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经常熬夜?
熬夜,重点在于“熬”,不是失眠,不是临时有事,而是“即使外部环境并未造成阻碍,却无法在约定时间上床睡觉的行为”,这个行为也被称为“晚睡强迫症”。
当然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一种拖延症。因为晚睡强迫症的人往往会存在拖延的问题。
所以有些人的拖延行为便表现为熬夜,白天的效率不高,在排除了外界干扰,夜深人静之时,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成为了他们的创作高峰。
而更多的人,则是一种报复性的熬夜。
工作和生活,都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晚上回到家中,已经倍感疲惫。可能只有到深夜,他们才能真正地做自己。而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疯狂熬夜,来弥补失去的这一天。
当我们感到受挫时,便会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缺憾,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是一种补偿心理。
熬夜是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工作生活的一种逃离。
《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 数据显示,25.1%的人“常常会不想结束这一天”。
我们不想让今天结束,也没有勇气面对明天,只好在今天和明天的时光缝隙中偷来一些时间做自己。
熬夜,是成年人面对生活的一种无声抗争,也是在失控的生活中拥有的一种虚假的控制感。
在万籁俱寂的黑夜之中,这个世界才是属于自己的,或玩着游戏,或疯狂追剧,我的世界我做主,这种感觉,超爽。
大家喜欢的,只是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然而,第二天就被现实打回原形,睡眠不足的熬夜族只能挣扎着起床去工作,困顿之中依靠咖啡、绿茶“续命”,才能应付一天工作。
熬夜是一种恶性循环,长期熬夜,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想要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还是针对自己熬夜的原因,想办法做出一些改变吧。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只有这个时候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于是沉浸在做自己的事情上:或刷短视频、或追剧,或打游戏,直到凌晨1、2点才睡去,这就是“报复性熬夜”。
“报复性熬夜”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当我们总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工作、处理和别人的关系、甚至处理恋爱矛盾时,留给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便少得可怜——说白了,也就只剩晚上仅有的几个小时。为了“补偿”,我们便容易疯狂熬夜,希望通过熬夜弥补这一天的遗憾,对生活表达一种无声的反抗或不满。
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它能成为维持心理平衡的内在动力。但补偿也分不同类型:消极性补偿,例如事业失败却通过家暴获得成就感;积极性补偿,例如通过努力学习提升气质克服容貌的不足;过度补偿,例如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加倍熬夜。
“过度补偿”,其实无法给人真实情景的安慰。我们会越来越惧怕第二天的到来,等到第二天如约而至时,自己也没力气承担熬夜的各种后果,第二天晚上,只能继续通过报复性熬夜寻求心理的“补偿”,因此呢就造成了“熬夜成瘾”。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慢性睡眠紊乱——“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
经常熬夜,危害是非常大的。有很多人还不清楚这一点。觉得自己年轻,不在乎。熬夜很容易患上高血压的。
2.手机上的娱乐性信息较多,或者玩游戏,追剧,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刷到深夜,熬夜已经成为习惯。
3.夜里比较安静,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不想都花在睡觉上面,想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4.没有安全感,对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睡不踏实,看似只是在熬夜,实则是在克服内心的恐惧心理。
5.因为工作的时候往往是服从命令,执行命令,在家的时候,心理上需要控制一些东西,所以自制能力有所下降。
6.熬夜是上夜班,为了赚钱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