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 ① 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①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 ① 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 ② 高。注:①九日:指重阳节。我国民间有在该日登高、戴菊的习俗。②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没有什么用处。小题1:诗歌一、二句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来写菊?请简要说明。(4分)小题2: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什么样的高贵品质?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展开
 我来答
小2雪AV33WQ13
2014-09-12 · TA获得超过16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2万
展开全部

小题1:(1)(4分)诗歌一、二句从王孙公子与普通百姓对菊花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了菊花的高洁,(1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王孙公子把菊花当作蓬蒿与百姓在重阳节这天把菊花插戴到鬓发上形成对比,说明百姓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菊花非常喜爱尊重,从这种对比中突出了菊花的不同凡响。(2分)
小题1:(2)(4分)诗歌三、四句歌颂了菊花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不与他人攀比的高贵品质。(2分)寄寓了作者不慕高位权势、淡泊名利的思想品质。(2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结合诗句分析菊的精神。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