕版印刷的最早记载就是出自唐代唐穆宗长庆四年,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而如今出土的关于雕版印刷的出土文物中历时最久远的印刷品也是出自唐代。
雕版印刷“实肇自隋时”及“起源于唐末五代”这两种论调早已被古代及现代的一些学者的详细考证和近现代的出土文物反驳,也就剩下个“行于唐世”的论断经得起考验。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019-07-0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学霸牛博士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