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儿童玩什么玩具?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但是在宋朝以前,人们可完全不这么认为,别说是天使了,连制作玩具的人都会被鄙视。直到宋朝,玩具,才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才真正获得了生命力。伴随着玩具地位的攀升,一个儿童玩具帝国也悄然崛起了。
玩具登上大雅之堂
具备“玩具”功能的物件,或许很早就有了。但是在宋朝之前,没人管它们叫“玩具”。甚至制作玩具的人会被指责嘲讽。比如,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有一段描述,说当时有人“或取好土,作丸卖之”、“或做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并点评这些东西都是“无用而有害”之物。
直到宋朝,玩具的地位才发生改变。据专家考证,“玩具”一词便是在宋朝诞生的。南宋《梦梁录》中记载,杭州人家给孩子“抓周”,会摆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翦、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然后“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注意到没?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
宋朝不但出现了“玩具”一词,而且还形成了一个繁荣的玩具市场。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玩具市场最为兴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是当时的“玩具一条街”;城内的“马行街”一带,还有“玩具专卖店”。
而且,被我们视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在宋朝居然被过成了“玩具节”。每到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各种神奇罕见的小玩具都会被正大光明地摆到大街小巷。这在宋朝之前恐怕是无法想象的。
玩具市场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吸引了民间画家的眼光。
北宋画家苏汉臣创作过一系列《戏婴图》,生动描绘了宋朝儿童的玩乐场景,其中涉及到的游戏和玩具近十款。
南宋画家李嵩有一幅名作叫《货郎图》。所谓“货郎”,就是旧时挑着杂货担,摇着拨浪鼓,四处游走的小商贩。在李嵩的这幅《货郎图》中,居然出现了近百种玩具!
如果将这些玩具按功能分一下类,大概有这么几类: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可食用玩具。
像花灯、风筝、爆竹等可以划归为节令玩具。它们多与节令习俗有关;像猫儿、马儿、小棒槌、不倒翁、山亭儿、傀儡玩偶等,可以称为观赏玩具,它们多是仿照人物、动物、植物及生活用品而创作的玩具,通常靠精致有趣的外形来吸引眼球;像拍板、铃铛、拨浪鼓、噗噗噔等,都属于音响类玩具。
它们主要靠发出各种声音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像弈棋、加减、打马等,可以划分到益智玩具。因为它们可以寓教于乐,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像毽子、弹弓、蹴鞠、陀螺等,是与体育运动以及娱乐游戏有关的,属于健身游戏玩具;还有一类玩具是可以吃的。比如面花儿、葫芦、糕粉孩儿鸟兽、果实将军等。它们一般是用面粉、糖等材料制作,既好玩又好吃,颇受儿童的欢迎。
如果要在宋朝流行的诸多玩具中,评选一款网红玩具,那一定非“磨喝乐”莫数!
这是从西域传来的一种玩具,本是佛教之物,唐时多用蜡制作,宋朝是多用泥制作。通俗点说,磨喝乐就是一种泥塑的玩偶。
据描述,这种玩偶制作精良,身型、手足、面目、毛发都栩栩如生,有的穿着红背心,有的系着青纱裙,有的还戴着帽子。而最吸引人的是,你可以为它“换装”!类似于今天的芭比娃娃,磨喝乐也有配套的迷你服装,供买家随意搭配。
吴中名匠袁遇昌制造的磨喝乐更神奇——“其衣襞脑囟,按之蠕动”。可见还在内部藏了机械装置!磨喝乐在宋朝有多火爆呢?不仅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从寻常百姓到皇室贵族,都对这款玩具爱不释手。小孩子们还流行模仿磨喝乐的造型。据《梦粱录》中描述:“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喉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而大人们夸赞一个孩子可爱迷人,甚至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
如果说唯一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贵了。品质差不多的磨喝乐“一对直数千(文)”。而名匠袁遇昌制作的,每对叫价“三数十缗(一缗为一千文)”。要知道,宋朝普通百姓一个月收入也才几千文。
高品质的玩具,往往意味着高成本和高价格。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还是要看玩具本身的魅力够不够强大。
玩具市场的未来
在今天,消费者愿意花多少钱购买玩具呢?
这里有一组调查数据——2018年,中国儿童人均玩具消费金额达人民币299.5元,单价在100-300元间的玩具产品,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占玩具销售总额的比例近50%。此外单价在300-500元间的玩具占销售总额的20%;单价500-1000元的玩具占10%;而单价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玩具,则分别占15%和5%。
创业圈有人总结市场用户的价值是“少女 > 儿童 > 少妇 > 老人 > 狗 > 男人。”这个结论还有待数据验证,但儿童消费的潜力确实不容小觑。不过想要赚孩子的钱,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玩具专家蒂姆•威尔士早就提出过:“玩具商在跟最易变的顾客——儿童打交道。”
从粗糙的人偶模型,到能眨眼的芭比娃娃,再到现在可以通过编程私人定制的智能玩偶;从需要用嘴“哈”一口气的纸飞机,到摆在桌上的飞机模型,到可以简单遥控的飞机,再到现在能够精准操作的无人机……在这一系列玩具变迁的背后,有科技和商业的进步,有家庭教育理念的升级,更有孩子们对玩具需求的进阶。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玩具市场,只有真正读懂儿童的需求,才会获得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