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里的水放时间长了,杯子有霉味,再用带霉味的杯子喝水有没有事?
不能用带霉味的杯子喝水。
有些材质的杯子(如塑料杯)内部微观构造有很多的孔隙,其中隐藏着污物和细菌,杯子还带有霉味,说明细菌没有完全清洗干净,不能使用。
最好是在水杯中加入一点食具的清洗液,洗完后用清水冲洗、晾干,若有条件,最好将杯子煮沸消毒一次,不锈钢杯可以加盖用开水泡5到10分钟。
扩展资料:
水杯不常洗,细菌超百倍。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一到两天清洗一次杯子,常用的杯子一定要天天清洗。在平时的使用中,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如果水杯盛过牛奶或鲜榨果汁等饮品,则需要在使用过后立即清洗,因为水杯中残留的食物残渣很容易发霉和滋生细菌。
其实水杯也有使用寿命。水杯最好不要用太久,特别是塑料材质的水杯,一个月左右就需要更换。有些杯子虽然看起来还能用,但是塑料不耐热,被热水烫过之后很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害。推荐使用陶瓷、不锈钢或玻璃材质的水杯,这些杯子不仅耐热还很耐用。
许多爱泡茶的人喜欢长期使用一个水杯,既不更换也不清洗,认为每天用热水烫过就算是清理杯子了。其实不然,在杯口和杯底的一些缝隙中,很容易累积污垢,仅用热水烫一烫,根本无法将其清理掉。因此使用水杯时,不仅要定期清洗,也需要定期更换。
(1)沙门氏菌类群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主要种有鼠伤寒沙门氏菌( S. typhiumukriunm )、猪霍乱沙门氏菌( S.choleraesuis )和肠炎沙门氏菌( S.enteritidis )。这些细菌为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污染鱼肉、禽蛋和乳品等食物,在食品中繁殖并释放毒素。一般需要食进大量菌体,致病力较弱者需达到 10 8 个 /ml 或 g ,才引发中毒。
食物中毒(4)(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外毒素和肠毒素,因而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后易中毒。此菌在适宜温度时可产生为一种具有 6 种不同抗原性的 A 、 B 、 C 、 D 、 E 和 F 型的可溶性蛋白肠毒素。此种肠毒素抗热性特强,只有在 218~248 ℃、 30min 才能将其破坏,消除毒性。乳及乳制品、腌肉、鸡蛋和含有淀粉的食品易受此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需要一定的细菌数量和毒素。
(3)条件性致病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是肠道的重要正常菌群,条件性致病菌是指大肠杆菌中那些具有特异抗原性的血清型菌株。大肠杆菌具有菌体抗原( O )、鞭毛抗原( H )和荚膜抗原( K 抗原)三种抗原,具有 K 抗原者较无 K 抗原者具有更强的毒力。在 K 抗原中又可分为 A 、 B 、 L 三类。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条件性致病菌有 O 111 : B 4 , O 55 : B 5 O , 26 : B 6 , O 157 等血清型菌株。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机制尚不很清楚。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是一种嗜盐的不产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球杆菌,以污染海产品和肉类食品较为多见,其他食品也可因与海产品接触而受到污染。此菌致病力不强,但繁殖速度很快,一旦污染,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引起中毒的菌量。其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尚存不同争议,或认为此菌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或认为产生类似霍乱毒素的肠毒素,或认为是毒素型和感染型的混合型中毒。
(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 )是可形成芽孢、无荚膜、有鞭毛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产生对人和动物具有强大毒性的外毒素肉毒毒素。可分为 A , B , C (α,β), D , E , F 和 G 7 个血清型,对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肉毒毒素受高温、碱性条件、日光直射时均可被破坏而不稳定,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引起的中毒是毒素型中毒,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颅神经核,抑制乙酸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在厌氧的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沉积物、尘土和动物粪便中有广泛存在,易污染蔬菜、鱼类、肉类、豆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6)蜡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为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其引起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体和由其产生的肠毒素,活菌数量达到( 13~36 )× 10 6 /g(ml) 时即可引发致病。常将含菌量达到( 1.8 × 10 7 )个 /ml ( g )作为食物中毒指标之一。肠毒素可分为耐热性和不耐热性两种。此菌在土壤、空气、腐草、灰尘等都有存在,且各肉类制品、奶类制品、蔬菜、水果等带菌率也高。在各个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也易污染此菌。
有可能拉肚子
有可能得其它病
也有可能你身强体壮,什么事都没有,但请讲卫生,洗一下杯子吧下次
用热水清洗,干净之后再用开水烫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