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指的是什么

 我来答
a7691623
美食小当家

2020-09-14 · 懂很多炒菜小技巧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4057万
展开全部

四夷释义: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2.泛指外族、外国。                                                                                                                                

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1]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知度》载,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2] 

中原,是指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西戎的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是古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族的泛称。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

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我爱你真真想你
2020-09-14 · TA获得超过16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72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四夷是指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文化较为落后各民族的泛称,指的是四个部族。

最早的提法来自《礼记》: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一)东夷,是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夏商周时期主要指生活在山东、淮河等地的部落、方国。

到了秦汉之时,多指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等外族人和我国少数民族。

据说,弓最早是由夷人发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夷,从大从弓。

“夷”由“一”、“弓”和“人”三个部分组成。

在龙山文化考古出土的东夷刻字中也发现了类似人背着弓的“夷”字,这也间接地说明弓是由夷人发明过来的。

(二)西戎,是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战国之前指氐羌系的各个部落,有鬼戎、犬戎等;秦汉之后则是指中国西部个民族。

夏商周时期,西戎势力强大,经常性地掠夺中原地区的物资。为此,秦国的建立是周朝统治者的一个正确决定,在西部建立一个诸侯国来抵挡西戎对中原的骚扰。

在秦穆公时期,灭掉西戎建立的十二个国家,渐渐地西戎间接性地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三)北狄,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这个称谓最早起源于周代,到了战国时期,有部分北狄族群汉化,南下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后面匈奴的先祖之一。

(四)南蛮,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蛮成员繁杂,大可分为百越民族、百濮、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民族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百濮分布在贵州、湖南一带;巴蜀分布在四川、重庆一带。今天南方大多数民族都是从南蛮的分支中演变而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内蒙古恒学教育
2022-10-28 · 专注于教育培训升学规划
内蒙古恒学教育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四夷释义: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2.泛指外族、外国。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心安是福LW
2020-09-14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498万
展开全部
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
1
东夷,又称夷,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时期,对东部自称"夷"的部族的称呼。随着商代的东夷逐渐融合到华夏中,东夷后来改为对东方外族的泛称。
夷意思是“平”。夷从大从弓,因此有所谓“东夷”即东边的弓箭手的说法。
东夷是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其认定范围也随之更改。从黄帝时期的山东,河南一带,到中国东北,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唐杜佑《通典》将朝鲜、新罗、倭、高句丽、流求等归入东夷,明代严从简将日本、朝鲜、琉球归入东夷。
2
北狄是中国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除此还有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春秋战国以后,北狄逐渐演变为匈奴及鲜卑多个民族。 北狄也是黄帝后人。《山海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唐杜佑《通典》将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氏、高车、突厥、契丹等归入北狄。
3
西戎是中国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铲足鬲,单耳罐与双耳罐。《史记·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如:“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博学的白考历史
2021-08-27 · TA获得超过9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4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54.3万
展开全部
华夏民族对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的总称。华夏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771年,历夏、商、周三代。三代并非源出同族,但在相互的兼并中逐渐融合,成为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将周边落后的民族称为夷,蛮、戎、狄,总称“四夷”或“蛮夷”。
夷的族称,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最早。西周金文则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中,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的称谓。由于族源直接继承两昊(大昊、少昊)部落,因此虽为夷人,但与夏、商、周三代仍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代东夷的苗裔,都已融入了华夏民族之中。秦汉后,东夷除了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入,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蛮,在文献记载中,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百越、楚、濮、群蛮、巴等。其实不专指南方。《史记·匈奴列传》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可见在西周以来,也用作非夏族的通称,并且和“夷”一样可以用作与夏对举,称为“蛮夏”。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南蛮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中上游有濮、巴蜀;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有很多分支,如秦汉之际的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瓯等);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也不止一个族系。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代。在灭商以前,戎是用来称呼在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时,周的劲敌主要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被称为“西戎”。商亡,为表示对商的敌忾,又称“戎殷”、“戎衣”。西周中叶,“徐”为周的东方劲敌,虽属东夷,确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西戎”,从西周到战国,主要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狭义上指氐羌诸部,广义上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狄作为族称,始于春秋中叶。狄的本义,按王国维的考证,应是“远”与“剔除”的意思;此外另有“强悍有力”、“行动快疾”的释义。春秋初,其在秦、晋、郑、卫等国以北,当时仍被称为“戎”。到春秋中叶,“北狄”一词出现。此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陆续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分支。在整个春秋时期,戎狄有时仍会混称,有的部落兼有戎、狄两种称号。进入战国,狄的主要部分已经分化,有部分随胡人南下而融入胡人当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漫长的岁月,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唐时,就有将日本、高丽、波斯、天竺等国列入四夷的记载。可见,四夷的定义也始终是相对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