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升入初中,有必要让他提前学习初中知识吗?
- 孩子们即将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不熟悉环境去学习,怎样才能在他即将前行时,做一些知识储备、做一个心理暗示、做一些习惯养成,让他顺利地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我是教过多个小学毕业班,多次和初中教师交流过这方面的看法。女儿初中三年,陪她一起成长,我对初中的教学也有一些自己的认知。
一、首先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利用短短一个假期的时间去学习初中课本。
- 孩子即将毕业,已经很累了,如果加重负担,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尤其是同班同学小学毕业都出去旅行放松时,他依旧在学海逆水行舟时,孩子会有心理失衡感,还没有踏入初中,就将心中的憧憬变成了恐惧。
- 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领,靠孩子提前学习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因此不提倡在六年级提前学习初中课本的知识,以免失去新鲜感,在老师上课时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不认真听讲。数学和英语的内容就更是如此,尤其是初中的数学学科难度较大,一个假期的时间进行不了多少内容,如果强行学太多,学不透,留下知识负积累,对于今后正式上课后的教学也有影响。所以就让孩子的毕业假期再快乐一些吧!
二、不用提前学习新课本的知识,但有必要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就做好以下几件事:
1.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我们一直在说,可是现在很多孩子书是爱看的,但他们会更着迷于粗浅的漫画,宣扬暴力不切实际的网络小说,读这些书读多了,就会失去看经典的耐心,失去品味语言魅力的沉静,却多了一些喧嚣与浮躁。
我曾多次踏入中学生的课堂听课,去年5月还听了初中老师的《愚公移山》《望月》,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所以语文课题记得比较清楚。其它学科的课题忘了,但无论是哪节课都让我深深感触到了中小学教学的差异性。
首先学习内容加多,加大。例如:语文课文变得很长,对于文本的内涵体悟更深,透过一片文章要看一类文章,透过一个作者要了解一个时代,透过一个情节要联结整本书的内容。孩子们如果没有读过相关的书籍,思考时不能前后联系,举一反三,很难生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发现新的视角,只会简单跟随老师的脚步前行。所以读书对于初中学习是很重要的积淀过程。
现在小学的课外阅读的量是比较多的,但是小学读得不深入这也是确实存在的。以至于读过了过一段时间没有进行复现,就又会忘记。所以提倡好书不厌百回读,书是常读常新的。初中在语文阅读考察的面在不断地拓宽。所以光读不行,要反复去读,去品,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来,才算是读了书。
这样读,就是不断输入知识的过程,边读边思的好处就是,当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语文的文学常识难不倒他,历史、政治、地理也难不倒他。例如:他在学习唐代史时,会想到书中读过的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然后在脑海中自动编织,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还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都是读书所能带孩子终身受益的地方。
2.把字写好写快。
记得女儿刚上中学不久,迎来了第一次检测,检测第一题就是把所给材料抄在田字格中,写得正确,字形优美的5分。当时女儿回来表达她的惊讶时,我也同样有点疑惑,这不就是小学低学段的得分题吗?虽然这样的考题以后的测试中很少再出现了,老师却开始增加了学生的练字作业,随着孩子所学科目的增多,我当时的疑惑已经得到了答案,科目多了,作业多了,有时为了赶作业,孩子的字就越来越难看。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让孩子把字写好,还要适当写快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
三、多行路,多拓宽眼界。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但是纸上得来的东西,如果能通过亲身的经历,就会相互印证,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一道理,在孩子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有的家长可能不明白,哪个孩子能走遍世界去印证书上的东西。当然没有。但是你能带他去几个地方印证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做只是个引子,他在一个地方得到了印证,就会对书本上的学科知识产生无限的研究乐趣。对于他以后学习气压,学习星座都很有帮助,给他一个地球仪,他能把七大洲、四大洋给讲出来。读书不能代替行路。
最后,建议所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功在平时,小学阶段让孩子读几本好书,写一笔好字,多开阔眼界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根本没有必要去提前学习初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