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作文600古人曰

 我来答
21世纪第一圣人
2014-10-09 · TA获得超过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2208万
展开全部
这里通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来谈谈。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求。我们现在经常是对这句话进行掐头去尾地引述和引用,曲解孔子的意思。特别是三十而立,我们现在很多人将其理解实在偏颇,有的人认为三十岁的时候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能够在社会上自立;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开始自己的事业;有的人又认为三十岁要离开父母而自己谋生。凡此种种,类似的说法还很多,但都不符合孔子这句话的本义。
孔子是从十五岁开始总结自己的一生的,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点。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自己在这个时候开始立志学习,并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孔子刚出生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孔子在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时候,早已在社会上立足了,是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确定要进行学习的。《史记》记载鲁国大夫孟釐子去世前夸孔子是年少好学的达者,嘱咐继承人孟懿子要以孔子为师。这个时候孔子只有十七岁,能够得到执政大夫这样的肯定,说明他已经立足于社会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了。所以接下来的三十而立,就不是指三十岁的时候开始立足社会或者取得成就。这句话是说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以这个目标开创了自己今后的事业。有了目标,不等于事业发展就一帆风顺,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事业开创的初期,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会出现各种诱惑他放弃既定目标的所谓机会,说不定孔子也曾经动摇过。但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孔子就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不会再因为困难和诱惑而动摇了,所以“而不惑”。五十岁的时候,对于社会的历史、人生的命运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其中的很多规律,这就叫“知天命”了。孔子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偏激。作为圣人的孔子是清楚自己身上的弱点的,并且一直在努力克服。人到了六十岁,经历的东西多了,雄性荷尔蒙的分泌也下降了,心态变得平和,自然开始“而耳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了,还有什么看不透的,所以就从心所欲了,但还得注意遵纪守法,即不逾矩。
对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我还有一点特别的理解,这里也同大家分享一下。曾经流行一个词叫“潇洒”,当时人们都力求潇洒,自以为潇洒。后来这个词渐渐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基本没人提了。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感觉不幸福,所以幸福成了我们现在的流行词。但什么是潇洒、什么是幸福,一直没有谁说清楚过。我认为孔子在无意间就对潇洒和幸福作了最好的注释,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