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时,为何东吴非但不救,反而趁火打劫呢?

 我来答
仙乐天0Kh
2021-01-25 · TA获得超过42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86
展开全部

提起三国名将罗宪,有的人会一脸茫然,有的人则会不自觉得露出敬畏的目光。他是蜀汉后期的一位武将,曾经担任过太子舍人等职。不过因为他为人太过耿直,不肯与宦官黄皓等人同流合污,于是遭到了排挤和打压被贬出益州,成为了永安的守将。之所以了解罗宪的后人,会不自觉的对他表达崇敬,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能力太过强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蜀汉最后的义士,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公元263年,灭蜀之战爆发的时候,他还驻守在永安。他的主将阎宇,却要奉命回援成都。为了增加回援的把握,阎宇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只给蜀宪留了两千人马。可惜,罗宪没想到的是,阎宇这一去,却不知所踪,不久之后则传来了蜀汉灭亡的消息。在为国哀悼三日之后,罗宪并没有玩忽职守,或者拥兵自立,也没有慌乱,而是继续驻守永安。



这个时候,东吴盛曼率军到来,打着救援盟友的名义,要从永安借道,想去益州分一杯羹,被罗宪识破之后,未能通过。之后东吴将领步协到来,军神陆抗也到了永安,可是无论他们以利诱,还是选择强攻,都没能拿下永安——罗宪凭着手中的两千兵马,守了半年之久。这样的实力,在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又有几人可以比肩呢?因此,他受人敬重是在所难免的。



另外,当初盛曼率军到来的时候,他曾怒斥道:“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意思是说,蜀汉原本与东吴唇齿相依,如今蜀汉灭亡,东吴不仅不考虑到唇亡齿寒的道理,为蜀汉的灭亡而感到悲哀,反而违背盟约,趁火打劫。正是因为罗宪的话,很多人不仅敬重他的忠义,还对东吴或鄙夷,或痛恨,认为东吴鼠目寸光。那么东吴到底是来趁火打劫的呢?还是来帮助蜀汉的呢?



 《三国志》记载:“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讬救援,内欲袭宪。”并提到,东吴听说了邓艾和钟会败亡一事,“有兼蜀之志”,才又相继派出了步协和陆抗,如此看来,他们此举的确是在趁火打劫。那么江东为什么没有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像之前一样联刘抗曹呢?是因为当时的江东之主孙休,太过鼠目寸光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对于蜀汉灭亡一事,东吴的态度如何,一直是有争议的,算是三国最大的悬案——有人认为,东吴有心协助蜀汉复国,有人则认为东吴见利忘义,且没有长远打算。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东吴既曾打算帮助蜀汉,也有过趁火打劫的想法,而且是在前一种计划失败之后,才有了第二种方案。



《三国志·孙休传》中提到,当初灭蜀之战爆发的时候,东吴收到了蜀汉送来的求救信,虽然石头城遭遇了大火,孙休也没敢耽误帮助蜀汉一事,毕竟大多数人都懂得唇亡齿寒,作为一国之君,他不可能不懂。孙休不仅下令出兵了,还安排的非常妥帖——“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也就是说,他既安排了人马攻打寿春,迫使魏军回援,又派人去荆州南郡,准备从这个方向对曹魏施压,还派人前往沔中,助刘禅御敌。



如此看来,为了保护这个盟友,孙休算是下了大本钱。只可惜,他的援军还没有各就各位,就传来了刘禅降魏的消息。试想,刘禅都降敌了,蜀汉都灭亡了,孙休又能怎么办呢?他只能作罢。之后,蜀汉出局,只剩东吴与曹魏争天下,孙休想要占点便宜,根本就不必考虑盟友、盟约、唇亡齿寒等问题了,也不算违反道义,然后才有了他的麾下,与罗宪在永安发生的半年攻防战。

分析到此处,我们不难得知,虽然罗宪对蜀汉的忠义,以及他表现出的实力,都足以令人敬服,但是他痛斥东吴之言,其实是不确切的,严格意义上讲,东吴并没有对不起蜀汉,最后攻打永安,想入川分一杯羹,更不是背信弃义。换做是你,你也会这样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