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享太庙,为何曾国藩却没资格?
这主要是疆臣和枢臣的区别。清王朝配享太庙的一共二十六人,其中,东侧的是13位有功的王爷,西侧是13位有功的大臣,秩序井然。
配享太庙是古人在“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传统下,发展出来的最高等级的皇家祭祀。太庙当中供奉的是皇朝的列祖列宗,每年有专人负责祭祀的一应事物,四时不缺,而且祭品和礼仪都是最高规格的。
皇帝每年要率领众文武大臣前往太庙亲自祭拜,如果有关乎国运的大事(如废立太子等),一年中皇帝要往来多次。那么,太庙中的全部英灵都有资格分享这些祭礼,能够享受到皇帝的祭拜,对于臣子来说,这是莫大的光荣。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配享。
张廷玉是清王朝中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人,他自康熙年间就跟随在皇帝身边,得以入值南书房,进入核心决策层。到了雍正继位之后,张廷玉历任礼部、礼部、户部尚书,后来任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处成立之后,他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可以说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雍正皇帝于是在遗诏中写明令张廷玉百年之后,配享太庙。
由此可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完全是由于雍正皇帝的恩宠和信任。张廷玉晚年因为与乾隆皇帝不合,被斥退回乡,一度免去了官爵和配享资格。但是他死后,乾隆帝为了避免背上不孝的骂名还是让他配享太庙,谥号文和。
曾国藩则是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建立湘军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一时之间长江上下6个省份归他节制,相当于两个总督的权力。他还因功被封为侯爵,这也是清朝汉人的最高殊荣。不过,他是一直在外领兵作战的封疆大吏,而不是高居庙堂的宰辅重臣。
无论是咸丰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对于曾国藩都只是倚重,谈不上信任,更谈不上恩宠。更像是一种“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感情。虽然他死后谥号为“文正”,是清代仅有的八位文正公之一。但是,在统治者心中他仍然不足以配享太庙。和他同时期的僧格林沁是蒙军旗贵族,率部解了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之危,最终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由此可见,清代配享太庙,出身与皇帝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