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春节时都要做些什么?
1、汉朝
汉朝的官方会在春节前的腊日举办大傩戏,以求驱除疫病。春节当天,汉庭要举行大型的朝会活动,称为“正旦大会”,文武百官都要在朝会上向天子贺礼。过年时百姓会燃放爆竹,当时的人们用火烧竹节,使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除夕当晚人们会举行聚宴,宴饮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人们多饮椒柏酒,聚宴从晚上就开始,一直守岁到第二天。这实际就是我们现在年夜饭、过除夕等习俗的早期形式。
2、唐朝
唐朝人在除夕和春节这两天,一般不往家外倒垃圾,说是会流失家产。如果有用坏的扫帚之类,要在子时到来之际扔进院里的“庭燎”大火堆,这样可以“令人仓库不虚”。大年初一早晨,唐朝人喜欢在院里竖起一根很长的竹木竿,底部埋扎在土里,竿顶飘悬着纸或者布做的长条型旗子,在寒风中抖动,这叫“幡子”。
唐朝人过年爱吃甜食,比较著名的有“胶牙饧”,“饧”大致就是今天所说的“麦芽糖”。饺子在唐朝也已出现,于现在不同的是,唐朝的饺子不叫“饺子”,而叫做“汤中牢丸”,吃的时候带汤,汤中会撒芫荽等。
3、宋朝
宋人会在过年时贴年画,由于印刷技术进步,出现了木版年画,既方便又喜气。宋朝由于火药的发明,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逐渐盛行,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等。春节时大街小巷会表演“狮子舞”,宋代的“狮子舞”也盛行非常,注重武打表演,有时还会表演“狮子”口吐烟火等。
宋人过年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过年饮屠苏酒的顺序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除夕夜人们会在家中摆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水果和点心,例如“蜜酥、小蚫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等,以备享用。
4、清朝
在清代,大年三十那天宫女们会在内廷可以行走之处遍撒芝麻秸,当有人在上面走过会时便发出霹雳的声音,满洲人称之为“踩岁”,寓意“岁岁平安”、“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年这天,皇宫内也会举行宴会,排演新剧,邀请边疆各少数民族头领、各藩属国使臣一同参加盛会。
在新年里,满洲平民会吃素馅饺子,有的会在饺子内事先包好的花钱,预示来年有好运气,还会用杏仁、核桃仁、瓜子仁、荔枝肉、莲子、葡萄干、菱角米、花生米等与米熬成粥喝。
5、西晋时期的除夕夜,长辈与晚辈聚集在一起,开怀畅饮,庆祝来年好收成。而且大家终夜不眠,期待着除夕过后春节的到来。所以至少在西晋时期,我国古人就已经有吃年夜饭和“守岁”习俗。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也是目前全世界有史可考,关于年夜饭最早的记载。
晋朝灭亡后,随即而来的便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执政时(508年―555年),一位名叫宗懔的南朝人,写出了一本《荆楚岁时记》。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湖南、湖北的百姓,在春节这天会相聚畅饮。桌上吃剩的食物,不能留太久,吃不完就必须将其全部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