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贵玉呢?
古人贵玉,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玉是美丽的装饰品,二是玉的细腻材质和寓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
其一:玉是美丽的装饰品。
玉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在辽宁市曾经出土距今约8000年的玉块,当时还是新石器早期,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可见,我国的用玉历史是多么的久远。
我国古代人为什么重视玉呢?其实,玉本身就是一种漂亮的石头。著名的《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石之美者,玉也”,而《辞海》中则这样来说“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在古代人眼中,玉就是美丽的装饰品,古人自然爱玉、贵玉,随着社会的发展,玉也不断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
其二:玉的细腻材质和寓意。
玉比较光滑细嫩,其中含有不少的微量元素,比如钾、锂、钠、镁、锰、锌等等。
玉的材质特性,让人们给予玉很多的美好寓意和象征。比如,玉光滑圆润的特性,被认为可以平静浮躁不安的心;玉的纯洁干净被当作纯洁的象征。
于是,在古代人们贵玉,甚至认为君子必佩戴玉,把玉当作很贵重的物品和象征。
古人贵玉,也诞生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格言名句,把玉当作国之重器。
夏商周时期,玉更是被当作一种礼器,日常交往中代表礼节展示,祭祀等活动也离不开玉;两汉时期,更是出现了金缕玉衣,玉器成为贵族随葬品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玉的特性也和贞洁、贵重等挂钩,成为不少人爱好的装饰品。
古人贵玉,今人亦爱之!
参考文献:
《说文解字》,《辞海》,《玉的历史》。
在古代玉象征着人的身份,象征着高贵,“和氏璧”大家都听说过吧!秦王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见碧玉对古人的重要性。
“玉”在华夏数千年历史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古人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极其深刻,各个历史时期的玉文化及其制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犹如一个个坐标,一座座丰碑,准确记录着华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玉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操守,也激励着鞭策着人们奋发有为。
对于古人为何佩玉,也是众说纷纭。
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礼记·玉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君子都会佩玉,因为佩玉只有在不快不慢有节奏的步伐下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时刻提醒佩玉的人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动作和姿势都要温文而雅、不紧不慢,同时因为玉佩撞击发出的声音很远就能听到,以示正人君子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不会偷听或偷看别人。
换句话说,佩玉才能称得上君子,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不过回头想想,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像苗瑶等民族的祖先那样用金银等材料制作在步行时能发出悦耳声响的配饰,而单单选择了玉石这种材料,并发展出了组佩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文化。要追求悦耳美声,在身上绑一组大大小小的铜铃铛,岂不更方便么?
毫无疑问,玉佩的基本功能肯定是带有炫耀性质的装饰品,其他诸如发声、图腾符号崇拜、身份、等级的象征乃至于文化传承都是其附加作用。
我们都知道玉佩是服饰中的饰品,而服与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纽扣、拉链是现代服装上重要的部件,纽扣等完成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被爱美臭美的人镶嵌个“水钻”或者挽个扣花儿什么的,而组佩的出现也是类似的原因。
有的佩饰还有提醒、告诫的作用。《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性质柔软,性子急的人佩戴它告诫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常紧绷,慢性子的人佩戴它提醒自己不要懒散。清代出现了斋戒牌,在祭祀活动时佩于胸前,以提醒大家共保恭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