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我来答
小小云xyp
2023-02-26 · TA获得超过60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76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我当然知道春节习俗了,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惯风俗,中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常见的春节习俗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洗头沐浴、张灯结彩、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高跷、闹花灯、舞狮等习俗。在春节期间,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而且每个地域的习俗也有不一样的。

我认为在春节的众多习俗中值得一提有5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习俗之一:炖大肉🌷🌹

炖大肉是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大肉”相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

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招待客人用的猪、牛、羊肉,人们把肉切成大块儿,用大锅慢慢炖,在古代是没有冰箱的,炖熟的肉可以保存到正月十五左右,这一天可是家家飘香。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春节习俗之二:宰公鸡🌷🌹

“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过年吃鸡尽量吃整鸡,寓意团团圆圆、整整齐齐。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新年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在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要等到除夕夜才能吃,而且除夕夜还不能吃完,要一直留着点。因为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才算圆满,加上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吃食需要提前准备好。

这一天人们把家里的家禽杀了备用,因为过年的饭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动物,还得有能飞的,寓意来年飞黄腾达,当然这一天也是赶大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会备足年货,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品等。

“宰公鸡”习俗的由来:相传鸡是天宫的酉官,负责在人间报时吉神,过年杀只鸡,是为了给它放假,好让它回天庭向玉帝报吉,顺便给这家人美言几句,从而获得上天给的吉祥祝福!


🌹🌷春节习俗之三: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七准备肉食,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就得准备主食了。因为以前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家商店都不开门营业,所以大家年前必须准备充足的饭食。

传统习俗中,腊月二十六、二十七要准备好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春节习俗之四: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蒸馒头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准备,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邻居交换,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

这一天家家户户把腊月二十八那日发的面蒸成馒头,越多越好,这是为了给年后要来的客人们准备主食,有的大户人家客人多,可能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就开始蒸馒头了。

蒸好的馒头上面要点上五个红点,以示“鸿运当头”。点红点就是先把一小块儿红纸蘸上点儿水,再将五根高粱秸秆儿捆在一起,然后蘸上被水浸湿了的红纸,最后再点到即将蒸熟的馒头上面。

过年的馒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佛手形的面饼为“福”、桃形的豆包为“寿”,还有名目繁多、雕刻精细的面模可以制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饼、喜庆丰收的双鱼饼、富贵满堂的园福饼等面食,这是一个充满喜悦、充满希望、充满创造力的过程。


🌹🌷春节习俗之五:倒贴福字🌷🌹

倒贴福(又叫福到),中国传统习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已到。春节贴“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就是倒贴福的习俗。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习俗的意义是团圆,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

虎呛爱评论
2023-02-23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虎呛爱评论
采纳数:1118 获赞数:6133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那么你都了解哪些传统春节习俗呢?


一、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根据传统的民间传说,据说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逐“山魈”。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另外,春节放鞭炮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氛围,放完鞭炮满地的红色代表喜庆、幸福、吉祥。因此,在这个一个喜庆的节日,都会放鞭炮庆祝。

二、吃团圆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三、饮屠苏酒

什么是屠苏酒呢?屠苏是一种草名,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饮屠苏酒的风俗则是经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此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人饮屠苏酒的方法很独特,平常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此酒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每人只饮少许,古人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四、迎财神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正月初四也是接五路财神的日子,五路财神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财神掌管着一家的经济开支,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神灵,因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所以接五路财神的时间一般是下午或者晚上,将屋子打扫干净,把新鲜的水果、鸡鱼肉等摆上桌,点上香火祭拜,并且放上一挂长鞭炮。尤其是商户会更加的隆重,这是为了能在初五早早的开门做生意,寓意着财运亨通,新年发大财。

五、迎灶王爷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关于春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家乡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我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26山贼
2021-01-09 · TA获得超过3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50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穿新衣,戴新帽,家家户户放鞭炮,吃饺子,宰年猪,初一上香许愿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