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要坑杀降卒,你怎么评价白起?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战役。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秦军和赵军进行了一场大决战。在战争初期,秦军由王龁率领,进攻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不堪一击,纷纷逃亡。
赵国派廉颇救援上党,并安抚上党吏民,收编散兵。在和秦军的交锋中,廉颇屡战屡败,被迫筑垒死守。在防御战中,又连打败仗,被夺去多个营垒。廉颇又多筑营垒,才阻止了秦军的攻击,双方转入防御。
在此后,迫于各种压力急于决战的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廉颇。秦军也换上了白起。最终,白起包围全歼了赵军,俘虏了四十万赵军。
在《史记》上是这样说的: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这里,白起的理由是,这些赵军里面有很多上党的军民,这些军民是因为不想当秦国的顺民,才投奔赵军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属于死硬的反秦分子。这些人对于秦国来说,是不能留下的。
而赵军反覆这句话也有文章。何谓反覆?降而复叛谓之反覆。在历史上没有见反覆的具体事例,但是,白起既然拿这个作为理由,那么就说明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再者,在《战国策中山策》里记载,秦王和白起说道,当时国虚民饥。这说明长平之战对秦国造成了消耗巨大。粮食问题也成为一个困扰秦国的问题。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白起急于趁长平之战胜利之机,赶快打下邯郸,灭了赵国。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的军队可以遂行收编赵军俘虏,教育感化的工作。因此,对于成为他胜利道路上的累赘,他把这四十万俘虏一杀了之。
我们经过分析,白起基于四个原因,残杀了四十万赵军俘虏。1、这些俘虏中有大量的韩国逃亡军民,这些军民是坚定的反抗秦国统治的死硬分子。2、赵军曾经出现过降而复叛的反覆事件。3、秦国粮食短缺,不想供应俘虏粮食。4、白起急于灭赵,没有时间收编消化这些俘虏。
对于白起,我的评价是,这个人能征善战,料敌如神,战无不胜,而且战必求全歼敌人。但是,这个人杀戮无度,过于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