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与匈奴女生了个混血儿是真的吗?此子命运如何?
“苏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人们守节的经典案例。作为西汉使臣,苏武临节不变、恪尽职守、忠君爱国的形象在时光深处熠熠生辉。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赞他“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明末诗人张煌言也称赞他“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
他受汉武帝指派,代表大汉出使匈奴,在完成任务后,却因为匈奴的乱局被扣留下来。由于拒不投降,他被流放到苦寒之地“北海”。在漫长的十九年里,苏武受尽无数苦楚,最终苦尽甘来,得以归汉,成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
出使匈奴时,苏武正值壮年。等到再次回来时,他已经须发皆白。人世沧桑,玄黄乍变,让人感慨。
苏武出身官宦之家,由于父亲的关系,他们兄弟三人得以随汉武帝,担任郎官,但苏武两个哥哥的运气都不太好,在侍奉汉武帝时,一个伏剑自刎,一个畏罪自杀。
大哥苏嘉在做奉车都尉时,随皇帝出行,在扶龙辇下台阶时,不小心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因此被判了“大不敬”的罪名,让他自杀谢罪。弟弟苏孺卿在随皇帝祭祀河东后土时,因宦官和驸马争船,宦官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后骑马逃跑,皇上让苏孺卿追捕宦官,苏孺卿久捕未获,最后服毒自尽。
苏武一开始也是担任郎官,不久便被升为栘中厩监,负责管理马厩,后来又担任使节,出使匈奴。但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羁留匈奴十几年,或许他早已预见自己的命运,他在临别前留给妻子的诗中说:“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历史尽管有着不可逆转的铁律,但是偶尔的风吹草动,往往会改变历史的气候。从文献记载来看,当时汉朝和匈奴一直处于时战时和的状态,双方互相拘留使臣的情况时有发生。《汉书·匈奴传上》中记载:“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又说:“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在双方交手过程中,各自都扣留过相当数量的对方使臣。《苏武传》中写道:“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和苏武有相同经历的不乏其人,使者郭吉就因出言不逊,惹怒单于,被流放到北海。他比苏武被羁押的时间早了十一年,到了天汉元年才被放回去。
虽然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苏武的事迹提出过质疑;汪春泓先生认为苏武的成名与政治气候有关。他们认为汉宣帝后来对霍光专权不满,所以借表彰苏武来宣传忠君爱国思想,甚至为他树碑立传。
因为苏武“久在外国,知边事,故令典主诸属国”,他出使十九年回来后,专门管理蛮夷受降的人,大概因为苏武本人誓死不降。
苏武回朝的第二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为参与这件事情而被处死,苏武本人也受到牵连。眼看着就要被逮捕入狱,却是霍光把邢狱官的奏章压了下来,苏武免去牢狱之灾,只被罢了官,可见苏武和霍光的关系不一般。
汉昭帝死后,霍光本人本打算立昌邑王为王,但因他“行淫乱”而被废,转而立卫太子孙为王,也即汉宣帝。《苏武传》中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此时的苏武已经是平民,却能在拥护宣帝即位的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和邴吉一样被封为关内侯。
可见,苏武在拥立汉宣帝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或许这件事情不大好说,所以人们便深度挖掘他出使匈奴,拒不投降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